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期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探索与实践

发表时间:2020/11/23   来源:《中国教师》2020第10期   作者:袁小琴
[导读] 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发展,有效教学的思想已深入到课堂活动中,对教师的教学手法和学生的学习体验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袁小琴
        四川省泸州市合江县真龙镇中心小学校  646201
        摘要: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发展,有效教学的思想已深入到课堂活动中,对教师的教学手法和学生的学习体验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语文作为学生语言学习的一门基础学科,尤其是在小学教育阶段,打牢学生的语言基础、提升学生的语言能力是广大教师教学发展的重点之一。然而,在当前的教学发展中,大多数的教师缺乏有效的组织方法和引导策略,导致学生的语言能力得不到有效提升。因此,本文作者结合自身教学经验对此展开讨论。
        关键词: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教学
        目前,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活动中,大多数教师受传统本位思想的影响,往往忽视学生的主体作用,导致学生长期处于被动接受的学习状态,这不仅影响学生对语言知识的把握情况,还使课堂教学的整体性发展产生阻碍。众所周知,学生是课堂的主体,构建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堂活动将有助于提升学生的学习效果和语言能力。因此,本文从导学互动、问题内容、小组合作三个方面出发,对新时期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进行探究。
        一、开展导学互动,培养学生自主探究
        导学互动作为课堂教学活动的一种教学形式,其本质是以导学结合和互动探究为基础而展开的一种教学活动,有助于激发学生对课堂知识的探究兴趣,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能力,使学生在自主阅读、互动学习的过程中,获得直观、清晰的思想认知,这对实现其学生的主体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因此,在语文课堂活动中,教师可以根据教材内容,灵活开展导学互动,引导学生对文本信息的探索和求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以此达到有效教学的目的。
        例如:在《爬天都峰》的教学中,教师可以结合学生的实际学情,设置相应的导引问题,如”文章大概讲述了什么事情?课文是按照什么顺序写的,从哪里可以看出来?等,把握学生的学习方向,让学生结合问题展开自主探究活动。随后,学生完成探究活动中,我与学生展开互动交流,以此检验学生对文章的学习效果,打牢学生的学习基础。“文章大概讲述了什么事情?”“文本主要讲述作者和一位素不相识的老爷爷,在相互鼓励、克服山高路陡的层层障碍下,最终以其爬上天都峰的故事。”“课文是按照什么顺序写的,从哪里可以看出来?”“文章是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写的,因为先谢了爬天都峰之前,接着写了爬上天都峰的过程,最后写了爬上天都峰之后。”通过导学互动的方式,不仅能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良好习惯,还能锻炼学生的语言组织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水平。


        二、巧设问题内容,提高学生阅读质量
        课堂问题的设置,不仅能加深学生对文章的理解,还能提高学生的阅读质量,巩固学生的学习基础。同时,教师还可以根据学生对问题的作答情况,将问题内容进行延伸与拓展,深化其主体思想,进而增强学生的文本阅读能力。因此,在语文课堂活动中,教师应结合学生的具体学情,巧妙设置问题内容,引发学生对阅读问题的探究,促使学生展开能动的思维活动,提升语言信息的抓取能力,从而达到有效设问的教学效果。
        例如:在《麻雀》的教学中,考虑到学生已通过自主阅读、合作探究的方式了解到本篇文章的主旨大意和中心思想,并体会到“老麻雀”对“小麻雀”的爱。为了检验学生对文章的阅读效果,我根据学生的学情特点,设置以下阅读问题:①文章中出现了那几个角色?他们之间发生了什么事情?②猎狗要吃的是一只怎样的小麻雀?③老麻雀紧张什么?它真的一点也不害怕吗?④为什么“我”急忙唤回猎狗,带着它走开了?通过对问题内容的巧妙设计,不仅能加深学生对文章的理解,还能提高学生的阅读质量。
        三、组织小组合作,促进学生整体发展
        在语文知识的学习和理解过程中,因家庭环境、受教育程度等方面的影响,学生个体难免存在差异化现象,导致学生语言的理解和阅读质量上存在不足,进而使学生的语文水平得不到有效发展。因此,在语文课堂活动中,教师应尊重学生个体差异化学情,及时调整和优化学生的学习形式,改善学生的学习条件,兼顾每一位学生的学情发展,从而促进其整体水平的发展。
        例如:在《爬山虎的脚》的教学中,考虑到学生个体的学情变化,我对此及时调整教学策略,组织学生以小组合作的方式展开学习活动,让学生在相互学习、相互理解的过程中,打牢自身的发展基础,提高课堂学习能力。同时,我还根据各组的学情变化,设置相应的讨论问题,如文中“爬山虎就是这样一脚一脚地往上爬”一句中“一脚一脚”能否换成“一步一步”?为什么?通过小组学习、合作讨论的方式,既能夯实学生个体的学习基础,又能促进学生整体的发展。
        综上所述,通过对导学互动的开展、问题内容的设置、小组合作的组织,不仅使学生的学习能力和语言理解得到提升,还使学生的学习体验和整体发展得到加强,有助于打牢学生的课堂基础,增强学生的语言素养。同时,从学生的实际学情出发,采取多样化的引导策略,注重对学生主观意识的培养,加深学生的课堂理解,进而有助于提高学生的文化品质,实现其素质发展的目标。
        参考文献:
        [1]黄卫.在课堂教学中如何实施小学语文有效教学[J].作文成功之路(上),2017(3):15-15.
        [2]冉学慧.简析小学语文有效教学的策略构建与运用[J].教育科学:全文版,2017(1):126-126.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