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咏民
广东省东莞市寮步镇教育管理中心 523400
摘要:语文是小学知识教学中的重要内容,其不仅关系到一个人的语文基本素养,关系到小学生阅读理解能力的有效提升,还关系到终生学习习惯的养成。因此,语文阅读教学一直得到教师的普遍关注。本文即是从激发学生阅读兴趣、问题引导阅读教学以及小组合作探究阅读三个角度出发,对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策略进行阐述,以供大家参考。
关键字: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教学策略
随着新课程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传统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模式已经不再符合当今时代教学发展的需要,一种注重学生阅读效果的教学模式逐渐形成。具体而言,教学老师在开展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时,其不仅要将其中所包含的知识点完整、准确地传输给学生,同时还要注重学生阅读学习思维能力的成长与提高。笔者结合多年的教学经验,针对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进行深入地分析和总结,认为可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激发学生阅读兴趣
正所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小学语文老师在开展语文阅读教学之前,其首先应当注重对学生阅读兴趣的激发。因为只有学生自身的阅读兴趣有所提升,学生才能够积极主动地投入到语文阅读与学习之中,其也才能够更好地开展语文阅读与学习工作。而作为教学老师而言,只有提高学生语文阅读学习的积极性,其后续各项教学工作的开展也才能够起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例如,在教学“海上日出”一课时,教学老师可以咨询学生:“同学们,你们都看过日出吗?”学生:“看过。”/“没看过。”老师:“看过的同学请举手,你们谁能给大家描述一下日出的场景。”学生:“日出的时间特别早,当时天还比较黑。一开始的时候,看到的只是太阳的一边,然后随着太阳的慢慢上升,它才逐渐露出全貌。”老师:“其他看过日出的同学,有不同意见吗?”学生:“没有。”老师:“听完同学们的日出讲述,老师对于观赏日出顿然丧失了兴致。本来老师还打算早起看一看日出,现在感觉没有这个必要了。”学生:“但是我看到的日出就是这样的一个过程呀。”老师:“这个老师并不否认,但是同学们对于日出这个过程的描述,让老师感到索然无味。”学生:“老师是不是想让我们描述的生动一些?”老师:“是的,最起码让我们听了之后,也会产生想去看日出的欲望才行。”此时,教学老师便可以引导学生阅读“海上日出”,从而启发学生思考和学习作者是如何描述日出的,并且可以引导学生按照作者的描述方式进行对日出进行重新阐述。
二、问题引导阅读教学
正所谓“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教学老师在开展语文阅读教学时,其不仅要注重语文知识的有效教学,同时还要注重启发学生思考阅读知识,并且体会阅读内涵。对此,教学老师就可以将语文阅读知识转化成为具体的语文问题,然后向学生进行提问,并启发学生思考,从而让学生在思考问题的过程中,学习和理解语文知识。
例如,在教学“琥珀”一课时,教学老师可以先引导学生阅读全文,并提问学生:“同学们,这篇课文主要讲述了什么内容?”学生:“讲述了琥珀的形成过程以及琥珀形成的条件。”老师:“是的,那么你们能对这篇文章进行段落划分吗,并且还要总结出各个段落的大意?”学生:“可以。”此时,教学老师便可以引导学生进行锻炼划分,并总结大意,从而帮助学生理清文章脉络。在学生能够理清文章脉络之后,教学老师再提问学生:“现在大家能够知道琥珀的形成过程了吗?”学生:“琥珀就是融有蜘蛛和苍蝇的松脂球。”/“琥珀就是松脂球,不一定要有苍蝇和蜘蛛。”老师:“是的,琥珀就是由松脂球形成的,只是课文中所讲述的这种琥珀较为罕见。”老师:“琥珀的形成过程复杂吗?”学生:“也不算复杂,只是经历的时间比较长。”老师:“通过琥珀,我们能够了解到一万年前的那个世界吗?”学生:“可以,正如作者所述,最起码我们能够知道那个时候就已经有了苍蝇和蜘蛛了。”
三、小组合作探究阅读
所谓小组合作探究阅读,指的是教学老师在开展语文知识阅读时,其可以通过对学生进行小组划分的方式进行教学,这样不仅能够有效锻炼与提高学生们的合作探究能力,而且还能够加强学生间的合作默契。具体而言,教学老师可以按照“组间同质,组内异质”的原则对学生进行分组,然后再引导学生进行相互讨论。在学生进行讨论的过程中,教学老师可以进行巡场监督,以了解学生们的探究思路。在学生讨论结束之后,教学老师再针对学生们的思路进行有针对性地教学,从而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与认识,完成学与文本、与作者对话,从而达到阅读目标。
总之,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不仅需要教师对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同时还要加强通过问题引导,小组合作探究阅读的方法指导进行有效教学,才能培养学生的自主思维习惯,实现提升学生自学语文的能力。
参考文献:
[1]黄根平.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初探[J].江西教育,2019(36):48.
[2]王荣玲.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策略解析[C].广西写作学会教学研究专业委员会.2019年教学研究与教学写作创新论坛成果集汇编(一).广西写作学会教学研究专业委员会:广西写作学会教学研究专业委员会,2019:643-6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