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下小学数学德育渗透的策略初探

发表时间:2020/11/20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0年8月第23期   作者:张雪雁
[导读] 德育教育是培养优良品质人才和健全人格的有效手段,逐渐贯穿于各学段的学科教育活动中,成为教育的主旋律。
        张雪雁
        湖北省黄石市阳新县三溪镇中心小学
        摘要:德育教育是培养优良品质人才和健全人格的有效手段,逐渐贯穿于各学段的学科教育活动中,成为教育的主旋律。现阶段,立德树人是新课程对小学数学教学提出的基本要求,需要教师在实际教学中适当渗透德育教育,注重德育元素的深入挖掘,对学生进行有效的指导和教学,从而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水平和综合学习能力,实现学生的综合发展。本文针对新课程下小学数学德育渗透的策略展开探究。
关键词:新课程;小学数学;德育;渗透策略


        小学阶段的教育对学生未来的成长、学习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需要教师在教育教学中注重基础知识传授的同时,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当前新课改要求教师加强德育教育在各学科教学中的渗透,让学生学习文化知识的同时,形成良好的品德,但很多教师只一味关注学生的学习成绩,忽视对学生品行的培养及心理的理解,这样明显不利于学生未来的长远发展。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渗透德育知识,成为教师的重要研究课程。
        
一、深挖教材中的德育元素
        德育教育不只是引导学生知晓不应该或应该做什么,还应立足于客观事实,让学生对德育教育的原因加以了解,知晓国家的发展历史与发展现状,激发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深入考量自己的行为举止。对于小学数学教学而言,教材中蕴含着极为丰富的德育元素,需要教师在具体教学中深入挖掘这些元素,向学生传授数学基础知识的同时,帮助学生了解数学的发展[1]。以“认识人民币”为例,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对硬币上的图画进行分析,知晓每个元素代表的深意,了解国家的民族精神及发展历史,进而在脑海中形成国家的观念,增强爱国思想。又如:讲述“圆的认识”的相关内容时,要想让学生更好地掌握圆周率的知识点,教师可以详细阐述圆周率的发展历史,让学生知晓“圆周率”是为纪念祖冲之的伟大成就,从而对国家数学的研究成果感受自豪。
        
二、营造良好的教学环境
        教学环境对学生具有潜移默化的影响,营造良好的教学环境对学生的学习、思想和成长具有积极的作用。当前小学开展的思想道德教育相对笼统,缺乏实际意义,这就需要教师在数学教学活动中用自己的言行来营造良好的环境氛围,用赞赏的目光、激励的语言来引导或启发学生,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环境中高效学习数学知识,获得共同进步。

以“表内乘法”为例,教师可以向学生讲述基本的运算过程,在此基础上组织乘法竞赛活动,奖励正确率高且运算最快的学生;然后在下节课让其他学生来挑战他,如若挑战失败,教师应给予鼓励和肯定;若挑战成功,则可获得一个小奖品;接着,教师可以鼓励乘法运算最快的学生分享自己的秘诀,帮助其他学生掌握运算技巧,树立学习自信心,渗透乐观、积极向上的学习精神。
        
三、善于结合实践活动
        古语云: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德育教育的最终目的在于实践,作用于学生的发展和成长。为此,小学数学教师在实际教学中要积极组织实践性的教学活动,为学生提供践行德育和运用数学知识的机会,从而提高学生的数学实践意识,达到预想的德育渗透效果[2]。以“统计”为例,教师可以鼓励学生以小组为单位,通过合作学习的方式进行调研,即:全班学生每人需要花费多长时间用完一根铅笔?全班一年时间能用完多少根铅笔?其相当于一棵树的多少?全国1亿多小学生一年所用的铅笔数量是多少?需要砍伐多少棵树?以此类推,统计的数据相当庞大,面对这样的统计结果,学生会意识到日常使用的铅笔对树木造成的巨大破坏,从而不再用铅笔随意涂画,学会珍惜身边的各种资源,保护环境。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可以鼓励各组学生制定保护植物的计划,在潜移默化中激发学生对保护植物的认知,促使学生通过问题的统计学会独立思考,善于从宏观层面看待数学知识,获得知识视野的拓展。
        
四、联系生活实际
        在小学数学教学活动中,教师应该具备一定的发散思维,用心发现与所授内容相关的德育案例,将其制作成学生感兴趣的教案,讲述数学知识的同时适当渗透德育教育理念,让学生接受道德标准、方法、习惯等方面的教育[3]。以“节约用水”为例,教师应该科学利用“水”元素进行德育教育,让学生学会在实际生活中灵活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树立节约用水的意识和习惯,即:在课堂上讲述国家水资源的现状,引发学生深入思考,明确节约用水的重要性;或者是向学生展示用水困难人群或干旱地区的相关视频或图片,让学生从内心深处引发对节约用水的情感共鸣;然后播放事先收集的日常生活中关于洗车让水随便流、刷牙洗脸不关水龙头等浪费用水的图片,利用提问的形式开引导学生思考,促使学生发现身边浪费水资源的实际案例,找寻生活中节约用水的典型,从而让学生相互监督,学会节约用水,达到德育渗透的效果。
        
结束语:
        德育教育是新课改的重要内容,对学生的学习和成长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时,需要教师从实际情况出发,深挖教材中的德育元素,营造良好的教学环境,善于结合实践活动,积极联系生活实际,从而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数学素养,促进学生的综合发展,实现预期的教学目标。
        
参考文献
[1]张守亮.新课程下小学数学德育渗透的策略初探[J].科学咨询,2020,(42):157.
[2]欧阳伟平.浅析新课程下小学数学德育渗透的策略[J].科教导刊-电子版(中旬),2019,(4):206-207.
[3]曹志坚1.初探新课程下小学数学德育渗透的策略[J].课程教育研究:外语学法教法研究,2018,(015):85-86.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