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下的小学语文有效教学策略探究

发表时间:2020/11/23   来源:《中国教师》2020第10期   作者:杨秀丽 韩保忠
[导读] 新课程标准为小学语文教师呈现出了新的教学观,进而给语文教学带来了勃勃生机。
        杨秀丽  韩保忠
        高青县黑里寨学区中心小学  高青县第四中学  山东省淄博市 256300
        摘要:新课程标准为小学语文教师呈现出了新的教学观,进而给语文教学带来了勃勃生机。“以教师为主体,以知识为核心”的教育理念被“以学生发展为根本”的教育理念所取代,单一的教学模式必将不复存在,小学语文教师走上了不断创新的教学之路。本文笔者基于此,对教师所创新的有效教学策略展开了深入研究,并围绕精心备课、情境创设、小组合作、运用信息技术这四种策略进行论述。
        关键词:小学语文;新课标;有效教学
        语文是一门取之生活用之生活的学科,其具有十分明显的工具性,再加上其本身所具有的人文性,两者之间很容易产生矛盾,教师往往只顾着挖掘其人文性,反而忽略了工具性,因而阻碍了小学语文教师教学质量的提高。因此在新课程标准下的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所创新的教学方法必须要能够达到人文性和工具性的统一,只有这样才能够促进学生达到学以致用的效果,进而使得教师的教学十分有意义。
        一、根据教材精心备课,为课堂教学做好充分的准备
        俗话说: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小学语文教师只有在课前进行精心地备课,才能在课堂中有条不紊地进行教学。因而备课工作是小学语文教师的重要工作,它的创新是很有必要的。在以往的备课中,教师只是站在语文人文性的角度出发去考虑问题,设计出了朗读课文、段品位和感情体会的教学流程,并没有重视学生对重点字词和语句的理解。因而教师在备课中首先要做的就是挖掘课文中的重点字词和语句,进而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例如:在进行《太阳》这一篇科普短文的备课中,笔者除了要设计问题让学生了解太阳的有关知识,并通过认识到太阳与人类的密切关系进而激发他们对自然科学的兴趣之外,还需要从课本本身出发来让学生学习基础的语文知识,如课本中“传说、寸草不生、摄氏、预防”等词语的读写和理解,还有说明文中对事物进行具体说明的一些方法,如举例子、列数字、打比方等。笔者会将这些运用说明方法的语句列出来,并据此来向学生进行讲解,让他们体会到说明方法的作用,并能够将之应用到自己的日常交流和具体写作中去。因而笔者在备课时就设计了说明方法的具体应用这一环节。
        二、进行生动情境创设,激发小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语文学科的人文性要求学生必须对教材课本中所蕴含的深刻情感进行体会,但这些情感只有亲身经历过的人才能对其有着深刻的理解,而小学生由于年龄和生活阅历的限制往往无法做到这一点。这就给小学语文教师的教学带来了困难,此时教师就可以结合课本内容来进行生动情境的创设,让学生在身临其境中与文章作者产生强烈的情感共鸣。除此之外,生动的情境能够为枯燥的小学语文教学课堂带来趣味,进而激发小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例如:在进行《长城》这一篇课文的课堂教学中,笔者需要让学生认识到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血汗,进而激发起他们的民族自豪感。

但学生并无法回到建立长城的年代去亲身体验这一切,因而笔者为学生创设了如下情境:笔者让学生去试着抱着同桌在教室里走一圈,然后询问他们的感受,很多学生都说很累。然后笔者就告诉学生,长城上的一块条石可能就有两三千斤重,古代劳动人民就靠着双手一步一步地将之抬到陡峭的山岭上,学生此时就会充满感慨。接下来笔者还利用多媒体向学生展示了美国克林顿、以色列前总理拉宾、英国前首相撒切尔夫人等著名人物对长城的赞叹之词,此时学生就会充满着民族自豪感。
        三、采取小组合作学习,倡导学生的自主合作与探究
        新课程标准中敲定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这一点是教师传统的满堂灌教学模式无法达到的,他们必须对此进行创新。因而小组合作学习法出现了,它使得学生真正成为课堂和学习的主人,进而积极主动地进行知识的吸收。在这一方法中,小学语文教师要做的就是为学生提供各种各样合作的机会,如小组预习、小组讨论、小组演讲、小组表演、小组辩论等,使学生的语文学习充满乐趣。例如:在进行《我家跨上了“信息高速路”》这一篇课文的课堂教学之前,笔者就让学生以小组的形式去搜集网络在人们生活中的具体应用。在课堂教学之中,笔者首先让学生依次将搜集的结果进行展示,此时学生就会对网络的应用有着初步的了解,接下来笔者就让学生通过对文章内容的探究来加深对网络的了解。为了让学生的合作探究更加顺利,笔者为学生提出了如下问题:1、课文中所描述的网络的用途都有哪些呢?2、作者对于网络又有着怎样的感受呢?3、结合搜集资料和课本内容,畅想我们未来会生活在一个怎样的世界中呢?由此引导学生对网络进行深入地探究。
        四、合理利用信息技术,实现课内与课外知识的衔接
        生活中处处存在着语文知识的身影,这就使得学生仅仅依靠课堂和课本所获取的语文知识是远远不够的。这时小学语文教师就需要将学生从教材课本的禁锢中解脱出来,信息技术就能够很好地实现这一目标。教师可以利用信息技术将与课本知识有关的各种视频和资源展示给学生,进而开阔学生的眼界。但教师要注意的是,拓展课外知识必须建立在课内知识的基础之上,它只能成为课本知识的延续和补充。例如:在进行《》这篇课文的课堂教学之中,笔者在让学生通过学习体会到夸父自强不息和顽强拼搏的精神之后,就需要让他们将这种精神发扬光大。为此笔者利用信息技术搜集了现实生活中具有该精神并取得成功的案例,并利用多媒体播放给学生,如在多重疾病和爱情挫折之中奋勇拼搏的贝多芬最后成为了著名的作曲家、拳王阿里在人生的巅峰阶段被名不见经传的新手肯诺顿打败之后面临着无数的嘲讽,他不惧失败和舆论,痛定思痛,最终重新获得胜利,站在荣誉的肩膀之上。这些现实的人物会给学生以启发,引导着他们走上顽强拼搏的道路。
        总而言之,传统的教学弊端早已显现,语文教学的健康蓬勃发展必须要靠着新课程标准来推动。此时小学语文教师要做的就是秉承着新课标的教育理念来不断地对自己的教学方法进行创新,他们不仅要处理好语文人文性和工具性的统一,更要从促进学生发展的角度去对教学方法进行思考。相信在教师不懈的努力下,学生终将会为未来语文的发展和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向大芬.探究新课标下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策略[J].农家参谋,2018(21):144.
        [2]柳国营.新课标下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合作学习[J].中国农村教育,2018(10):41-42.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