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大班开展打击乐器活动的实践策略

发表时间:2020/11/23   来源:《中国教师》2020第10期   作者:曹晓燕
[导读] 在幼儿园打击乐器活动开展的过程中,有的教师只是进行重复机械式的节奏训练,无法培养幼儿对打击乐器的兴趣,不利于提高幼儿在活动中的参与度,没有充分发挥打击乐器活动的教育价值。
        曹晓燕
        江西省赣州市会昌县教科体局    342600
        摘要:在幼儿园打击乐器活动开展的过程中,有的教师只是进行重复机械式的节奏训练,无法培养幼儿对打击乐器的兴趣,不利于提高幼儿在活动中的参与度,没有充分发挥打击乐器活动的教育价值。在大班开展打击乐器活动的过程中,为了培养幼儿的节奏感,提升他们的音乐感知能力,我们进行了大量的实践探索,本文对此进行了初步分析,并总结了大班开展打击乐器活动的有效方法,为相关研究与教育实践提供了有价值的参考。
        关键词:幼儿园;大班;打击乐器;策略
        在幼儿园打击乐器活动课程的实施过程中,我们发现教师组织与开展打击乐器活动的能力不足,影响了幼儿参与、投入到活动中的积极性;有的教师对开展打击乐器活动的重视程度不够,内容单一、方法固定;有的幼儿园受到教育理念及资金有限的局限,常常用铃鼓等玩具替代打击乐器;有的教师开展打击乐器活动时没有考虑到大班幼儿的年龄段身心发育特点,因此无法进行有针对性地指导。由于大班打击乐器活动中存在诸多问题,导致打击乐器活动的教育价值无法得到充分发挥。本文将结合具体的打击乐器活动,探讨并总结有效的教学策略。
        一、激发幼儿兴趣,渗透奥尔夫音乐教育理念
        大班打击乐器活动并不是单纯进行音乐理论与音乐知识的传授,而是要培养幼儿参与打击乐器活动的兴趣。一方面要注重选材,乐曲应该符合幼儿的年龄段特点,应该贴近他们的生活,而且要节奏明快的乐曲。以《铃儿响叮当》为例,其富有较强的节奏感,旋律十分优美,而且有鲜明而简单的曲调。为了提高幼儿参与打击乐器活动的积极性,有的教师将自己装扮成圣诞老人的模样,给积极参与打击乐器活动并表现良好的孩子“送礼物”,从某种程度上说,教师的做法既可以帮助幼儿理解故事的背景,还能调动幼儿参与的积极性,并促使他们认真思考、不断创造。在此基础上,我们还要通过运用奥尔夫音乐教育理念,渗透音乐知识的学习。如有的教师借助不同的颜色区分拍手、跺脚、拍腿的动作,既丰富了打击乐器活动的教学形式,还促进了幼儿动作的发展。同时,我们还要通过奥尔夫音乐教学法的应用,培养幼儿的音乐创造力,挖掘他们的音乐潜能,最终提高打击乐活动的教学质量。
        二、坚持游戏化原则,实现打击乐器活动创新
        (一)创设故事情境,丰富幼儿情感体验
        游戏应用于艺术领域课程的效果非常明显。

游戏是儿童的权利,在打击乐器活动中通过创设故事游戏情境,可以帮助幼儿理解乐曲内容,同时还能提高他们参与打击乐器活动的积极性,并能丰富他们的情感体验。以《拔萝卜》打击乐器演奏活动为例,有的教师为了区分不同的角色与动作运用了不同类型的打击乐器,从而帮助幼儿更加明确音乐段落的划分,学习如何在演奏活动中分类处理不同的角色,如“老奶奶”拔萝卜时腿脚不便就要使用比较沉闷的鼓进行表现,“大哥哥”“大姐姐”的行为举止则用串铃或碰铃进行演绎……通过这种教学方法可以培养幼儿的听力,还能帮助他们积累不同音色的乐器所带来的情感体验。
        (二)打击乐器材料多元化,引导幼儿投入其中
        在幼儿打击乐器活动中,我们不一定要求孩子们全部学会使用专业化的打击乐器教学用具,因为孩子们掌握并驾驭这些玩教具需要一个过程,才能达到一定的操作水平,难免会使有些幼儿望而却步。针对幼儿个体存在差异,在打击乐器活动中,我们要丰富玩教具材料。如鼓励幼儿利用自己身体来发声,这样可以调动多种感官参与到打击乐器的演奏活动中来。如在教授《如果感到幸福你就拍拍手》时,有的教师就鼓励孩子们使用自己身体的某个部位来发声、拍节奏,随着歌词的播放孩子们把身边能发出声响的物品、物体均参与其中,使打击乐器活动变成了一项有趣的游戏,进而引导幼儿把全部身心投入其中。
        (三)创新打击乐器演奏形式,鼓励幼儿探究
        传统的打击乐器演奏活动常常使用齐奏、轮奏等教学形式,而游戏与打击乐器活动的整合,则给孩子们提供了更开放的音乐探索空间。在《圣诞老爷爷的王国》打击乐器音乐教学活动中,有的教师以游戏的形式引导幼儿进行自主探究,如:“圣诞老爷爷要制作礼物,现在需要我们一起参与,这里有四种工具,皮球、铁罐、废弃的手工纸、小木槌。请小朋友们想一想怎样才能让这些工具发出我们所需要的声音呢?”大家开始自由探索,并使用这几种生活化的“乐器”进行了演奏,在音乐实践中感受音色的变化,在帮助圣诞老人完成圣诞礼物的制作中提高了音乐综合素养。
        在以知识传授为教育理念的传统打击乐器活动中,有的教师常常通过机械训练的方式培养幼儿的节奏感,在一定程度上扼杀了幼儿的学习兴趣与创造力。在现代幼儿教育理念指引下,我们开展打击乐器教学活动要重视幼儿学习兴趣的培养,并以他们的已有生活经验为基础,在宽松自由的学习环境中提高他们的创新能力,感受敲敲打打的乐趣,收获打击乐知识。
        参考文献:
        [1]石楠,孙利.打击乐器演奏活动中幼儿合作交往能力的培养研究[J].科教文汇(下旬刊),2017(02):122-125.
        [2]梁坤,朱静.幼儿打击乐器演奏活动中存在的问题及其改进策略[J].江苏幼儿教育,2015(01):72-74.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