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古诗教学——以二年级课程为例

发表时间:2020/11/23   来源:《中国教师》2020第10期   作者:魏静
[导读] 古诗是中华民族艺术宝库中的一颗璀璨的明珠,它以极简练、形象的语言生动地描绘了一幅幅色彩明丽、动静相宜的画面,创设了优美的意境,表达了深挚的情感,千百年来脍炙人口
        魏静
        贵州省遵义市余庆县敖溪小学564403
        摘要:古诗是中华民族艺术宝库中的一颗璀璨的明珠,它以极简练、形象的语言生动地描绘了一幅幅色彩明丽、动静相宜的画面,创设了优美的意境,表达了深挚的情感,千百年来脍炙人口,其价值不仅在于给人以艺术的熏陶,更能启迪人的思想,陶冶人的性情,因此它们被邀请进入了小学语文课堂中,施展着其魅力。基于此,本文以小学二年级课程为例,探究古诗教学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小学语文;二年级课程;古诗教学
        新时期,新气象,不仅教育教学出现了一些新变,实施了新课程改革活动,就是学生的需求也变得多元化起来,如果还是按着传统的教学方式教学,不仅会让学生丧失学习兴致,拉低整体教学质量,还会让教师固步自封,止步不前。基于此,笔者反思了古诗教学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如过分强调背诵默写,学生是否理解古诗、能否感悟古诗的音韵美则被忽视;二是欠缺深度教学,一些教师习惯于讲解创作背景、了解诗人、朗读古诗、解词释句、串讲全诗这种固有的传统教学模式,多为依赖教参,照本宣科,缺少多角度解读古诗的意识,学生更不会自主探究,运用古诗;三是缺乏教学反思,教学水平停滞不前等等,这些因素直接影响古诗课堂教学的效率。找到问题的原因后,笔者就能对症下药,直达病灶,具体如下所示:
        一、欣赏朗诵,理解背诵
        强制学生记忆,催促学生背诵可能在短时间内效果显著,但记忆时间短,效率低,很快就会被同学们所遗忘,从长远的角度看并不是一种有效的教学途径,为此,笔者提出了自己的教学建议:教师要眼光长远,为学生未来着想,用朗读代替背诵,用欣赏代替记忆,这样才能提升学生审美情趣,在理解中完成背诵,且记得更牢、更久。
        如,在学习《望庐山瀑布》这首古诗时,笔者认为古诗本身有严格的韵律,读起来朗朗上口,行云流水,适合背诵与积累,但笔者并没有强制学生记忆,而是设计了诵读活动,且形式多样,有课前五分钟诵读活动,师生齐声诵读活动,课下诵读活动等等,一两次的诵读不会立即产生效果,但随着时间的流逝,大家不仅熟悉了文字的内容,甚至开始思考文字背后的深意,产生了欣赏诗歌的欲望。此时,笔者辅以讲解活动,带领学生进入了作者的时代去领略文字背后的情感,在理解中强化了记忆,完成了背诵的目的。
        在教学实践活动中,教师认为对古诗的欣赏可以加强背诵,强化记忆,因此设计了形式多样的诵读活动,让学生产生了欣赏的欲望,有了探索的意识,之后加以讲解活动,高效、顺利地完成了背诵任务,可能花费的时间较多,但效果显著,值得肯定。


        二、深入思考,培育创新
        古诗凝聚着古人的智慧,承载着文化的精髓,很多教师希望能原汁原味的保留传统文化的原貌,复原古人的精神,殊不知文化只有不断创新、与时俱进才能发展流传下去,传统固然重要,但只有在被现在人接受、欣赏、继承的基础上才能发展下去的可能,为此笔者提出了自己的教学建议:教师要尝试探索古诗背后的多重含义,尽可能找到学生愿意接受、能够接受的解释说明,从自身带动学生思考、创新,让古诗教学焕发出新的活力。
        如,在学习《村居》《咏柳》这两首古诗时,诗歌类型是借物抒情诗,表达了作者对自然的热爱之情,但是在教授这两首诗歌的时候,笔者重新审视了诗歌,尝试发现诗歌另外一种含义,虽然失败了,但养成了新的习惯,那就是凡事习惯多思考,多探索,从多种角度看待问题。笔者的这一思想还贯穿到了教学实践中,对学生产生了潜移默化的影响,培育了其创新精神。
        在教学实践活动中,教师试图挖掘诗歌另一种含义,从多种角度看待同一首诗歌,养成爱思考的好习惯,激发了学生的创新意识,值得肯定。
        三、内化于心,学有所用
        学诗的目的是思,是用,这样才能让知识变得鲜活、生动起来,为此笔者将用诗放到了重要的位置上。当然,因为诗歌本身较难理解,想要化用或者应用也存在着巨大的困难,甚至会出现“文不对题”“不合时宜”的情况,但用诗的意识和能力还是要有的,目的是传承文化精髓,提升文化素养。
        在学习《登鹳雀楼》这首古诗时,笔者就尝试培养学生用古诗的意识并创设了多个教学情境引导学生用、鼓励学生用,如,见到黄河发出的感慨;想出一句写景的诗句;古人对祖国大好河山的描绘等等,让学生清楚知道这首诗歌的用处。此外,笔者认为用诗歌的前提是有选择的空间,即学生有足够的诗歌积累,为此笔者不仅要求学生背诵积累教材文本的经典诗歌,还鼓励学生课下阅读、课下背诵,增加诗歌积累量,当然,为了检验学生积累的成果,笔者还会举办“给画写诗比赛”“看诗讲故事活动”“诗词大会”等活动,强化学生记忆,实现用诗的目的。
        综上,小学二年级的学生刚刚接触古诗,对这一新颖的文学形式既好奇又畏惧,教师能做的就是消除学生的畏难心理,维持学生的好奇心,使用合适的方法教学,发挥教学技巧的作用。基于此,笔者结合教学实际提出了上述几点教学建议,以期能为教师同仁们提供借鉴。
        参考文献:
        [1]陈丽宁.寻求别样的精彩——小学古诗文教学[J].教师,2011(22).
        [2]于伟丽.小学语文课堂古诗词教学方法探讨[J].中国校外教育.2016(31).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