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开展地方传统项目“麒麟舞”教学的研究

发表时间:2020/11/23   来源:《中国教师》2020第10期   作者:张晶
[导读] 樟木头麒麟舞集舞蹈、音乐、打击乐及纸扎、绘画、刺绣等工艺于一体,
        张晶
        广东省东莞市樟木头镇蓓蕾幼儿园 广东 东莞 523000
        摘要:
        樟木头麒麟舞集舞蹈、音乐、打击乐及纸扎、绘画、刺绣等工艺于一体,随着时间的发展,这一传统艺术面临了传承老年化的问题。本文依据幼儿园的空间场所,以笔者所在的蓓蕾幼儿园为例,探讨如何将麒麟舞引进幼儿教育中,并提出一些具有创新性和可行性的实施办法,旨在让这一传统艺术潜移默化地渗透进幼儿的成长过程。
关键词:幼儿园;麒麟舞教学;传承

一、麒麟舞的简介与主要表现形式
        以东莞樟木头为代表的客家麟麟舞是广东麒麟舞中最具特色的表演艺术形式。根据镇上老人的说法,樟木头麒麟舞是客家先民南迁时从北方带到南方的一种民间艺术表演形式。[ 叶春生,罗学光主编:《中国麒麟文化》.[M].广东旅游出版社,2004,154.]
        专业的麒麟舞队和乐队的完美配合,把传说中麒麟的起居、梳理、巡城釆青、吃青吐青等动作表现得栩栩如生。从音乐风格上看,节奏有时紧凑轻快,有时舒缓婉约,表达着相应的情绪。主要乐器包括铜锡、喷呐、中鼓、大擦和笛子等。当挥动麒麟时,喷呐伴着鼓点和鞭炮声,营造一种立体的听觉效果。樟木头麒麟舞由两人表演,一人舞麒麟头,一人舞麒麟尾。从表演形式上看,麒麟舞是舞蹈和武术的结合,围绕麒麟寻青、惊青、闻青、试青、采青、找青、逗青、吃青、吐青、降福人间等过程来展开。

二、樟木头麒麟舞课堂教学的现状分析
        我园(蓓蕾幼儿园)在实践过程中取得了一些丰硕的成果,如《娃娃舞麒麟》、《戏鼓麒麟仔》、《麟儿趣》、《麒麟献瑞》、《鼓舞麒麟隆冬呛》曾先后荣获过东莞市第三届、第五届、第六届少儿艺术花会金奖,广东省第五届少儿艺术花会金奖,第四届“小荷风采”全国少儿舞蹈展演“小荷之星”奖等多项荣誉、还参加了中央电视台群英会的录制。但是,总体来看,麒麟舞的课堂教学并没有产生预期的效果,原因主要有一下几点:
        首先,是学生的兴趣问题。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的生活习惯、信仰习俗、传播语境的变化,带给学生的各种兴趣班层出不穷,快节奏的生活环境下,很容易出现跟风报兴趣班的现象。加上一些学生沉迷于网络世界的游戏,麒麟舞这种相对传统、且需要花苦力勤加练习的艺术带来的吸引力大大减弱。
        其次,是家长的支持度不高。家长对麒麟舞持不同态度,一些支持麒麟舞的第二课堂,认为这项技艺可以培养孩子团结协作的良好品质,对他们的成长带来一定的好处,长远来看可以发展成一门谋生的职业。另一些家长会认为孩子花时间去学习麒麟舞的话,学习的时间就减少了。他们认为努力学校规定的知识才是一个学生最大的正事。所以,除非是小孩自己强烈的兴趣,家长一般都不太支持。
        再次,麒麟舞的学习门槛较高,需要从幼儿学起,夯实基本功。麒麟舞中的一些武术招式需要从小锻炼柔韧性,并不是一朝一夕就能练出来的功夫,而是一个长时间勤学苦练的过程。
        所以,樟木头的麒麟舞发展到如今,面临传承老年化的问题。为此,将麒麟舞更好地引入校园,从而更好地传承、弘扬民族文化,培养传承群体,需要寻找一条适合自身学校的特色舞蹈发展道路。
        
三、麒麟舞引入幼儿园的实施办法
        作为麒麟之乡的后代,蓓蕾幼儿园以“艺术教育”“园本乡土文化教育”为办园特色,坚持走艺术教育与全面发展幼儿综合素质相结合的教学之路,将本土文化、麒麟文化融入到园本课程当中,从小就培养孩子对麒麟艺术的兴趣。


