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新课程下小学数学兴趣的培养

发表时间:2020/11/20   来源:《中小学教育》8月第23期(中)   作者:王立新
[导读] 数学是学生从小就要接触的一门学科,如果学生从小就没有养成好的学习习惯,那么对以后的学习也会有很大的危害
        王立新
        山东省德州市夏津县宋楼镇中心小学北校   252300
        摘要:数学是学生从小就要接触的一门学科,如果学生从小就没有养成好的学习习惯,那么对以后的学习也会有很大的危害。因此,在平常的数学教学中,教师要侧重于培养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因此,在平时的教学实践中,教师要采用科学高效的数学教学方法,并且融入趣味性教学元素,给学生提供丰富多样的数学教育资源。因此,教师要积极引导小学生主动学习数学,对数学这门功课充满热忱。
        关键词:新课程 ;小学数学 ;学习兴趣
引言
        数学是一门逻辑性非常强的学科。小学生由于受到年龄局限,对知识的领悟力不强,因而在接触之初,对于数学中的符号、概念等无法理解,从而产生畏惧心理,对学习数学失去兴趣。那么,怎样才能让小学生发自内心地爱上数学,当他们遇到难题时能有迎难而上的精神,是小学数学教学中非常值得研究的一个问题。
一、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发展现状
        第一,数学课堂教学的主体偏离课改要求。新课改的环境下,部分教师能够顺利完成教学目的,通过科学化的教学课堂的设计,将复杂的数学问题简单化,帮助学生提升学习数学的兴趣,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但是,部分教师创设课堂区域表面,不能真正意义上抓住课堂的实际需求,降低教学焦虑;第二,教学方法落后,缺乏必要的实践环节。新课改环境下需要教师和学生共同参与,但是现有情况下部分教师采用的教学方式单一,但是还有很多教师却只是浮于表面,不能真正意义上抓住教学的实践性,降低课堂的教学效率。第三,学生主体地位的缺失。在新课改的环境下,部分教师积极引导学生参与课堂的学习,最大化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率,但是还有很多教师注重理论知识的讲解,让学生进行被动式的学习,比如题海战术等,这种情况下的教学手段,不能提高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积极性,不能有效提升学生学习的主观意识,大大限制学生的数学思维。
二、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策略
        (一)根据教育教学目标,制定相应的教学计划
        目前随着新课程改革的大力推广,我们的教学方法不是以前那样教学方法陈旧,老师就要在有效的时间内尽量在45分钟之内保证质量。在教法上不断改进,在小学教育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将自己所教知识和我们日常知识结合起来,根据学生理解能力和实际情况制定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因为学生的个性是有差异的,在课堂教学中有些学生反应快,有些学生反应慢、在课堂教学中,你既要照顾优等生,又要照顾差生、还要照顾一部分脑子反应灵活但粗心的学生,因此教师要根据学生的不同特点,制定一些适合不同学生的教学计划和目标。
        (二)营造探究性学习的情境和环境,培养学生学习兴趣
        在一些情况下,一个人对某件事物的兴趣的形成也要靠良好的氛围影响。学生如果不能通过教师的直接教学获得素养,那么就可以在潜移默化的影响下形成。所以,教师要给学生营造交流互动探究的学习机会,改变过去单一的教学模式,给学生提供优质的数学教学资源。例如:在学习观察物体这一章节时,教师可以制作新颖有趣的课件,插入一些小学生喜欢的图片,采取放映方式呈现在学生面前。在上课时,教师可以要求学生讨论一些题目,提高学生的小组协作交流能力。此外,大多数学生之所以对数学不感兴趣,主要原因还是因为学生认为数学离自己的现实生活很远,和自己的日常生活并没有多大关系,认为数学只是一种理论和形式。教师要根据小学生的认知能力和水平,设置符合小学生心理的教学方案,制造贴近现实的学习环境,然后真实的教学场景就会促使学生产生学习的动力。因此,要想让学生喜欢这门课,就要选择符合学生心理的教育模式,增强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最后,教师要给学生合理地安排一些数学练习题,这样既能巩固上课学习过的数学知识,又能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能力。


