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杨金成 2.刘小敬
1.山东省禹城市实验中学 251200
2.山东省禹城市市中办红旗小学 251200
摘要:最新一轮的课程改革综合分析了常规教学矛盾,通过全面分析提出了相应的教学改革建议,而教学方法的改变与创新则十分关键,直接影响着教学目标的实现,也反映着师生互动与交往模式。其中,自主、合作、探究教学法被新课改看成是落实学科教育的基本教学方法,同时也是展现学生主体学习意识,构建生本课堂的必经之路。因此,在新课改下,初中数学教师也要积极组织探究式教学活动,确保学生可以真正实现有意义学习。本文将从创设探究情境、组织小组合作探究活动、完善课外探究实践三个角度来分析新课改下初中数学教师应该如何组织探究教学活动。
关键词:新课改、初中数学、探究活动、组织方法
在初中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一直都比较重视教学进度,因为学校安排的数学课时是有限的,我们必须要保证学生在有限的课堂教学周期内让学生按照教案安排去学习足够的数学知识,否则无法“交差”。但是,对于初中生来说,如果课堂知识容量超出了他们的认知承受范围,那么不管教师讲得多么完善、全面,都难以形成深刻的知识记忆。而且,这种一味接受的学习方式并不能让学生实现长远发展,会影响初中生数学学习能力的形成。对此,新课改则从学生的认知发育规律与终身成长需求角度出发,提出了组织探究式教学活动改革的相关建议。因此,初中数学教师也必须要及时调整师生关系,优化师生互动模式,积极组织数学探究活动,以便逐步提升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使其逐步学会学数学。
一、创设探究情境
探究教学法是随着建构主义教学理论的广泛普及而形成的一种教学方法,而在建构主义教学理论中,情境教学是十分重要的,应该保证学生可以在真实直观的情境中去探究数学知识,以便有效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使其在情境驱动下去分析解决数学问题的有效策略。因此,初中数学教师要客观分析教学目标的具体要求,根据教学内容以及学生的认知特点去选择创设教学情境的有效方式,以便切实调动起学生的数学思维意识,为后续的数学探究活动做好充足准备。
就如在“轴对称”一课教学中,笔者认为引导学生掌握轴对称知识的关键点在于发展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让学生及时进行直观想象,使其通过丰富的具象材料去总结理性规律,才能保证学生准确掌握轴对称图像的几何性质,使用轴对称知识去描绘现实事物的几何结构。因此,笔者就自主搜集了一些以轴对称图形为原型的数学材料,比如我国古典的建筑物,一些经典的窗花绣花工艺作品等,还有一些学生熟悉的球类、魔方等生活实物,综合展现了生活中的轴对称现象,切实丰富了学生的感性认识。接着,笔者就鼓励本班学生认真分析这些图形的共性特征,且会启发学生从图形是否对称这个角度进行几何猜想,让学生及时进行数学探究。如此,则可切实优化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有利于促使学生及时积累有效的数学学习经验。在这一直观情境的直接影响下,本班学生也自主分析了轴对称知识,通过动手操作活动总结出了轴对称图形的性质与特征,切实实现了自主建构,参与了数学探究活动。
二、组织小组合作探究活动
探究是指研究调查、探索推导活动,是引导学生经历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整个思维过程,只要是围绕探究主题,那么学生所参与的资料整理、数据统计、数学计算、逻辑推导等活动都属于探究行为,且探究本身也十分强调交流与共享,认为科学的合作活动可以切实优化探究效果,总结出更完善、更精确的知识结论。
因此,初中数学教师要积极组织小组合作探究教学活动,让学生以团队形式去探究数学问题,切实优化学生的数学探究能力,展现学生的数学智慧。
为了让本班学生以小组形式积极参与数学探究活动,笔者便综合分析了本班学生的数学学科素养,既考虑了学生的数学认知特征,也分析了学生的人际交往经历,旨在将关系和谐、智能优势存在互补关系的学生分到一组,由此构建了6人异质小组,让学生以团队形式参与了数学探究活动。就如在“平行线的性质”一课教学中,笔者就组织本班学生通过异质小组的内部合作进行了数学探究,也希望学生能够切实积累有意义的学习经验。为此,小组内部需使用三角尺、直尺画出一组平行线,然后在平行线上随机画出一条截线,通过三角尺去测量平行线的同旁内角、同位角与内错角的角的度数,写下具体数据,由此推测平行线的性质。待学生产生了数学猜想之后,则可利用平行线的性质去证明一组直线是否存在平行关系,及时迁移探究所得,证明数学猜想是否合理,然后根据证明结果重新梳理平行线的性质知识。在此过程中,笔者会在教室内巡视,观察各个小组的探究行为,也会在小组内部争执不休、陷入认知瓶颈的时候及时指导学生。之后,笔者就组织了探究成果展示活动,随机选择一个小组展现探究结论,使其积极阐述本组成员是如何探究平行线的性质的。其余小组要学会倾听,然后及时对比本组的探究思路、探究结论,以便及时优化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让学生实现有效学习。
三、完善课外探究实践
探究最初是发生于科学领域的,而科学证明活动势必会涵盖一些动手实践活动,所以组织数学探究也需要结合一定的动手操作、实践体验行为,才能切实深化学生的探究体会,让学生实现深度学习。目前,综合与实践活动已经成为初中数学教学领域的一个基本课程活动,十分关注学生的实践行为、动手能力,所以初中数学教师也要充分珍惜这一教学机会去组织数学实践活动,拓展探究范围,让学生全面内化数学知识。而且,在组织课外实践活动时,教师也要合理渗透德育理论教学活动,因为在数学文化史的知识体系中,也包含丰富的人文思想、社会公德品质等等,可以直接通过综合实践活动去优化学生的情智发展情况,让学生在生成认知经验的同时也能接受思想启迪,以便为学生的长远发展做好充足准备。
在人教版初中数学教材目录中,幕后编写人员设计了“课题学习”栏目,便是要综合锻炼学生的数学学科能力,让学生及时将所学内容迁移到现实生活之中,使其学会迁移应用。为此,笔者就会积极利用课题学习栏目去组织数学实践活动,切实拓展学生的探究范围,有效培养学生的创新实践力。就如在“课题学习 从数据谈节水”一课教学中,笔者就要求本班学生调查本社区内一年内各个季度的用水情况,还要详细了解水资源的用途,由此整理真实数据,经历统计调查的实践过程,然后据此制作直方图,客观分析社区一年内的用水情况,说一说如何才能实现节约用水。为了切实完成数学调查任务,笔者依然引导学生以小组形式去进行数学实践,使其通过内部讨论合理分工,分工统计用水数据,合作制作直方图,且要通过平等交流去总结出统计结论,谈一谈自己对节约用水问题的看法。如此,则可切实优化学生的统计意识,也能及时对学生进行环保教育。
总而言之,在初中数学教学过程中组织探究式教学活动是改善学生数学学习能力,让学生从被动接受变成主动学习的必经之路。因此,初中数学教师要真实关注学生的数学认知需求、认知发育潜能,围绕教学内容去创设问题情境,积极组织小组合作交流活动,引导学生参与课外实践探究,全方位地发展学生的数学学科能力,让学生真正实现有效学习。
参考文献
[1]李跃胜.浅议新课改下初中数学探究式教学策略[J].课程教育研究,2018(35):125.
[2]何淑莲.自主、合作、探究——论新课改背景下的初中数学教学转型[J].数学学习与研究,2018(12):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