姜发林
江苏省射阳县海通初级中学
摘要:在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不断推进和深入的背景下,初中物理教育教学发生了翻天地覆的变化,尤其是教学方法和策略,需要进行根本性的改革和创新才能够满足全新的教学要求。基于此,本文将结合教学实践经验,并从转变教学观念、融入实验活动、开展合作探究三个维度出发,来分析新课程改革下初中物理教学的创新方法和科学策略。
关键词:新课程改革;初中物理;教学策略;革新
在传统观念影响下,初中物理教师多运用灌输式的教学方式和策略,却忽略了学生的独立思考、自主探究,导致整个物理教学的低质低效。而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传统教学策略的弊端更为突出,甚至会对教学改革和学生的学习和发展产生阻碍作用。所以说,广大的初中物理教师必须要从根本上革新观念和思想,去探索科学、创新的方法与策略,最终提升初中物理教学的效能。
一、转变教学观念,发挥学生主体地位
教学观念是教学行为的指引,只有实现教学观念的转变才有可能实现高质量、高效率教学活动的产生。所以说,初中物理教师应当从教学观念的转变出发,彻底抛开以往“师道尊严”等落后思想的束缚,实现以师为本到以生为本的有效转变,尊重并平等对待学生,在素质教育为核心教学理念的指引下开展物理教学,给予学生充足的思考时间和探究机会,突出并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促使学生可以主动地发表观点和看法、提出问题和质疑,真正参与并深入到物理学习过程中。
例如,在教授《二力平衡》时,传统的课堂教学通常由教师占据主导地位,这种教学模式下课堂氛围比较枯燥,学生们很难提起学习的兴趣,所以,笔者转变教学观念,以学生们为中心,发挥学生们的主体地位。如,笔者在课堂上会观察学生们的学习情况,发现学生们遇到问题时,会主动给予帮助,完善学生们的学习方法,同时,笔者在课堂上会主动与学生们互动,调节课堂氛围,让学生们感受和谐的学习氛围。通过笔者的改变,学生们逐渐转变了自身的学习态度,学习热情也随之提升。这样,笔者通过转变教学观念,发挥了学生的主体地位。
二、融入实验活动,促进学生知识理解
物理是一门以实践操作为基础的自然科学,实验是物理知识形成和发展的基础,也是整个初中物理教学中不可分割和替代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促进学生知识理解、提升学生实践能力方面发挥着积极的作用。因此,初中物理教师应当不再以“重理论、轻实践”思想的束缚和影响,真正提高对实验教学的重视程度,积极地组织和开展各种探究性、验证性、趣味性的实验教学活动,为学生提供自主实验的机会,鼓励学生独立地设计实验方案、操作实验设备、观察实验现象、记录实验数据并探究实验结果,促使学生强化理论和实践的关联,巩固对知识的理解与掌握,最终形成严谨的科学态度和实践操作的能力。
例如,在教授《滑轮》时,本节课程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们定滑轮和动滑轮的特点,上课后,笔者先带领学生们初步认识定滑轮和动滑轮,让学生们了解这两种滑轮在生活中的应用。随着课程的推进,笔者再组织学生们一同进行实验,首先,笔者为学生们介绍实验所涉及的道具,如,铁架台、滑动、长绳、钩码等,然后,笔者再让学生们独立设计实验,设计滑轮组对钩码进行推动,在这个过程中,笔者要求学生们记录弹簧测力计的数值,通过对数据的分析来加深对知识的理解。这样,笔者通过融入实验活动,促进了学生的知识理解。
三、开展合作探究,培养学生团队意识
合作探究是新课程改革所强调和倡导的创新方法,其功能在于可以改变学生间的关系,优化学生的学习状态,打破传统教学模式下封闭的状态。所以说,初中物理教师需重点对授课方式进行改革和创新,积极地推进合作探究活动的实施。首先,教师要按照科学的标准和原则,来将全班学生分成4-6人一组的学习小组,并确定组内成员的具体职责与分工;其次,教师需以任务为驱动,鼓励和引导学生展开组内的探讨、沟通、互动和交流,分享各自的观点和看法,实现思维碰撞和优势互补,最终有效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和合作能力。
例如,在教授《欧姆定律》时,本节课程笔者采用了小组合作探究法教学,在课程开始前,笔者先对学生们进行了分组。上课后,笔者先带领小组成员对本节课程的内容进行熟悉,了解研究欧姆定律的学习方法,然后,笔者再将课堂时间交给学生们,让学生们通过讨论的方法对课程内容进行学习。这样,笔者通过开展合作他那就,培养了学生的团队意识。
总而言之,教学方法和策略的革新是新课程改革提出的必然性要求,同时也是促进教学实效提升和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举措。所以说,作为初中物理教师,我们必须要真正认识到自身的职责和使命,把握新课程改革发展和变化的动态、趋势,明确全新的教学要求,通过转变教学观念、融入实验活动、开展合作探究等策略的运用,来完善和优化物理教学的过程,开创全新的物理教学局面,以真正提升初中物理教学的实效性。
参考文献:
[1]饶启椿.新课程背景下初中物理有效教学实证研究[J].科教导刊(下旬),2017(10):133-134.
[2]何军.新课程背景下初中物理课堂教学设计研究[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7,14(10):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