        (三)构建开放式学习氛围
        小学生有着活泼好动的性格特征,如果一味要求他们去完成任务只会引起他们的叛逆心理,反而适得其反。长此以往,将抵制学生的探索欲望,阻碍他们想象力的发展。因而,老师应该构建开放式的学习氛围,让学生勤于动手,乐于动脑,使学生在快乐中完成知识的学习。比如,学到《有余数的除法》一节时,可以在课上玩“大灰狼和小白兔”的游戏。请9位同学上台扮演“小白兔”,其他同学扮演“大灰狼”喊出“老狼老狼几点了?”再由老师说出2点、3点等数字,让学生自由结组,通过观察台上的分组情况和剩余人数变化,学生们就很容易列出有余数的除法算式。这样,通过小游戏课堂气氛立刻就活跃起来了,学生也能很快地掌握知识。
        (四)教师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激发互相竞争的动力
        小学生自控能力差,学生缺乏自己学习的动力,注意力无法集中在数学知识的教学上。面对这种情况教师要给学生创造学习的动力,采取互相竞争性的学习,制定一个鼓励措施,让小学生有一个奋斗目标,不断鼓励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慢慢让学生产生学习的热情。让学生们在互相竞争的环境下学习,学生们能够充分发挥自己的潜力从而产生学习的兴趣和自信,这样久而久之小学生的思维能力越来越活跃,教师只要稍微引导学生就会对学习数学产生浓厚的兴趣。教师对学生的鼓励与肯定也就让学生感到老师对自己的认同,在互相竞争的环境下,让学生感觉有一定的压力,通过这种压力让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当中去。
        (五)妙用趣味情境
        在小学数学中运用情境进行趣味教学,可以让数学课堂更加丰富多彩。因此,教师可以为数学教学设计多样化的情境。不过需要注意的是,在设计情境时,教师需要考虑到情境在数学课堂上的可实施性,并且,教师也需要考虑到情境与数学内容的结合度。例如:在进行“万以内数的认识”的教学时,笔者给学生设计了一个生活化的趣味情境。具体来说,在生活中,总有一些人喜欢攀比,在衣食住行等各个方面进行攀比。在情境中,笔者描述一个朋友聚会的场景,在这个场景中,衣服、钱包、菜品等都会有标价,比如599、1023、1302等等。对于这样的情境,笔者先问学生的感受是什么。有学生觉得大人们很有趣,也有学生觉得不应该攀比。趁此,笔者给学生进行了德育方面的渗透,并引导他们认识了万以内的数。
        (六)运用直观教学,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陶行知先生主张“教、学、做合一”的教育理念,建议教师应为学生创造动手动脑的机会,让学生自主探索数学学习的趣味。比如,在带领学生认识时钟时,教师可提前备好时钟,陪伴学生一起观察时钟的特点,并一起使用学具自制时钟,如果学生由于观察出错而制作错误,教师不应批评指责,可再一次让学生观察时钟的平面图,让学生直观地观察时钟的刻度问题,从而探索出“1个圆圈,12个站点,每个站点之间设置了5个座位”的时钟规律。在学生掌握基本的时钟规律之后,教师可带领学生一起玩“老狼,老狼,几点了”的游戏,让学生在游戏中巩固知识点。
结束语
        小学数学课堂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兴趣,体现了数学这一学科的教育意义,学好数学,不仅可以提高小学生的智力,而且能够在各方面提高自我的思维创造能力。通过教师有效的教学方法,能让学生真正了解到学好数学知识的重要性,这样才能激励学生更好地学习相关的数学知识,切实地提升学生的数学成绩。
参考文献
[1]杨红伟.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兴趣缺失原因及对策分析[J].才智,2019(29):108.
[2]蒋文君.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J].西部素质教育,2019,5(14):252.
[3]刘淑华.小学数学趣味教学研究[J].中国农村教育,2019(26):82-83.
[4]任志刚.新课改下如何搞好小学数学教学[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19(09):140.
[5]焦静.浅谈如何有效地提高农村小学数学的兴趣[J].才智,2019(22):90.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