        麒麟舞作为舞蹈艺术中一个具有特色的舞种,也作为一种传统的艺术样式,在引进学生群体时,需要在形式和内容上与时俱进,结合教育教学规律、舞台艺术发展规律和中国传统文化三方面进行传授,也将现代与传统相结合,人文与艺术相结合。但是,在寻求创新的时候,要把握好尺度,不能动摇麒麟舞的内核。
        与其他艺术样式进入校园不同,麒麟舞在引进校园时,笔者认为需要关注以下两点:一是,学校麒麟舞教育应该与传统形态麒麟舞的传承有所区别,教学方法和内容要适应学生的培养需求,要有系统性、科学性和规范性;二是,对不同年龄阶段的学生,培养目标和培养方式要有所区别。当教学对象是幼儿或小学生时,应该注重对舞蹈文化、审美和模仿能力的引导,潜移默化地讲授相关的中国传统文化。具体操作如下:
        1、因材施教,营造生动的教育氛围
        传统的麒麟舞主要是民间老师傅通过言传身教,这种方式的好处是能逐步培养学生与老师的师徒情感,并将麒麟舞背后的人文思想于无形中传授给学生。但是缺点在于教学课时偏长,教学方法单一、枯燥无味,难以适应目前的教学要求。
        为了让麒麟舞更好地引进幼儿园,首先需要做好开发和编写传承的教材,开发出有利于发展学生个性特长的校本传承课程。我园在2017年开展“樟木头—谢岗‘幼教特色与品牌建设’镇际交流暨蓓蕾幼儿园《融入本土文化的幼儿园艺术课程开发与实施研究》课题研讨活动”,加强同行之间的交流。另外,在编写教材和制定教学计划时,不仅要因校制宜,因材施教,制定适合本校、本地以及本年龄段学生的教学步骤。同时,也要多与同行交流合作,借鉴其他幼儿园的优秀经验。最后,在创新的过程中,要把握好尺度,不能动摇麒麟舞的内核,比如麒麟舞传统的十一套动作等。
        2、以言传身教为主,多媒体教学为辅
        在传承教学过程中,坚持采用教、学、练、创四位一体教学手段,善于运用多媒体等教学技术,比如通过视频教学、多媒体展示、动画片、绘画、体育等方式生动呈现麒麟舞及其背后的故事,逐步培养并极大激发学生习练麒麟舞的热情及兴趣。我园在2018年开展的小班课程中,展示了很多小朋友的涉及麒麟的作品,包括美术、体育、数学、音乐、社会活动等。例如《五彩麒麟》、《给麒麟添色彩》、《麒麟的店》、《舞麒麟》等。在亲身教学过程中,基本功从幼儿抓起,根据每个小朋友的体质和承受能力,制定相应的步型、步法、腿部及腰部柔韧性的训练。具体包括一些正压脚、竖压脚、横劈叉、俯腰、甩腰等训练。
        为了将麒麟舞背后的传统文化融入进学生的生活日常,在传承过程中,要求习练麒麟舞从学习抱拳礼开始。在平时的课外活动中,也可以通过课间操、节目展演、游戏和亲身体验的方式,感受其艺术魅力及丰富内涵。
3、挖掘和利用周边资源进行传统文化的传承和传播教育
        樟木头镇作为麒麟之乡,有很多可利用的资源,本土文化也能够很好地融入幼儿教学中。2018年9月14日,“东莞市民艺术大学堂——樟木头镇麒麟舞培训”来到我园,由樟木头镇麒麟传承人刘伟团、蔡裕才给孩子们开展麒麟舞培训。通过他们的动作展示,难点动作分解,引导学生通过欣赏和实践,使传统文化艺术得以薪火相传。第二课堂传承中的麒麟文化,更需与弘扬祖国文化联系起来。让学生初步掌握麒麟舞的基本技法后,开始逐步从模仿学习向感情自创学习的深层次转变。开展“麒麟与文化”、“麒麟与社会”、“麒麟与品德”的引导,通过对麒麟文化的领悟改变个别学生中出现的自私、霸道现象;通过麒麟舞的团体习练,有利于培养学生团结协作、持之以恒、果敢坚毅的良好道德品质。
        
四、结语
   为了解决麒麟舞老年化的问题,我们需要将其引进校园教育中。但是在引入的过程中,我们要因校制宜、因材施教,并善于利用如今先进的教学技术,挖掘周边资源,更好地传承这一传统艺术样式。以此在这个过程中,创造生动的教学氛围,培养幼儿园学生热爱中国传统文化、民间文艺的情感,从中汲取有益的精神元素,养成积极乐观、团结协作的良好品质。最后,让这一艺术样式焕发出新的光芒,绽放出新的文化价值和文化内涵。

参考文献:
[1]叶春生,罗学光主编:《中国麒麟文化》.[M],广东旅游出版社,2004,154.
[2]麦建华,以麒麟舞为核心的非遗校园传承渗透品德教育的思考.[J]. 课程教育研究,2017(07).21.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