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改背景下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策略探析

发表时间:2020/11/23   来源:《中国教师》2020第10期   作者:徐仲青
[导读] 作为开拓思维的数学学科,在很多学生眼里具有抽象的特点
        徐仲青
        浙江省苍南县金乡镇第二中学   325805
        
        摘要:作为开拓思维的数学学科,在很多学生眼里具有抽象的特点,他们在学习时常常会感到困惑,因此传统的教学模式已经不能适应其发展。新课改中提出的一些策略来改变数学课堂教学模式,教师可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组织合适的教学活动,促使学生课堂主动性和兴趣同步提升。在本篇文章中,笔者将详细阐述新课改背景下初中数学教师是如何打造数学课堂来培养学生的。
        关键词:新课改;初中教学;数学课堂;方法
        随着时代的发展,国家对教育越来越重视,因此迎来了课程改革。新一轮的课程改革中提出了很多符合当下环境的教学方法,各科教师也在尝试应用新方法或者新策略教学,希望能够改变教学现状。作为开拓思维的数学学科,在很多学生眼里具有抽象的特点,他们在学习时常常会感到困惑,因此传统的教学模式已经不能适应其发展。新课改背景下,初中数学教师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组织课堂活动,促使学生学习主动性、思维水平和学习效率共同得到提升。
        一、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现状分析
        虽然新课程教学理念逐渐深入人心,数学教师开始应用新方法改善课堂教学现状,但是仍旧存在一些问题。首先,数学教师教学水平参差不齐,很多人仍旧喜欢“穿新鞋走老路”,应用传统教学模式组织教学活动,对新课改中提出的新方法的执行力也不高,课堂得不到创新,依旧采用“教师中心”的“强行输出”模式教学,学生的学习效率自然得不到提高。教学形式没有发生变化,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就没办法得以实现。其次,很多教师在使用新策略和新方法教学时,很多都流于形式,并没有实质性地促使学生主动参与课堂中,导致很多学生依旧对数学学科知识不感兴趣。再者,初中数学知识较为抽象,学生学习起来有难度,教师没有与时俱进,没有应用信息技术等新设备进行辅助教学,促使学生的学习效率也没办法快速提升。
        二、新课改背景下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策略
        根据上述数学课堂教学现状,笔者将结合实践经验分享一下自己的新课改背景下是如何开展数学教学活动的。
        (一)创设激趣环境,提高学生学习主动性
        兴趣是激发学生学习动力的一种有效形式,趣味性的教学活动能够提高学生学习主动性,因此如何提高学生课堂学习兴趣是每位教师重点关注的问题之一。初中数学知识点给人留下的印象除了抽象以外,还包含复杂等特点,很多学生在学习时都没办法立即对数学知识产生浓烈兴趣。在新课改背景下,初中数学教师将新理念引入课堂,尝试创设出激趣式的数学环境展开教学活动,以此来提高学生学习主动性。学生在感兴趣的氛围中学习数学知识时,主动性更高,学习效率也会逐步升高。
        例如,学生在学习“三角形全等的判定”内容时,初中数学教师通过创设激趣环境展开教学,有效提高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课上,数学教师先借助多媒体将动画片《疯狂动物城》中耳廓狐在雪地里踏出爪爪的形状后尼克哼着曲子向其中注入刚刚融化的的冰棍液体,转眼间乙车完全相同的爪爪冰棒诞生了的视频播放给学生。动画片的播放促使整个数学课堂变得不一样了,学生很快便被动画片中吸引住,数学教师由此引出“如何判定两个三角形是否完全相等”的话题,并带领他们一起学习了和探究了三角形全等的判定定理。初中数学教师根据学生心理特点通过动画片为其创设出了激趣式学习环境,有效提高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学生在感兴趣的环境下学习数学知识的欲望和劲头更大,更加积极主动,数学学习效率也随之升高了。

