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会静
新疆阿拉尔市一师十三团幸福中学843302
摘要:识字教学是小学语文低年级教学当中的重点,也是难点,随着新课程的发展和推进,新课标提高了对于小学低年级学生识字量的要求,要求学生能够熟练的掌握常用汉字1600~1800个左右,这对于低年级小学生来说非常困难,因为学生的学习注意力低,记忆力差,常常是“前教后忘”。基于这种教学情况,“随文识字”教学法应用而生,在教学当中通过字和文的结合,增加记忆点,强化学生的记忆曲线,提升学生的识字效率,从音、形、义上找出符合儿童记忆特点的方法,进而提升识字教学效率,本文将浅析随文识字在语文教学中的意义和运用。
关键词:小学语文;随文识字;意义分析;应用策略
识字是学生阅读和写作的基础,它是小学语文启蒙学生语文水平的开端,也是贯穿学生整个语文学习生涯的重点教学内容。小学语文低年级教学中的课文大多浅显易懂,理解难度较低,但是生字较多,教师想要提升教学效率,首先要找准教学方向,完成重点字词的教学,夯实学生的词汇量基础,才能够让学生对文章产生更加深刻的理解。因此,教师应当将识字教学与阅读教学联系起来,不要进行分割式教学,把识字和读文联系起来,实施一体化教学,做到“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句不离文。”,这样才能够有效的提升小学语文识字教学有效性。
一、利用生字的特点,结合课文,进行识字教学
在低年级识字教学当中,随着教学内容的深入,教材当中会逐渐涉及熟字夹带生字、部首字归类、同音字、多音字、形近字等多种字形,教师如果采用单一的教学方法,利用照本宣科的方式进行讲授,对于学生来说不仅记忆难度较大,同时还会增加教学的枯燥感。因此,教师应该采用随文识字的方法,利用字的特点加上与课文的联系,来优化学生的记忆过程,提升教学效率。
例如在学习《乌鸦喝水》这篇文章的时候,文章中出现了“喝、渴、办、法、乌、鸦、瓶、渐”等生字,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可以结合文章的故事情节,来对生字进行释义,降低学生的理解难度。比如对于“渴”字,教师首先从字形上分析,渴的偏旁是三点水,表示乌鸦口渴了,需要水所以是“渴”,而喝水是一个动作,需要用嘴喝水,所以“喝”是口字旁。通过文章的情节,加上对字形的释义,二者的结合能够优化学生的记忆过程,强化学生的记忆曲线。
在讲解到乌鸦在瓶中填石子,想尽办法要喝水的时候,教师就可以渗透“办法”二字,想要喝水就要想方法,乌鸦够不到瓶子里的水,所以办法指达到某种目的的途径,“办”的是“力”字加两点,说明想办法就要出力,出力就会出汗,力代表了力气,两个点代表了出力时流的汗水,乌鸦想办法喝到了水,也耗费了力气。教师通过这种与文章情节结合的方法,让学生边听故事便理解字义,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降低教学的枯燥感,对教学有效性的提升有着积极的帮助。
二、借助文中插图,随文识字
低年级的语文课本当中,文章篇幅较短,以故事为素材,具有趣味性,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习惯,并且会带有一定的配图,能够吸引学生的学习注意力。教师可以利用课本当中的这些插图,来从形义上解释汉字,让学生在图片中加深对于汉字的认识,然后将其带入文章中进行阅读,有利于学生语文素养的提升和强化。
例如在学习识字课《口耳目》当中,教材当中根据文章中的重点字配上了对应的插图,通过象形字、现代字的融合,降低了学生的理解难度。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可以先让学生观察图片,比较象形字和现代字之间的差异,然后找出二者的相似之处,最后引导学生了解象形字向现代字转变的演化规律,能够优化学生的记忆过程。在这种教学当中,学生不仅认识到了汉字的起源发展过程,也能够从根源上了解汉字的意义,开拓学生视野的同时,能够提升识字教学的趣味,激发了学生的想象力和创新思维,对学生语文素养的提升和强化有着巨大的帮助。
三、课后巩固,随文拓展
小学阶段的学生群体,具有强烈的好胜心,期望在他人面前表现自己,渴望获得他人的认同。教师可以针对学生的这一心理特点,开展一些课外实践活动。比如“识字大赛”、“识字小能手”、“识字小专家”等实践活动,让学生在活动当中比拼自己的汉字储备。在比赛当中的胜负以及优秀个体的评比,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和欲望,优秀个体会促进其他个体不断的进步,学生之间胜负欲的碰撞能够在班级当中形成一种良性的竞争循环。教师还要引导学生多运用随文识字,在课后去阅读一些优秀的课外读物,丰富自己的文学储备和词汇量,让学生在自主学习过程中不断的强化个人语文素养,循序渐进的养成良好的识字习惯,这对学生的语文能力长期发展有着重要的推动意义。
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小学语文教学当中利用随文识字的方法优化学生学习过程,教师要发挥出随文识字的优势和价值,巧妙的将其与现代语文教学进行融合,提升学生的语文学习感受,强化学生的记忆曲线,淡化学习带来的枯燥感,促进学生学习效率的提升,进而构建一个现代化的高效语文课堂。
参考文献:
[1]廖美奕.随文识字在语文教学中的意义和运用[J].社会科学前沿,2020,9(05):726-732.
[2]卢亚利.随文识字在语文教学中的意义和运用[J].教育,2020,(26):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