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调动学生的兴趣

发表时间:2020/11/23   来源:《中国教师》2020第10期   作者:尹志青
[导读] 小学生,就像是生长在河流两边的麦苗一样,迎风招展,带来了生机与希望。
        尹志青
        湖南省益阳市桃江县沾溪镇中心学校    413409
        摘要:小学生,就像是生长在河流两边的麦苗一样,迎风招展,带来了生机与希望。教师就像是培养麦苗的人,不仅要悉心营造麦苗的生长环境,还要呵护麦苗的生长过程。小学语文教师在教学中调动学生的兴趣,就是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生长,给学生打造一片绿色的天空。教师在实践中发现,为学生添加生活、情境、问题和实践元素,能够获得更好的教学效果,加快学生对知识的积累和应用。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学;学生;兴趣
        小学语文教师在教学中调动学生的兴趣,是希望学生在兴趣中找到学习的动力,从内心深处接受语文,认真分析语文的特点,与教师一起探索语文的奥妙,了解语文是怎样用文字来影响世界的。
        一、添加生活甜味剂——调动学生品味生活的兴趣
        生活,对学生有着深远的影响,能够给学生的语文学习提供直接的帮助,让学生获得直观的观察。小学语文教师在教学中调动学生的兴趣,可以通过添加生活甜味剂来调动学生品味生活的兴趣。教师在教学中增加生活的甜味剂,有助于调动学生品味生活的兴趣,使学生在生活中发现语文,了解语文与生活的相互作用。教师在教学中增加情境甜味剂,有助于学生发现情境的作用,让学生将目光聚集在课堂上,对语文知识进行动态学习。学生品味生活的过程中,了解了语文与生活的紧密联系,知道了语文是对生活的描述,生活能够给语文带来丰富的底蕴,是一个相辅相成的关系。
        在学习“北京的春节”时,笔者为了让学生了解作者笔下的春节,感受传统节日的魅力,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在教学中为学生展示了纸做的红灯笼,让学生观察,并说一说什么样的节日会用到红灯笼。学生回想自己的生活经历,认为喜庆、团圆的日子里大家会使用红灯笼来渲染氛围。接着,笔者让学生说一说自己对春节的印象。学生在交流中分享了发生在春节的有趣故事。其中一位学生讲述了自己与家人一起包饺子的经历,分享了自己知道的与春节有关的神话故事,吸引了大家的注意。学生在分享中,表达了对春节的热爱。趁此机会,笔者组织学生阅读课文,使学生在课文中寻找作者对春节的描写,理解作者对春节的感情。学生阅读课文后,发现作者通过描写春节期间北京人的一系列庆祝活动,展示了北京春节生活的风貌,品味到了作者对春节的深情厚谊。这样,学生在生活联想中找到了语文学习的乐趣。
        二、添加情境甜味剂——调动学生品味情境的兴趣
        情境,让语文课堂不再“静止”,不再“单调”,而是有了更多的表现形式,更具色彩的表达。小学语文教师在教学中调动学生的兴趣,可以通过添加情境甜味剂来调动学生品味情境的兴趣。教师在教学中增加问题的甜味剂,可以让学生感受到语文思考的意义,使学生明白只有经过独立的信息加工之后,才能完成对知识的吸收,改善学生的状态。学生在品味情境的过程中,找到了语文多彩的一面,了解到语文并不是枯燥的,知识并不是浅薄的,只有用心发现,才能抓住语文的彩虹。
        在学习“鲁滨逊漂流记(节选)”时,笔者为了使学生了解主人公鲁滨逊的形象,感受鲁滨逊在荒岛生活的不易,在教学中利用多媒体为学生播放了相关的电影视频,使学生在视频中感受鲁滨逊生存的环境氛围。学生观看电影片段后,看到了鲁滨逊流落荒岛,逐渐变得蓬头垢面,凭借自己的生存技能,一点点开发荒岛,艰难生存……学生对鲁滨逊的遭遇有了直观的印象,感受到了鲁滨逊的不易,被鲁滨逊不轻言放弃,积极动脑的精神打动,认为遇到困境的时候不要沮丧,而是努力利用自己的优势来解决问题,勇往直前。学生了解了鲁滨逊的形象,理解了鲁滨逊的精神,找到了语文学习的乐趣。这样,教师利用情境,调动了学生的参与。


        三、添加问题甜味剂——调动学生品味问题的兴趣
