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信学
道真仡佬族苗族自治县城关第二完全小学 贵州省 遵义市563500
摘要:伴随着社会的发展,信息技术被广泛地运用到教学实践中,并发挥出了传统教学手段不可比拟的优势和作用,因此如何将信息技术和小学语文教学有机结合起来成为广大语文教师必须要思考和探究的问题。基于此,本文将结合教学实践经验,从阅读教学、写作教学以及综合课程教学三个方面出发,来分析合理利用信息技术来提升小学语文教学效率的基本方法和具体途径。
关键词:运用;信息技术;提升;小学语文;教学效率
信息技术是信息时代的代表和产物,它能够极大地丰富教学内容,活跃教学内容的呈现形式,将客观事物直观、形象的反映出来,最大限度地去满足学生的感官需求,提高学生的学习实效和课堂教学的效能。所以,每个小学语文教师都应当彻底地摆脱落后思想观念的束缚,坚持并落实现代化的教学思想,把握语文学科的特性和学生身心发展状况来展开探索,进而实现信息技术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合理、巧妙运用,最终全面提升小学语文教学的效率。
一、信息技术在阅读教学中的应用
阅读是语文听、说、读、写教学中的基础部分,是学生接触和学习语文的开始,所以做好小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工作十分重要。小学语文教师便可以合理地利用信息技术手段来精心创设教学情境,为学生演示相关的阅读内容,来激发学生参与获取知识的意识,鼓励学生主动阅读和学习,让学生可以实现学习方式的转变,养成探究的习惯。此外,教师还能够以多媒体等信息技术来为学生提供详实、丰富的阅读材料,拓展阅读教学的内容和范围,从而促进学生阅读能力和素养的发展。
例如,在传统的语文阅读教学中,很多教师只是带领学生们对课文进行阅读,教学重心过于单调,导致学生们的阅读兴趣受到影响,这种教学模式严重抑制了学生们的思维发展。所以,作为语文教师,我们应该转变教学重心,将学生们的“兴趣”放在首位,如,笔者在课程开始前,先通过信息技术为学生们播放一段视频或者展示一些图片,通过这些直观内容的展示,吸引学生们的注意力,然后,笔者再利用信息技术对引出课文,让学生们课文的大致内容,这时,笔者再让学生们打开课文进行阅读。有了这个环节之后,学生们的阅读兴趣得到了显著的提升,这对于学生们的发展有着重要的帮助。
二、信息技术在写作教学中的应用
写作是对学生语文综合能力和水平的考查,是语文教学中的重点,将信息技术引入到写作教学中可以极大地提高和优化其教学效果,提高学生的写作兴趣和表达能力。因此,小学语文教师应当利用各种信息技术手段将学生平时不易看到的内容,以生动的图、文、声、像等形式呈现在学生的眼前,同时为学生提供生动、优美和形象的语言,促使学生可以在领略文字魅力的同时,产生强烈的兴趣和热情,主动地学习范文的结构、词语和写作方法,有效发展学生的表达和写作能力。
例如,笔者会使用信息技术来介绍本次写作的主题,如,写作主题以“写景”时,笔者会展示一些不同季节景色的图片,让学生们进行欣赏,从图片中观察四季的特点,在展示的过程,笔者会给予学生们更多的欣赏空间,调动起学生们的写作欲望。随着课程的推进,笔者再让学生们围绕信息技术所展示的内容进行写作,锻炼学生们的写作能力,通过这个环节,学生们的写作兴趣得到提升,写作内容也更加充实。这样,笔者通过借助信息技术开展写作教学,提升了学生的写作能力。
三、信息技术在实践教学中的应用
(一)设置导入环节,激发学生兴趣
导入是课堂教学的起始和开端,科学巧妙的课堂导入能够直接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的主动学习进而为课堂实效的提升奠定基础。所以,小学语文教师应重视导入环节的巧妙设置。在课前准备阶段,教师需依据新课程标准、教学大纲以及新课内容来设计导入的内容,进而在课堂教学伊始利用图片展示、动画演示、视频播放等多样化的形式来进行导入,通过信息技术的运用来引出正式的课堂教学,以形象直观的视听效果来充分吸引学生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促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进入到课堂教学中去。