又如,数学教师在讲授“矩形”一节内容时,可以通过创设问题教学情境进行激趣,促使学生在思考“如何用六根牙签首尾相接摆成一个平行四边形”的问题后,由平行四边形引出矩形,建立两者之间的关联性,并由此引导学生探究“特殊的平行四边形”的性质。学生在感兴趣的环境中学习矩形知识点,课堂主动性明显提高了,课堂学习水平也随之提高。
        (二)组织合作活动,锻炼学生思维水平
        环境直接决定人的行为,课堂形式直接决定学生学习方式。对于学生而言,合作教学模式是一种自由的学习方式,他们可以在课堂中自由发挥,并且自主收获知识和成长。因此,初中数学教师在组织教学活动时常常采用合作教学方式,将学生组织到一起共同商讨和探究问题。在合作化的学习环境下,初中生的思维很活跃,积极性很高,更愿意主动地将自己的看法分享给其他人,并且与他人的思维碰撞出火花,学习兴趣和思维水平都得到了进一步发展。
        例如,学生在学习“平行线的性质”内容时,初中数学教师通过组织合作活动教学,有效锻炼了学生的思维水平。一上课,数学教师先通过创设复习数学知识的情境,带领学生共同复习了同位角、内错角和同旁内角等知识点,为后面性质定理的推导奠定了基础。随后,数学教师在黑板上画出了两条平行线,同时也画出了与两平行线相交的任意两条直线,引导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探究“一对同旁内角的关系是怎样的”。学生立即进行讨论,并最终得出了“同旁内角相等”的结论,数学教师继续提出问题“是不是每一对同位角都相等”,再次鼓励学生进行组内探究。学生在小组讨论时都经过了深思熟虑和不断思考,有的人提出了用量角器测量,有的人联想到了平行四边形,场面好不热闹。随后,数学教师便以课本例题为例带领学生共同学习了证明同旁内角相等的的证明方法。在合作教学环境下,学生的思维十分活跃,课堂参与度很高,因此数学思维水平和学习效率也得到了明显提升。
        (三)借助微课教学,提升了学生学习效率
        当下,多媒体已经成为了课堂教学必备辅助工具,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都已经离不开多媒体了。随着信息技术不断发展,依托多媒体的微课教学模式出现在大众视野中,教师们可以尝试借助微课进行教学,以此来促使课堂更加高效。初中数学知识点庞杂,学生在理解某一概念或者某一解题方法时需要的时间较长,因此数学教师可以将这些难点或者重点知识制作成为微课视频,并在课堂中播放给学生,引导学生利用几分钟的时间通过自主观看视频高效获取视频中的知识点,进而有效提升其数学学习效率。
        例如,学生在学习“一次函数的图象”内容时,初中数学教师通过借助微课组织教学活动,有效提升了学生的学习效率。课上,数学教师将“一次函数的概念”以微课视频的形式展示出来,引导学生通过微课视频唤起对上节课所讲授的关于一次函数概念的记忆,并在视频中提出疑问“一次函数的图象是什么样子的”,引起学生思考和想象。随后,数学教师利用描点法将一个具体的一次函数图象展示出来,并引导学生继续思考“是不是所有的一次函数都是这样的直线”。学生很快便对一次函数的图象知识点产生了兴趣。随后,数学教师借助微课视频将“画一次函数的三部曲”播放给学生,使之通过视频加深对一次函数图象的了解。与此同时,微课视频中还会展示出一些关于一次函数的例题的讲解,这样能够促使学生了解到学习一次函数图象对于解答一次函数问题的重要意义。学生在观看微课视频学习数学知识时,注意力较为集中,学习效率明显高于教师苦口婆心地讲授。
        综上所述,数学学科对其他学科的学习十分重要,因此初中数学教师在新课改浪潮下不但详细分析了数学课堂中存在的问题,还尝试采用有趣且新颖的教学手段组织数学教学活动,逐步提高了学生主动性,锻炼了学生思维水平,提升了学生学习效率。
        参考文献:
        [1]朱普光.新课改背景下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探究[J].教育科学:全文版,2016,000(001):00085-00085.
        [2]胡开慧.新课改背景下提高农村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效果的思考[J].教育界:综合教育研究,2016,000(007):33-33.
        [3]胡杉,张婕,王闻.新课改背景下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探究[J].中华少年,2017.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