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数学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的应用研究

发表时间:2020/11/20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0年8月第23期   作者:张素先
[导读]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与进步,教育也在此期间逐渐的崛起,基于现代化教育理念愈加新颖与多重的条件下,使得各种形式的教学模式不断涌出,使得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有了更多的选择与应用方法。
        张素先
        山西省晋城市凤鸣中学   048000
        摘要: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与进步,教育也在此期间逐渐的崛起,基于现代化教育理念愈加新颖与多重的条件下,使得各种形式的教学模式不断涌出,使得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有了更多的选择与应用方法。然而在高中数学的教学过程中,高中生的学习压力相对较大,因而小组合作的这一教学模式如需要有效的应用则需要更加科学的应用研究,使得在不影响基础学业的基础上,提升数学学科的整体学习效率。
        关键词:高中数学;数学教学;小组合作学习
        引言:
        尽管是在现代教育理念的社会环境下进行多种教学模式的开展,小组合作的学习方式仍被高中教师所限制使用,其使用次数屈指可数,甚至有的教师根本不加以使用,这是由于高中生学业繁重,部分教师认为合作探究式的教学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学习进度。而这一学习效用实际上对于学生数学能力的培养具有优势的作用效果,那么如何将这一效果有效的发挥出来,则需要科学的教学安排。
        一、科学划分小组成员
        小组的建设对于合作学习而言具有潜在的影响力,科学合理的分组对于学生学习自信心的建立以及能动性的发挥具有重要的作用,因而在小组划分的过程中,教师应当以全面了解学生为基本,进而进行学生之间的划分。在组员规划的过程中,教师可根据探究的主题内容进行不同形式的组员划分。比如,教师可结合学生能力水平的不同进行组员的划分,使得学习能力水平相同的学生化为一组,进而由教师针对不同组别的能力水平进行不同的任务设计。另一方面,教师则可以根据学生的不同特点进行组员的发挥,进而促进小组之间的均衡性,使得每个组员都能够在合作队伍中发挥自身的作用,从而提高小组学习的整体效率。
        二、选取适当的合作主题
        合作的学习并不是任何一个知识点都可以进行合作教学,在主题内容选择的过程中亦是需要教师加以关注分析。合作的目的是以让学生进行探究讨论,进而通过交流的方式共同寻找出其中的答案。因此,在主题的选取过程中,知识内容需要有一定的难度以及探究性。也就是说过于简单的知识对于学生而言没有探究的必要,过于难的内容亦是无法得以有效的探究,因而适当难度的选取则是尤为重要的[1]。比如,在高一数学必修一中的学科学习过程中,教师则可以在第一章第四节《充分条件与必要条件》的教学中选取这一部分内容为主题进行合作教学,使得学生有据可依,进而结合生活实例进行分析探究。


        三、提高教师的有效性
在进行合作探究学习的实际过程中,探究并不是一个主题就让学生进行思考交流,这样的探究是盲目的,并不能充分发挥合作教学的有效性。而是在此期间,教师应当给予明确的任务目标,进而加以指导进而促进学生进行合作探究学习,即将教师的指导作用充分的发挥出来,有效的引导学生进行合作讨论,从而帮助并促进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提升,使得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作用下逐渐掌握问题探究的技巧。例如,在高一数学必修二第九章第三节《统计分析案例 公司员工》这部分的实践合作时,教师则可以给予学生明确的方向引导其进行分析,比如,“案例中具体的数字都有哪些?整理出来。”“如何将其用不同的统计图表进行展现?”等等。
        四、合理安排合作时间
另一方面,合作学习的有效性还体现在是否把控好探究的时间,事实上,无论是时间过短还是时间过长对于这一教学活动都无法使其得以有效的发挥。如若教师给予学生合作探究的时间较短,那么学生在还没有充分进行思考交流时就被迫停止了合作,如此,这样的合作开展则毫无意义。而若是时间过长,不仅浪费了课堂仅有的教学时间,还使得学生的无法集中的将注意力放置于探究主题上,因而亦是不具效果。因此,恰当的时间安排则是尤为重要的。在此过程中,教师可进行循环指导的形式与各个小组间进行简单的互动,进而通过互动掌握小组探究的进度,如此,便能够及时的进行下一阶段的学习,使得时间得以有效的把控。
        五、优化教学评价
        在以往的教学评价过程中,基本上是以自身的评价方式为主要教学评价,事实上,教师还可以结合合作教学模式的特点以小组的形式进行整体评价,即小组成员的每一人都直接影响着小组的成绩,而这一成绩的考量通过各个方面进行综合评价,比如团结协作能力、品格修养、基础能力水平、数学思维能力等等。此外,教师亦可以以小组为单位让学生间进行互评,从而使得评价效果更加的全面[2]。同时,在以合作教学为评价导向的基础上,还可以让各个小组间进行评价,进而促进学生的竞争意识以及学习积极性,全面提高学生的素养发展。
        六、结束语
        有效发挥小组合作的效用则需要教师进行科学的设计与合理的安排,包括人员的组建、合作主题的选择、活动时间的把控、教师的有效指导、全面的教学评价等各个方面。在此过程中,对于教师则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使教师在合作学习的模式下提高对于这一模式的教学规划,进而将这一模式的优势效果有效的发挥,从而提高高中生数学学科的学习效率。
        参考文献
[1]周之江. 高中数学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模式实践应用研究[J]. 课程教育研究:学法教法研究, 2015(31):185-185.
[2]姜莉莉. 小组合作学习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探究[J]. 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电子版, 2015.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