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教学的融合

发表时间:2020/11/20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0年8月第23期   作者:陈媛
[导读] 在这个信息高速发展的科技时代,计算机网络技术在不断地提升和发展,已经对我们的学习和生活产生了潜移默化的影响。
        陈媛
        湖南省岳阳市汨罗市正则学校414400

        摘 要:在这个信息高速发展的科技时代,计算机网络技术在不断地提升和发展,已经对我们的学习和生活产生了潜移默化的影响。根据新课改的要求,计算机网络技术开始进入到课堂的教学之中,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使用多媒体辅助的方式来完成教学。使用多媒体辅助教学,不仅可以让学生对知识内容有更直观的了解,还能拓宽学生的眼界,这种方式改变了以往的传统教学模式。
        关键词:信息技术;小学数学;融合;
        
        引言:信息技术水平的不断发展,多媒体教学的方式逐步走进小学课堂的教学中来。多媒体的推广,改变了以往传统的教学方式。这样的改变,对教师课堂的教学以及教育事业的进一步发展起到了巨大的作用。相同的课堂教学时间以及同步的课堂教学资源,利用信息技术却可以使其达到最大化的利用。特别是对于农村以及一些网络不发达的乡村城镇学生来说,可以更好地结合数学学科的特点应用到信息技术上。
        
        1 信息技术有利于缩小地区差距,提高学习效率
        数学这门学科具有其特殊的性质,然而很多偏远地区的学生他们不仅仅会因此受到限制还会因为资源的匮乏而更难学习这门学科。和那些发达地区的学生相比,在教育起点上就可能拉开了较大的差距。如果不及时改变这种现象,那么不同地域学生之间的差距就会变得越来越大。为了改变这种现象,将ICT技术引入教学课堂之中。这样,教师可以利用网络信息向学生传送教学资源,达到了教学水平的公正公平。微课的上传,不仅可以使教师有更大的自由发挥空间不断完善自己的教学方式,还能使学生对于知识的接受能力大大增强,开拓了学生的知识面。课堂上利用微课,学生的相关知识延伸面也变得更宽阔,在对数学学科的学习上知识储备得更多。信息技术有效的缩短了由于教育地域不同而引起的地区教学水平的鸿沟,为教育发展的公正公平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不仅如此,正是因为信息技术的发展,应用到课堂教学之中后,学生的课堂学习效率以及课下作业的完成效率也得到了大大的提高。课堂学习中,始终以学生为主体对象,小学生由于天性烂漫,思想开放,想象力丰富,在对于数学这样偏重于理性的学科上可能会产生排斥心理。但是,微课却可以改变这种现象。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的演示以及学生自主的探索来增加课堂的趣味性。传统的教学模式是老师在黑板上板书,学生只能一边记课堂笔记一边理解知识内容,当发生改变之后,课堂教学逐步开始追求以学生为主体,学生的课堂参与度以及活跃性大大增强。因此,才会有提高课堂效率这一说。
        2 有利于课堂教学方式的转变,激发学生学习潜能
        计算机的迅速发展使得信息技术在课堂的应用越来越广泛,教师采用微课的方式进行课堂教学,将原本沉闷枯燥的知识以另外一种方式呈现出来。学生不在是只接收到繁杂的理论知识,反而增强了数学学科的趣味性,将枯燥的知识更加直观轻松的方式展现出来。在这样一种氛围下学习的学生,他们自身的学习潜能也更容易被激发出来。


        2.1 将知识的呈现方式变得具体化多样化,开拓学生的数学思维
        小学阶段的学生,身体的各机能尚未发展完全,尤其是对于空间想象以及概念理解的能力。由于数学学科的特殊性,在学习上更多的是要将以往看待事物感性的方式转变为理性,这样才能更好的对数学知识进行消化理解。数学的概念往往抽象又复杂,考验学生的思维能力。如果学生思维跟不上,则会造成学习上的很多困扰。而恰当的运用信息技术就能完美的解决这些问题。我们将数学的文字,利用视频动画等有趣的方式向学生进行呈现,满足学生各种层次的要求,不仅有利于学生更好的理解知识,还能拓宽学生的思维,激发学习的无限潜能。
        举个简单的例子:当老师在讲到有关圆柱体的相关知识时,如何将体积的公式进行自主探索出来,是有一定难度的。如果老师只是简单的进行口头讲解,学生很难明白其中的原理。这时,如果利用信息技术的优势,采用动画演示的方式来进行讲解,多角度的向学生呈现圆柱体的特点,让学生自己发现其中的规律,找到体积的计算方法。
        2.2 丰富课堂教学内容,开拓学生的思维
        培养学生良好的教学素养是数学这门学科最重要的地方。所以,教师在进行课堂教学的过程中就一定不要仅仅只是局限于教材的内容,而是以教材内容为基础,不断地拓展,使学生能够更加深入的理解知识。互联网上,资源丰富,信息量大,给学生提供了很多课外的资源。不仅可以丰富课堂的教学,也能更好的开拓学生的思维。
        2.3有助于及时了解学生学习情况,有效的针对问题提出解决方法
        新课标不断地改革优化,更加注重课堂教学中学生的身份,将他们作为课堂学习的主体,而老师则以客体的身份进行教学。为了充分满足学生的课堂学习需求,以学生的身份来开展课堂教学。怎样才能真正的了解解决学生的学习需求呢?这就需要用到便捷的互联网。教师可以采用网络问卷的方式,对学生的问题需求进行收集。收集完毕之后,进行统计分析,通过后台的数据及时了解到学生整体的状况,有效的针对这些问题作出解决方案。
   结束语:
        综上所述,信息技术的利用对小学数学的课堂教学有着重要的发展意义,教师要善于发现其中的益处,最大化的利用其便利性,在实际课堂教学中发挥信息技术的巨大价值。以这些多样化方式,高效的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达到对教学目标的最大化实现。
        参考文献:
        【1】黄德群.十年来我国信息技术与课程整体研究的回顾和反思[j].电化教育研究,2019(8).32-36
        【2】李敏娇,汪颖.走入“深度融合”注重课堂教学的有效性[j].中国教育信息化,2016(6).60-62
        【3】管恩金.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深度融合路径研究 [j].现代教育技术,2015(10).90-92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