例如,在教授《蝙蝠和雷达》时,课程开始前,笔者先通过信息技术为学生们播放了一段视频,视频中主要呈现了飞机的飞行过程,起飞过程中,飞行员可以依靠眼睛判断飞行的方向与高度,而随着高度的提升,周围没有再也看不到建筑,而这个时候,飞行员再也不能依靠眼睛来判断方向,所以,飞行员打开了仪表盘上的导航系统,将飞机飞行的方向直观呈现了出来。当视频播放结束后,笔者再让学生们分析导航系统的原理是怎样的,随着课程的推进,笔者引出了本篇课文,让学生们通过课文来了解更多与导航有关的内容。这样,笔者通过设置导入环节,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巧用网络资源,丰富学生视野
信息技术的运用不仅能够实现知识呈现形式的革新,同时还可以突破教学资源的时空限制,极大地丰富教学内容,有效地丰富学生的知识视野。对此,小学语文教师要重视信息技术的这一作用和影响,巧妙地利用互联网、计算机来搜集与语文课程相关的资源、素材,并将其与原有的知识结构体系融合起来,以实现语文教学容量的拓展和延伸,让学生可以接触并学习到更为广泛的语文知识,切实提高学生语文学习的效度、广度和深度。
例如,在教授《观潮》时,上课后,笔者先带领学生们对课文进行阅读,初步了解课文内容、结构,作者主要围绕钱塘江涨潮的前后过程展开的描写,学生们通过阅读可以简单感受到钱塘江的宏伟,为了让学生们深入感受到作者笔下钱塘江的壮观,笔者通过网络资源来丰富教学资源。上课后,笔者为学生们播放了钱塘江涨潮的视频,让学生们感受钱塘江潮水冲击带来的震撼,在播放的过程中,巨大的轰鸣声让学生们仿佛置身其中,那种压迫感让学生们喘不上气,随着视频的结束,笔者再让学生们回顾课文,感受作者对细节的描写。这样,笔者通过巧用网络资源,丰富了学生的知识视野。
(三)分析课程难点,优化教学难度
在语文课程教学中,不可避免地会出现一些重点难点需要学生去理解和掌握,如果仅仅依靠传统的黑板板书和语言讲解是行不通的,无法实现促进学生思维的转化和优化。所以,小学语文教师需要对课程内容进行全面、深入地分析和把握,找出其中的重点和难点,再利用多媒体来演示静态图像、模拟动态过程,完整地揭示知识形成、发展的过程,促进形、声、色的有机统一,切实优化教学难度、突出教学重点,促使学生可以更好地去理解和掌握知识的内容,最终提高学生学习和教师教学的效果。
例如,在教授《陀螺》时,本节课文语言生动,作者对人物心理刻画的十分准确,而这些内容对于现阶段学生而言有着一定的难度,根据课文这一特点,笔者结合信息技术展开教学。上课后,笔者利用信息技术对课文段落进行分层,并围绕课文层次来介绍课文内容,理解文章中含义深刻的句子,针对难点知识,笔者做出了细致的讲解,以此优化教学过程。这样,笔者通过分析课程难点,优化了课堂教学难度。
总而言之,信息技术的运用是现代化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和要求,是通向高效教学的必经之路,可以直接推进新课程改革的深入和素质教育的发展。所以,作为小学语文教师,我们需要直面教学中的问题和不足,提高自身的思想观念和教学能力,基于现实学情来展开思考和探索,将信息技术运用到阅读教学、写作教学以及综合课程教学中去,优化整个语文教学的过程,切实激发和吸引学生的兴趣,最终真正促进小学语文教学效率的提升。
参考文献:
[1]刘志庆.核心素养下利用信息技术提升小学语文教学效率[J].课程教育研究,2019(28):50-51.
[2]刘建军.利用信息技术提升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效率[J].成才之路,2014(02):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