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正和
深圳市福田区福景外国语学校 518034
摘要:物理是初中阶段的重要学科,涵盖许多理论和抽象概念,主要是帮助学生学习物理知识以解释生活中的常见现象,并且分析不同现象的成因,从而能根据现象应用物理知识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与措施,而初中阶段是学生进步入物理学科的启蒙殿堂,所以对于教师而言,重要的是通过课堂的有效教学,让学生在有效的课堂时间内学习知识并学以致用。
关键词:初中物理;有效教学;多媒体;课堂提问;教学情境
引言:初中物理是学生初探物理知识的初始阶段,涵盖大量抽象、应用、逻辑性等内容,不仅需要应用到大量数学理论,而且还涉及到实践与应用,需要学生具备较强的抽象逻辑思维,以及应有物理知识分析并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而受学科属性决定,教师大多会采取填鸭式教学方法,导致很多学生认为物理知识枯燥难学,以至于学习兴趣不足,更难以将物理知识用于实践,所以如何解决上述教学困境,正是当下许多教师所面对的问题。因此,从有效教学理念出发,教师应该分析和总结学生和物理学科的特点,有针对性地采取策略提高学生的物理认知能力,从而能够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一、利用多媒体教具,提升学生的知识理解力
多媒体是二十一世纪信息时代下衍生的典型代表,能将文本、图片、音频、视频等资源整合为一体,作为一种现代化教具,多媒体早已经成为了各学科教师眼中的得力助手,一定程度改变了过去教学中存在的不足,如传统教学中的填鸭教学、教学手段单一化、学生在学习时产生的疲劳厌倦感等,转而能够持续吸引学生的兴趣,使学生的注意力转到课堂上,而且通过多媒体资源,还能为学生分析物理常识,有效提升学生的理解力。
例如,我讲授的课程《磁现象磁场》,课上我首先对学生进行相关的知识拓展: 鸽子之所以能够传递信息主要是因为能够对磁场进行识别,如果在鸽子腿上绑上磁铁,便无法分辨方向。同时结合相关的小视频对磁场的概念以及定义进行相应的讲述,使学生对这一方面的知识加以直观的理解,同时教师还可以对生活中磁场以及磁现象进行直观的讲解,培养学生的物理感知意识,同时帮助学生确立物理观念,同时还可以让学生讲述自己认为的磁现象,教师加以补充,进而提高学生对相关物理知识的理解能力,进而提高教学效率。
二、导入课堂提问,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意识
物理学是一门自然学科,主要以解释自然、生活现象为主,尤其是初中阶段的物理课程涉及现实生活中的方方面面,都与物理知识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因而具有较强的实践和科学性。因此,教师可以将生活与物理知识相联系,通过课堂提问的形式向学生抛出问题,引导学生联系现实生活,引导学生不断观察生活、认识世界,从感性和理性经验出发去思考生活中的常见现象,通过课堂提问提高学生的积极性,从而能够提高物理课堂的有效性。
例如课程《电功率》,教师可以首先询问学生:电功率受什么因素的影响?让学生带着问题进行相关的学习,在学习结束之后,又对学生提出同样的问题:经过刚才的学习,我们知晓了电功率受什么因素的影响?学生进行相应的回答:电压、电流以及电阻。教师还可以对学生进行相关公式的提问,在学生对相关的公式有了一定的了解之后,教师还可以讲述电压对电功率的影响,如随着电压的增强,电功率也会逐渐增强,随后教师可以让学生根据相关的公式自行推测电流以及电阻对电功率的影响都有哪些?通过课堂提问,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
三、创设课堂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
初中阶段的物理包含许多与生活有关的知识,既解释了我们生活中常见的生活常识,也是学生进一步探究、运用物理知识去分析现实生活的基础,而课堂是学生学习的主要场所,应该充分挖掘课堂的固定单位教学时间,教师可以根据学科主题并整合课程资源,为学生创设适宜学习的教学情境,让学生在情境中感受物理之美,从而能够将外在情境转化为学生的内在心境,以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
例如,我执教的课程《越来越宽的信息之路》,为了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因而我首先结合生活现象创设相关的情境:目前信息科技方便了我们的生活,那么究竟有哪些信息技术被我们广泛引用呢?学生纷纷进行相应的回答。通过统计发现学生说的最多的是淘宝与生活的结合,随后我创设了相关的情境:在双十一人们纷纷进行网购,大家想要购买什么?学生进行相应的回答,随后我对相应的操作步骤进行讲述,同时对相关的信息平台进行讲解,还是当进行拓展,告知学生网购只是表象,其本质是应用电子信息和数据,并通过数据进行信息汇总。同时,教师还可以和学生一起畅想日后信息的发展,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求知欲望。
综上所述,物理是初中阶段的必修课,作为初中物理教师,我们应该贯彻落实效教学理念,从完善教学方法,改进现有教学手段出发,利用多媒体提高学生的理解力;导入课堂提问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创设课堂情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从而提高物理教学的质量和效率,并且为学生过渡到高阶物理学习打下基础。
参考文献:
[1]杨娟娟.浅论初中物理有效教学设计研究[J].内蒙古教育,2016(26):20.
[2]高庆文.初中物理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实证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