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课堂有效性教学研究

发表时间:2020/11/23   来源:《中国教师》2020第10期   作者:王晓芳
[导读] 随着新课程改革以来,课堂有效性教学一直是一线教师的热点话题,因为只有在教师有效性教学方式的实施下,学生的学习才能更加高效,进而实现更好地保证有限课时中学生获得个体最大化知识受益。
        王晓芳
        陕西省渭南市临渭区育红小学   714000
        摘要:随着新课程改革以来,课堂有效性教学一直是一线教师的热点话题,因为只有在教师有效性教学方式的实施下,学生的学习才能更加高效,进而实现更好地保证有限课时中学生获得个体最大化知识受益。本文根据自我教学经验的基础上出发,通过目标制定、情境教学、小组合作三个方面的教学研究,希望能够达到进一步提升课堂教学质量的目的。
        关键词:小学语文;目标制定;情境教学;小组合作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传统“教的课堂”转为“学的课堂”。所谓“知识”并不是教师建构传授的,而是促进学生自身建构的。也就是说,随着新课程改革不断深化,学习是一种能动的活动,不能单纯依靠教师的片面灌输实现教育的成功。那么教师为了更好地服务学生的学习发展,必须从传统角色的“控制者”转变“引导者”角色,不能在一味要求教师课堂的控制作用、学生的言听计从被动性听讲。要积极的从传统的“能讲”转变为“善导”的教学能力发展。只有在教师的有效引导过程中促进学生主动性参与课堂学习,实现学生自主思考、发现、解决自己的学习问题,这样才能产生师生知识双边的良好互动,教师课堂发射的教学讯号才能有效被学生捕捉并且给出教师积极学习反馈,这样教师才能根据实际课堂的学情变化提升自身教学方法的针对性,从而才能真正实现教之有效、学之高效的课堂。
        一、目标制定,决定一堂好课的产生
        目标是一堂课的开始与最终归宿。那么正确科学的教学目标,才能促进教师一堂课的正确走向,才能为好课的产生奠定保证性、稳定性教学开端。那么我们在教学目标的设计上,应该从两个方面入手考虑,第一个方面,是学情的掌握与了解。通过教师的实际调查和课堂总结过程中,积极发现学生学习过程的共性化学习需要,并且从共性化学习需要上深入了解不同学生的个性化学习述求,因为,学生在不同的成长环境下其自身学习能力都具有很大的差异性,所以只有先了解学生集体的共性化学习需要和个性化学习需要,教师教学目标的制定才能符合普遍化学生的最近发展区,教学方法的产生才能具有针对个性化需要的教学特质。第二个方面,对教材的理解与掌握。我们应该通过三维教育目标理念,科学合理分析不同课文的教学特性和育人特点,这样制定出的教学目标才能符合知识本位和能力本位的教育发展,才能推动教师课堂教学过程中贯彻新课程理念和有效促进学生个体知识收益最大化,从而才能助力教师有的放矢的根据科学合理的教学目标背景下,针对性、科学性开展相关的教学活动。


        二、情境教学,丰富课堂教学表现性
        小学生正处于形象化思维向抽象化思维的初步发展时期,那么学生对形象化事物具有非常大的好奇心,同时形象化事物更加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学习喜好。因此,教师要充分掌握这一学习特点,然后利用信息技术集合声光影像的教学优势,将文本静态化知识转变为可视化的教学情境,这样不仅丰富了教学内容的表现性,也能够大大提升学生学习理解能力,从而能够为一堂好课的产生奠定好的教学基础。例如,在教学《草原》一课上,其教学重难点在于帮助学生了解蒙古草原的风土人情和蒙汉两族的深厚友谊,但是由于学生生活经验较少,多数学生是没有去过蒙古,那么对于文中讲解的草原风光图、喜迎远客图、蒙汉联欢图是缺乏想象力,且无法真正激发学生对蒙古自然风光的热爱与好奇。那么我通过多媒体课件的支持下,为学生呈现生动化、立体化、形象化的蒙古情境,并且配置上背景音乐《天堂》,这会为学生的想象力插上无限联想的翅膀,起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提高学生理解能力的作用,从而在教师图文并茂的讲述下学生自然能够更加深切把握作者表达的内涵思想。
        三、小组合作,加强学生能力发展性
        小组合作学习方式是新课程改革以来的亮点之一,小组合作学习方式主要体现在“自主、合作、探究”,有效融合到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能够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发展、对学生团队协作能力的发展、对学生科学探究意识的发展都起到非常好的培养作用。也只有帮助学生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和加强学生科学探究的学习意识,才能更好地保证学生语文学业质量的可持续发展。例如,在教学《少年闰土》一课上,我先通过同组异质、分组同质的方式为学生分成不同的学习小组,这样能够起到学生相互带动积极学习的教学功效。然后,我为学生规定下小组探究学习任务:“我的思想感情变化”——“我记忆中的闰土”“我和闰土认识原因”“我第一次见闰土的情形”“闰土与我说了很多事情”“我和闰土分别的友谊”等。教师通过学习任务不断引导学生探索文中不同段落蕴含思想情感,通过各小组的探索学习和教师的有意识引导下,进而实现学生认知文字内作者的思想情感变化和文字外透露的旧社会封建主义的迫害性,从而也能够顺利实现激发学生爱国主义思想迸发的教育目的。
        总而言之,在小学语文课堂有效性教学方法的探索过程中,教师必须立足学生为教学本位的出发点,只有这样,教师在实践探索、创造教法的过程中才能避免教学的弯路子,从而更好地服务学生的自主、有效性学习。
        参考文献:
        [1]李昱.解析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策略[J].课程教育研究,2018(52):68.
        [2]高静.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策略[J].中国农村教育,2018(24):64.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