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秋云
焦作市教育局教研室 454000
摘要:新课标要求下的新课程理念中,学生评价应该更加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这不仅需要在课堂教学中去营造积极主动的学习氛围,还依赖于对学生课后的自主学习与反思,而作业正是学生自主学习的载体。在新课标的指引下,我们需要探索高中数学全新的作业形式,提高作业的有效性。
关键词:高中数学;有效作业;创新性;层次性;重演性
作业与教育活动的各个方面有着密切的关系。它是学生学习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传统的作业体系,存在着形式机械重复、方式一刀切、内容枯燥乏味等种种弊病。而高中数学的特点是内容多,难度大,这就更需要我们在新课标的指引下,积极探索新的高中数学作业形式,提高作业的有效性。
一、影响高中数学作业有效性的因素
1、高中数学的特点。
高度的抽象概括性是高中数学的一大特点,高中数学知识相较其他学科更加抽象和概括,使得高中数学完全脱离了具体的事实。也直接导致作业大多使用了高度概括的形式化数学语言,给出的是抽象的数量关系和空间关系。机械的练习,纯粹的公式运用等会使得学生产生抵触情绪或是支差应付,此类作业往往是无效作业或者完成效率很低。
2、学生学习程度。
不同的学生对同样的学习内容接受程度是不一样的,教师如果一刀切的布置数学作业,学生的完成效率必定也是参差不齐。布置作业如果忽略了学生间的个体差异,那么不管对于哪种学生的学习都是不利的。
3、作业量和作业难度。
数学作业多得做不完,那么自然就会讨厌数学这门学科,成绩也不会理想。并且在布置一些难度较高的数学作业时,如果教师没有对作业给予一定的提示、点拨和剖析的话,可能会因难度过大,造成厌学、弃学,出现无效作业。
二、布置高中数学有效作业的原则
针对以上情况,布置高中数学有效作业需要遵循以下原则:
1、创新性、多样性
新课标指出:学习和教学方法必须是开放而多样的。因此数学作业的设计也要开放和创新,应以学生发展为目的,设计形式多样,接近生活,学生乐于接受的数学作业。例如做数学知识结构图,在学习了《函数》这节课后,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函数知识结构图的创作比赛,这样既能对所学的知识有个很好的复习,又能提高学生做作业的兴趣。而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比赛评出的优秀作品可以在校园里进行展示,这样也会带给学生满足感和自豪感。还可以在学习完《算法》这一节后,让学生思考这样一个问题:有1000个瓶子,其中999瓶是水,1瓶是毒药,外观无法区别。现有10只小白鼠和无限多的干净试管,怎么找出那瓶毒药?让学生知道数学跟生活是紧密联系的,同时也提高了数学的趣味性。
数学作业内容可以是书面的,也可以是口头的;作业可以是总结性的,也可以是习题式、阅读式、预习式的。数学作业题型也要多样化,选择题、填空题、作图题、计算题、解答题交替变换,互相穿插,让学生感受到作业的丰富多彩。多样化的作业既有助于学生消化巩固知识,又可培养综合能力,更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这时候,作业就不再是负担,而是展示自我的一种载体。
2、层次性、选择性
教师应针对学生的差异,设计多梯级的分层型数学作业。如果一个教师不给某些学生布置特殊的作业,那就说明他没有考查每一个学生的能力。因此教师应该研究学生,研究教材,分层布置作业,使每一个层次的学生都有适合自己的作业。例如可以分成A基础达标、B能力达标、C选做题。也可以一题多问,即一道数学题有两三问,第一问是基础性问题,第二三问依次拔高。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和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作业内容,自主确定作业的形式,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体会到成功的快乐。这样既可以保证学习质量,又可以培养学生不同的能力。自主性作业尊重学生的意愿,更能激发他们做作业的自觉性和积极性。
3、目的性、重演性
在布置作业之前必须做到心中有数,明确布置这些作业的目的,是否适合班级里的大多数的学生?是否对今天所学知识有所巩固?是否全面?是否适量?如果回答是肯定的,那么说明作业布置得合理。并且布置作业前教师必须要自己做一遍,一是估计学生做作业所花时间,看学生是否能在规定时间完成,作业量不能太大,以免造成学生抵触情绪,影响数学学习兴趣;二是预见作业中学生可能会出现的问题,可以在布置作业时给予适当的提醒;三是了解作业之间的内在联系,是否有不必要的重复,难度是否适中。
有代表性、典型性、关键性的作业,不要认为学生做过就过关了,要有目的有计划地安排一定程度的重演性作业,才能保证学生获得牢固的知识和熟练的技能。当然注意重演性不是机械地简单的一模一样的重复,而是经过精心编排可以对知识技能进行拔高的。例如典型题第一次出现:求函数的递增区间;第二次出现:求函数在上的递增区间。
三、作业评价的有效性
在新课标的要求下,作业评价要更多地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关注他们的个体差异,关注他们在学习活动中所表现出的情感与态度,通过作业有效性评价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信心,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有效地发展。
要想发挥作业的有效性,作业评价也需要有效。教师要发挥好作业评价的激励、引导、交流等功能,要善于利用作业来鼓励学生。从学生的作业中寻找学生的优点和不足,在鼓励优点的同时,可以通过留言批注等方法给予不足之处以鼓励。老师一句温馨的鼓励既是真情实感,又有一定的针对性。这样,就会在学生心中产生强烈震撼,产生良好的学习效果。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是学习的主人。教师可以考虑让学生参与到自己作业的批改中来,亲自找出自己的错误,在参与中学习,加深理解。也可以采用学生之间互相批改作业,互相纠错,找出不足,共同学习,共同进步。有时候解决一道数学题的方法很多,学生之间相互批改可以增加学生对不同解法的掌握。即使俩人的方法一致,也可以互相借鉴解题过程中的细节处理问题。对于学习程度较差的同学可以采用特殊作业,老师当面批改,难度渐渐增加,让学生参与到评价的过程中来,逐渐养成良好的学习方法。对于经常不能完成作业的学生要主动伸出援助之手,给予适当的提示,为学生扫除障碍。
总之,合理、优化的有效数学作业,可以启迪智慧,激发兴趣,培养能力,是课堂教学的有力延伸,是为学生自主探索搭设的广阔舞台。要让高中数学作业不再成为学生的重担,真正意义上成为学生学习巩固的有效手段,这需要我们继续不遗余力地研究数学作业的有效性,并以此为依据布置数学作业。
参考文献
[1]钟启泉,崔允漷主编.《新课程的理念与创新——师范生读本》,高等教育出版社.
[2]袁振国主编.《教育研究方法》,高等教育出版社.
[3]劳凯声主编.《教育学》,南开大学出版社.
[4]陈学妹:《高中数学作业设计与布置的策略》
[5]商小蓉:《高中数学作业布置的有效性策略研究》
[6]梁爱元:《浅谈高中数学作业的有效性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