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探小学语文预习策略

发表时间:2020/11/20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0年8月第23期   作者:黄召军
[导读] 在教学过程中,预习是个非常重要的部分,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黄召军
        浦江县南苑小学
        摘要:在教学过程中,预习是个非常重要的部分,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特别是在语文科目的学习中,学习的内容相对较为简单,学生在课前可以通过自主学习,掌握部分教材内容。由此可见,学生的自主学习、课前预习是可行的。并且,在预习过程中,学生有一个独立思考的过程,有利于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习惯。学生课前的预习,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课堂听课效率,可促进教师引导学生对学术知识的深入探究,让课堂变得活跃起来,使得课堂更加有意义,是目前语文教育中所要改进的地方。
关键词:小学语文;预习;策略
        《礼记》有云:“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做好课前预习是培养小学生良好阅读习惯和自主学习能力的有效途径之一。正所谓“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语文教师要教给小学生科学合理的预习方法,才是有效提高其阅读能力的关键所在。因而,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在兴趣的引导下,通过多种举措并用的方式,激发学生对文本的预习兴趣。此时,语文教师要针对不同文本的内容及其特点,进而对课前预习进行有效的技巧指导,从而有效提高课前预习的效率。
一、正确树立预习意识
        科学方法的学习在所有学科中都非常重要,掌握了科学的学习方法在学习时往往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即将学习的学科里,以及未来所要涉及到的学科,学生需要加强自我学习的能力,才能获取更多的知识,所以我们必须使学生掌握“课前预习”,让他们形成习惯。在学习学科知识时,学生养成一个好的学习习惯,相比没有好习惯的同学会展现更多的优势。有的学生学习成绩比较落后,基础太差,课堂效率低下,导致其在课后做作业时,时间太长,从而形成了恶性循环。学习兴趣对课堂教学同样起着关键性的作用。只有教师积极主动地带动学生,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才能搞好课堂气氛。学生更加喜欢学习,那么在做作业时所用的时间就会大大减少,在老师的指导下,进行课前预习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方法。学生的自学能力可以得到锻炼。学生在预习时,首先会自己动脑筋思考问题,在学校,学生所学的多数是基本知识,而老师所教的也是都是基础知识,对于一些新的知识,需要在学习中不断地探索学习。对学生进行辅导,帮助他们在课堂上提高学习效率。学生在自学的过程中,常常会遇到不明白的知识点。其实这些在预习时遇到的问题,恰恰是老师讲课时所要讲的重点与难点,这也是学生需要查漏补缺的地方。在预习时,学生可以将不懂的问题用笔勾画出来,做好标记,这样在老师讲课时就比较有针对性,学生听课也就有了目标,这样课堂气氛也就明显活跃起来了。
二、合理安排预习时间
        合理安排预习时间能够有效提高预习效果。所以我总会见缝插针地利用零碎时间来给学生预习。微信是现在常见的使用工具,老师布置作业都会用到微信,因此,前一天晚上,在班级的微信群里,会将所需要预习的内容告诉学生,并对预习的内容提出问题:1.通读课文,对不懂的字音词义做出标记,然后利用工具自我解决。2.梳理划分课文段落,并归纳段落大意。3.整体把握文章,把握作者的写作思想。其次,从第二天的晨读课时间里挤出十分钟,让学生初读、深读,整体感知将要学习的新课文,读熟本课生字注音及词语意思。

在课堂的结尾,为学生留下点时间,让大家互相交流学习,对于有疑惑的问题可以互相问答,也可以向老师咨询,利用这段时间对老师讲的知识进行梳理。
三、勤查善问,养成良好习惯
        明代教育家陈献章曾说:“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从中可见,质疑对人类学习和成长的重要性。在小学语文课前预习环节中,学生肯定会遇到很多的问题,但是并不是所有的问题都需要等待教师来解决。在自主阅读的过程中,有很多的生字词需要学生自己动手去查阅工具书,进而读准字音,掌握生字词的含义和用法。因而,教师要引导和鼓励小学生养成勤查字典的自主学习习惯,对于文本中的相关知识点和资料背景,还可以借助互联网查找与课文有关的信息,使得学生能够从中养成独立自主的学习能力。而在预习课文的过程中,教师还要引导小学生养成质疑的学习意识,在课前预习的过程中还要善于提出问题,进而养成良好的课前预习习惯。
四、优化预习作业,提高预习质量
        小学生年龄小,在学习的过程中尚未形成系统化的思路。因此,小学语文的教学中,学生一般不懂得如何安排预习,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合理安排学生的预习任务,让预习作业成为学生课外作业之一,为培养学生好的预习习惯,提高预习的质量奠定基础。在预习作业的安排上,教师应当从字词、朗读以及质疑等方面入手:首先,在字词的预习上,主要目的是为了增强学生的理解和运用能力,尤其是对于一些意思相近的词语,学生要能够灵活辨析运用。其次,重视朗读。对于小学阶段的学生而言,预习重在朗读,朗读可以增强学生语感,提升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由于预习是在课前进行,教师没办法进行现场的监督和指导。因此,笔者在给学生制定朗读任务的过程中主要通过以下两方面进行:一方面,确定家长在孩子朗读过程中的责任,充分发挥家长的监督和管理作用;另一方面,让家长把孩子的朗读用手机录下来,发在班级群里,这样就可以有效地避免一些投机取巧的心理存在,督促学生朗读,提升学生预习效率。第三,引导学生质疑。俗话说:学成于思,思源于疑。对于学生的预习而言,懂得质疑,表明学生已经明白了文章的真实含义。因此,笔者在给学生布置预习任务的过程中,往往要求学生将自己不懂的问题标注出来,并在课堂教学中积极提问。这种引导学生质疑的方式,有利于激发学生的思维,全面提升学生的预习效率。
五、积极鼓励
        肯定对于小学阶段的学生而言,检查作业是督促学生预习的强有力手段。因此,对于学生的预习效果,教师是必须要检查的,这样可以有效地避免部分存在惰性的小学生偷懒。在预习作业检查的过程中,教师应当本着“鼓励、肯定、表扬”的心态,激发学生在预习过程中的兴趣,让学生在下次预习的过程中有更加积极心态,形成争优创先的学习氛围,为培养学生好的预习习惯,提高预习的有效性奠定基础。
六、总结
        总之,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加大对课前预习的重视,并结合学生的实际学习能力制定合理的预习任务,指导学生用正确的方法进行预习,从而不断的提升预习的效率,为课堂学习做铺垫。
参考文献:
[1]吴春华.论小学语文学习中学生预习的重要性[J].教育现代化,2017(35):331-333
[2]刘东艳.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预习的重要性[J].读写算:教育导刊,2015(15)
[3]刘静敏.浅谈小学语文预习指导方法的重要性[J].小作家选刊:教学交流,2014(11)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