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玉秀
井冈山市幼儿园 江西省吉安市井冈山市茨坪镇 343600
摘要:《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明确提出,要“充分利用社会资源,引导幼儿感受祖国文化的丰富与优秀,感受家乡的变化和发展,激发幼儿爱家乡、爱祖国的情感”。幼儿美术与生活密不可分,美术作品的素材大多来源于我们的现实生活。我们的家乡———井冈山是红色摇篮,绿色宝库。如何通过充分挖掘和利用本地的红色文化,绿色资源,农村等本土教育资源,使幼儿的美术教育活动进一步贴近生活、贴近社会现实、贴近大自然,让幼儿在家乡文化资源和绿色资源的交互作用下探索、游戏、创造、表现,感受本土文化的魅力,提升幼儿审美情趣,充分体现本土文化资源在美术教育中的价值,这一点对于幼儿美术方面的发展至关重要。因此我们结合幼儿的年龄特点,进行利用本土文化对幼儿进行美术教育创新活动
关键词:本土文化 创新 审美情趣
儿童的生活非常切实地根植于他所处的文化土壤,日常生活是文化的浮现。文化具有较强的地域性和传承性,每一个地域所特有的风俗民情,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一个的人格。今天对于文化特有的观念已由过去的中心主义走向了多元化,每一种文化都有它自身存在的价值和内涵,都是不可多得的教育资源。所以,在幼儿熟悉的家乡本土文化中获取教育的资源,既贴近幼儿的生活,又有利于扩展幼儿美术活动的经验和视野。
一、结合井冈山风景名胜,开展幼儿自创美术活动。
环境的创设要是一种综合性的美术创意活动。在以前进行环境创设时,我们总认为幼儿能力有限,于是老师便唱起了独角戏,从选择主题到创设,教师精心设计,而这样的环境创设对幼儿来说就成了一个摆设。
本期我们试着让幼儿结合本土文化,结合本地域特点,根据孩子特点,引导幼儿主动创设环境。我们和孩子共同确定了“美丽大井冈”的环创主题。由于我们井冈山是一个5A级风景旅游区,有美丽的风景,所以孩子的兴趣浓厚。有的回家找来各种井冈山的美丽的风景图片,有的孩子画大树,有的画旅游的小朋友,有的画井冈山红色故事,还有的孩子折花,有的粘贴小路,有的给大树染颜色。经过所有孩子的精心创作“美丽的大井冈”便搬进了我们的教室的墙壁。看到真正属于自己创作的作品,孩子们不知有多么的高兴啊。看到孩子们体验到成功的快乐,我们老师也快乐。孩子们在这一创设活动中,学会了分工合作、折、画、看、染等能力得到很大的提高,同时,孩子们对井冈山文化的探索欲望增强。这让我们教育者真正体验到了“环境是主要的教育资源,通过环境的创设和利用,有效地促进幼儿欣赏美表现美的能力发展”的内涵。
二、 结合井冈山的自然美景,开展立体美术教学活动。
我带小朋友参观茨坪挹翠湖,小朋友被家乡美丽的拱桥,湖心岛凉亭等所吸引,产生“我来造家乡景点”的愿望。我们观察到许多景点都是由各种奇妙的石头、泥土、沙造的。泥、沙、石都是孩子爱玩的自然物。于是我们决定用这些自然物来创造我们美丽的家乡:孩子们用石头搭桥、用泥土黏结石头造亭子;用石头堆积造纪念塔;把各种树枝插在黄沙上造树林;把彩石在地上铺路,把树枝沾上泥巴立在景点旁。当一个个立体作品树立在幼儿面前,孩子们自我陶醉了。我们根据本土文化,家乡的旅游景点对孩子们进行教育,从而让孩子创造了美,萌发了爱家乡的情感。
三、带孩子走向井冈山红色景点,开展制作活动。
幼儿教育具有较强的社会性。把作为“社会人”的幼儿带入社会,能让幼儿主动积极地去探索世界。我园地理位置优越,周边有许多可利用的教育资源,如:“井冈山革命博物馆”,孩子们通过参观,了解了博物馆建筑外形,知道了博物馆会存放一些文物,全国各地的游客会到博物馆参观,从而感到生长在这个家乡是无比光荣和自豪。从而激发了幼儿爱祖国、爱家乡的情感,在活动中小朋友用大型积木设计独特的博物馆、用画笔画未来的博物馆,自己更认真、更自豪。
四、带孩子亲近井冈山大自然,提高绘画创新能力。
在幼儿一次春游时,意外地看见了草地上的蜗牛,小朋友们发现蜗牛有触角,背上有圆形壳等等。回到幼儿园,他们就想把蜗牛画下来。于是就有了《绘画蜗牛》的主题,第一次绘画幼儿把蜗牛的主要特征画下来的,长长的触角,圆圆的贝壳等,可是,把大家的画集中起来一看,小朋友发现自己的蜗牛像其它动物,于是又一次进行观察。第二次《绘画蜗牛》幼儿知道蜗牛的甲壳像小螺,宝塔形、陀螺形、圆锥形、球形、烟斗形,作品比第一次成功。第二次观察他们又发现了蜗牛有小蜗牛大蜗牛,于是有的幼儿画出了《蜗牛的一家子》,有蜗牛爸、蜗牛妈与蜗牛娃娃。还有的幼儿看到了有的小蜗牛嬉戏,产生了绘画兴趣《蜗牛的乐园》,其中有幼儿画出了爬行中的蜗牛,画出了蜗牛在吃植物的叶子,草丛里游戏的蜗牛,两蜗牛斗角等富有童趣的绘画作品。幼儿兴趣不断提高,创作欲望越来越强。
五、带孩子走进井冈山杜鹃花展,提高欣赏能力。
每年的四月中旬,都会举行杜鹃花展,我不会放过每一次机会,总会让幼儿去参观。我会提问:你们看到的杜鹃花有哪些颜色?来提高幼儿对杜鹃花色彩的注意;我会让杜鹃花专家为幼儿讲解;小朋友数数杜鹃花花瓣,孩子们可感兴趣了。社会是世界上最有趣的老师,它的教益无穷无尽。社会向幼儿展示了具体形象、生动的认识内容,这对培养幼儿的探索和美术兴趣,获得对周围世界的感性认识,提供了天然的材料。
六、 利用幼儿园环境资源,进行自发的美术活动。
为了发展他们的观察力和思维能力,我们在饲养角养了小蝌蚪、小金鱼、蚕等。孩子们观察多了,就会发现许多问题,引发的思维也就多了。我们抓住机会引导孩子们开展多种美术活动,这一活动既是在幼儿的兴趣之下自发产生的,小朋友会画出小蝌蚪的变化图、青虫的生长变成蝴蝶的过程活动,孩子们的语言、社交思维等各种能力都得到了发展,而且初步感受到科学的客观实在性。
七、合理利用本土的农作物作为美术活动材料。
我们因地制宜地从实际出发,选择农村中的自然资源:泥沙石、树枝、树叶、竹子、稻草、芦苇等资源,开设具有本土特色的美术活动,既发挥了教师的创造性,促进了教师的创造意识,也提高了幼儿的美术创造能力。
总之,我们只要以《纲要》精神为指南,充分利用社区资源,环境资源,结合本土文化,带幼儿走进社会,走进大自然,走进生活,有目的地整合各方面的教育资源,就能有效地促进幼儿的美术活动的发展。
参考文献:
[1]班华,《现代美术论》, 安徽人民出版社。
[2]张明红,《学前儿童教育(修订版)》, 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