        问题,带动了学生的思考,让学生不再遇到难题的时候下意识地寻找教师,而是能够主动出击。小学语文教师在教学中调动学生的兴趣,可以通过添加问题甜味剂来调动学生品味问题的兴趣。教师在教学中增加实践的甜味剂,能够调动学生参与实践品味的动力,让学生接受自主实践,适应自主实践,在实践中完成对语文的营养转化。学生在品味问题的过程中,对课堂学习中需要解决的地方进行了较为系统的思考,知道了自己还有哪些知识点没有消化,还有哪些知识点需要进一步探索,对自己的学习情况进行了了解。
        在学习“草船借箭”时,笔者为了使学生了解草船借箭的故事概要,知道文章传递了怎样的思想,使学生能够做一个有大智慧的人,在教学中针对学生所学内容对学生进行了提问:文章讲述了怎样的事情?出现了哪些主要人物?他们的性格是怎样的?如果是你,你遇到这样的事情会怎样做?学生拿到问题后,走进了课文,对课文进行了分析和阅读,用自己的语言总结了课文的主要内容。学生了解到课文通过描写诸葛亮由于受到周瑜的嫉妒,而被迫立下军令状,造出十万支箭,否则就要受到惩罚。学生读到此处的时候,都为诸葛亮捏了一把汗,认为在当时的技术条件下,短时间内造成十万支箭,几乎是不可能的,周瑜就是在故意刁难,是个心胸狭窄的人。但是,学生在继续阅读中,发现诸葛亮并没有为此恐慌,而是利用曹操多疑的性格,诱导曹操在大雾天隔江放箭,顺利“借”来了箭,完成了任务。学生都被诸葛亮的聪明才智震撼,表达了对诸葛亮的敬佩,认为如果是自己,很难想到这样的办法。这样,学生在思考中,给出了问题的答案,掌握了文章概要。
        四、添加实践甜味剂——调动学生品味实践的兴趣
        实践,将学生带到了知识的试验场,鼓励学生用自己的力量来探索,总结属于自己的实践经验。小学语文教师在教学中调动学生的兴趣,可以通过添加实践甜味剂来调动学生品味实践的兴趣。学生在品味实践的过程中,将自己课堂积累的知识进行了使用,对如何灵活应用语文知识点有了自己的见解,积累了有效的学习经验,掌握了语文实践的技巧。
        在学习“书戴嵩画牛”时,笔者为了使学生了解故事表达的主旨,在教学中将学生分成了不同的小组,让学生合作将杜处士与牧童的对话场景演绎出来,使学生能够站在杜处士和牧童的角度来分析问题,品味杜处士的笑和牧童的笑之间的区别。学生分组后,与小伙伴一起对课文进行了翻译,了解了课文的主要内容,知道了作者通过描写牧童指出杜处士手中拥有的画作的缺点,指明了做任何事情都要懂得实践,不能盲目猜想,脱离实际,以免贻笑大方。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对杜处士与牧童的对话过程进行了演绎,展示了杜处士、牧童不同的风貌,抓住了实践的精髓。
        总之,本文通过添加生活甜味剂、添加情境甜味剂、添加问题甜味剂、添加实践甜味剂,调动了学生品味生活的兴趣,调动了学生品味情境的兴趣,调动了学生品味问题的兴趣,调动了学生品味实践的兴趣。学生在语文课堂中,了解了语文知识学习的意义,知道了语文学习的多种方法,能够结合学习的内容来灵活调整自己的学习方式,收获语文课堂的宝藏,提高自己的语文能力。小学语文教师在为学生提供教学服务的过程中,与学生进行了多层次、多角度的交流,了解了学生的切实所需,能够针对学生的情况来对学生进行指导,优化了教学的目标和方法。
        参考文献:
        [1]杨依.浅谈如何实现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高效教学[J].中国校外教育,2017(36):116.
        [2]张雪红.小学语文课堂多样化教学方法的应用探索[J].中国校外教育,2017(36):131+134.
        [3]梅兴华.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有效教学的建议[J].中国校外教育,2017(36):136.
        [4]赵彪. 小学语文高效课堂的构建策略分析[C]. 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研究中心.2017年“基于核心素养的课堂教学改革”研讨会论文集.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研究中心: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研究中心,2017:520-521.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