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数学教学实践中提升学生学习主动性的方法分享

发表时间:2020/11/20   来源:《中小学教育》8月第23期(中)   作者:王福
[导读] 在初中教育中,对学生学习主动性的培养至关重要
        王福
        绵阳市第四中学  621000
        摘要:在初中教育中,对学生学习主动性的培养至关重要。而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教育界对如何培养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已初步有所认识,本文就将针对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如何通过教学工作,展开对学生学习主动性培养的方法进行分享与探讨。
        关键词:初中数学;学习主动性;教学实践
        引言:我国新课程改革工作虽已全面展开,但在当前,仍有部分教师对于教学方式的转变仍未有准确的方向,虽然在课堂风格上有一定的转变,但总体上依旧保持着“我讲你听”的教学方式。学生仍旧是被动学习的一方,缺少学习主动性。
一、初中数学教育现存问题
(一)教师教学方法未完全转变
        由于长期以来形成的教育观念和教学方式难以在一时之间就进行转变,不少教师虽然在课堂上加入了与学生互动的环节,但大体上仍保持着传统数学教育中那套“以刷题为主、课堂为辅”的教育方式。数学教师在课堂上所讲解的内容也仍旧是以学生所做习题为主。这种教育方式容易使学生对于数学学习产生厌恶心理,学生的思维模式逐渐僵硬化,学习方式被动化,极大地扼杀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1]。
(二)学生缺少正确的引导
        初中学生正处于求知欲和好奇心极为丰富的人生阶段。因此在课堂上,初中生往往注意力容易分散,观察力不够集中。而在课堂之外,由于缺少引导,初中生对于学习动机不够明确,情绪不稳定,对于人生等各方面极易产生迷茫。因此,出于种种心理原因,初中缺少足够的学习主动性。
二、提升学生学习主动性的措施
(一)积极转变教学方式
        在当今社会,学生学习主动性的重要不言而喻。数学教师必须深刻认识到这一点,并落实到具体的教学中去。有的教师在课堂上讲起来滔滔不绝,学生却无法跟上教师的思路,没有时间对问题进行思考,只能“左耳进,右耳出”,长期下去,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就感到没有获得任何知识,因此就会失去对数学学习的兴趣。
        部分教师对课堂做出了改善,比如开展了小组讨论环节,然而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这样的环节往往时间并不够充沛。很多时候小组中只有一位成员做出了发言,还未开始进行讨论,这一环节的时间就已结束了。这样的小组讨论不但毫无益处,还占用了上课时间,使得教师的上课安排更加紧促,所讲解的内容对学生来说也就更加密集、难以理解[2]。
        为此,教师应积极转变方式,不要只顾着自己在课堂上“表演”,而是要将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拥有更多的思考和理解的时间。

比如在小组讨论这一环节上,教师可以将时间扩展为五到十分钟,使学生有足够的时间在小组内进行讨论,这样即使学生可能还是无法理解困惑之处,但其心中也会有所印象,在课后进行复习时,自然也就会更容易理解。
(二)教给学生学习方法
        在传统应试教育中,教师注重对基础知识和基础技能的教授,而轻视智力技能和学习方法的培养。这使得学生在实践能力中对所学知识的应用能力不足,出现了“高分低能”的情况。因此,当今的教师在传授基础知识和基础技能的同时,也要注意思维能力等智力技能的培养,更要交给学生正确的学习方式。这正是对“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的完美解释。
        首先,教师要教导学生学会使用教材,过去的教学中,学生大部分都是在学习新的课程时或布置作业时才会打开书本,学生对教材的利用效率极低。因此,作为教师,要培养学生学会使用课本进行自我学习的能力,即在课前通过预习、在课后通过复习来加深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并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在学生掌握了教材的使用方法后,教师要通过科学的方式引导学生对教材进行自主学习。教师可以通过创设情境,给出一定的问题,引导学生通过教科书对问题进行解决。也可以通过分组,布置一定的任务引导学生对问题进行思考,并在此基础上自主整理教材内容并通过组内讨论进一步确定学习的思路。此外,教师还可以设置自主学习障碍,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思考问题并解决问题。比如在面对一个问题时,教师可以给出两种截然相反的结论,并引导学生自主进行证明,这不但有利于学生好奇心的激发,更有利于学生学习主动性的培养[3]。
(三)积极关注学生的心理变化
        初中学生正处于青春期阶段,情绪易于变化,富有叛逆心理,且对外界充满好奇和求知欲,内心又颇为敏感,容易自暴自弃。因此,教师在进行教学工作时,要结合学生的心理状态进行策略性的引导,要首先把学生视作“人”而非考试的机器,比如,当教师发现学生成绩不良时,需要做的不是高高在上,摆出架子对学生进行批评,而是因与学生进行良好的交流,引导学生找到问题的所在和前进的方向,为学生树立起人生的目标,学生也就有足够的动力进行学习。任何学生都希望自己能考取一个好成绩,没有天生的差生,只有引导不当的教师。
        结论:综上所述,在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时,教师要在充分学生人格和心理感受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发现学习的意义和方向。教师自身也要积极对教学方式做出调整,促使课堂氛围朝着有利于学生学习的方向展开。此外,教师在进行教学工作时,也要更注重学习方式的引导。这样做到三者结合,才能使学生养成学习的自主性。
参考文献:
[1]吕水庚.教学即促进——初中数学“促进式教学”的实践探索[J].江苏教育,2020(27):7-9.
[2]秦莉莉.略谈如何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发挥学生的主动性[J].中国多媒体与网络教学学报(下旬刊),2019(07):237-238.
[3]胡登远.探析初中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的途径[J].中国新通信,2019,21(06):189.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