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形结合思想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发表时间:2020/11/20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0年8月第23期   作者:张相东
[导读] 本文主要针对小学数学课堂中如何有效运用数形结合思想做出了分析,来提升小学数学授课质量,帮助学习学懂更多的课程内容突破解题思路,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从而提高成绩。
张相东
(温州高铁新城实验学校 浙江温州 325000)
        摘要:数形结合思想是可以培养小学生在抽象、复杂的知识点上形成直观、具体的体现,帮助学生轻松的解决问题,因此培养学生的数形结合的思维逻辑方式可以有效的提高小学数学在教学上的质量。鉴于此,本文主要针对小学数学课堂中如何有效运用数形结合思想做出了分析,来提升小学数学授课质量,帮助学习学懂更多的课程内容突破解题思路,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从而提高成绩。
        关键词:数形结合;小学数学;数学应用
        引言
        长时间以来,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很容易产生抗拒心理,尤其是对于数学这种知识抽象,理解困难的学科。数形结合思想能够帮助转变思维逻辑,让学生将数字和图形关联在一起,简化困难的知识点,从而让学生拓宽思路,更容易理解知识点,进而快速,牢固的掌握和解决问题。所以数形结合思想对小学数学的教学发展中非常有利。
        一、数形结合,提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小学数学教育中很多老师采用固定而单一的教学模式,使得学生对学习产生排斥心理,不能激发学习兴趣。如果老师将数形结合思想与实际教学相结合,将抽象化为具体,让数变形,把难以理解的公式变成图形得以展示出来,使学生的图形画面感更加强烈,给学生更好的体验学习的机会,在新的教学方式中激发出学生的学习兴趣。比如在第八单元学习的《认识钟表》中,在复杂的时分秒的学习中,可以让表盘与对应的数字一起进行展现,,让数形结合的教学模式渗透在日常教学中,这样不仅能够让学生对数学更感兴趣,还可以提高教学水平,从而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
        二、数形结合,化简学生的学习难度
        现阶段的小学数学课程中含有很多不容易理解的概念、定义和公式,这些内容如果老师让学生被动的理解和背诵,单方面的重复讲解知识点,长期以往,学生很容易产生抵触学习的心理,排斥教学,使以后的课堂教学难以开展。针对于理论知识点繁多的课程,老师可以在数学教学中融入数形结合的思想,将抽象的理论知识变为更容易直观呈现的图形,降低不容易理解课程的学习难度,让学生轻松牢固的掌握枯燥的数学定理,理论概念,解决现阶段小学教学质量低的情况。
        例如在三年级下中第六单元《统计》中学习数据的平均数,如果是对概念记性机械化的讲解,学生非常难以理解,但是使用数形结合的方式,将一个图形平均划分,让学生进行观察,更加直观,更容易归纳。由此看来数形结合可以让学生在轻松的氛围中更容易理解平均数的概念,从而降低学生的学习难度,突破教学难点,能够为学生后续的学习打好基础。
        三、数形结合,掌握数学规律
        数形结合不仅可以增加课上教学的有趣性,还能让学生在枯燥的学习中总结数学规律,提高学习效率,因为在小学数学教学内容中有很多隐藏的数学规律,老师单纯的讲解,学生只是死记硬背,不能真正的掌握这些内容,从而影响教学质量,数形结合思维可以很好的解决这些问题。


        例如在讲到《位置与方向》此课程时,大部分学生会限制于自身欠缺的位置感与方向感,致使学习难度增大。面对这一问题,老师可以使用数形结合思想,将更多生活中的物体,如随处可见的图书馆,篮球场,教学楼,公共卫生间等展现于纸上,上方是教学楼,下方是操场,在操场的左边是篮球场,右边是公共卫生间,空间立体感更为强烈,画面感更强,也更容易让学生理解,比复杂的东南西北,坐标位置与方向,更好的理解,也更加容易的抓住教学重点。解决学生的这一难题,掌握这一数学规律,便可提高学习效率。
        四、数形结合,梳理解题思路
        在小学数学中计算是其中的教学难点也是重要特征,想要培养和提高学生快速解决知识点的能力,必须先让学生理解算理。从现阶段的教学中发现,对于数学问题中逻辑性较高,学生无法破解解题思路,对于学生准确解答此类问题非常不利。对于这一问题,老师可以采用数形结合教学理念,将难懂的计算问题使用图形进行展现,如《克和千克》,讲解了单位克和千克,如果单纯的只是描述不如让学生拿一个苹果真实的感受它的重量,让学生有清晰感知。采用精准简便的解题办法解决问题,有利于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思路和能力。举例来说明:老师可以在有隐藏条件的应用题中,如对酒精溶液浓度,可以让学生使用图形来找到其问题的隐藏条件,来确定最终的方法和答案解决这个问题。这也可以很快的提升学生的学习动力和激情,大大的提高解决问题的成就感。
        五、数形结合,提升学生思维能力
        在小学生的数学教学中,我们面临最困难的问题就是学生不能更好的突破复杂难懂的数学知识和不停变化的数学公式,而产生懈怠和厌烦学习,失去解决问题的信心,从而影响成绩的提升。
        例如在讲到《长方形与正方形》时,学生掌握了周长公式后,可以根据这一知识点计算图形组合周长,提高学生的解决问题的变通能力,这一能力也可以运用到其他数学模块中,如三角形,圆形的周长与面积,这也为以后更加困难的学科中打下良好的基础,让学生产生空间想象力,抽象问题的图形化,记忆点的加强化,具有多思路的解题思维能力。
        结束语
        综上所述,数形结合思想不仅可以提升学生的学习动力,保证学习的兴趣感,帮助学生轻松快速的解决抽象问题,快速突破问题屏障,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还可以提高老师在教学中的教学质量,使“数”变“形”,减轻老师的教学负担。为了更好的培养学生的在数学问题的解决上的逻辑性和思维方式,老师应在教学中更好的应用数形结合思想,帮助学生在学习中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李晓瑜.小学数学教学对数形结合思想的渗透[J].科技资讯.2020(10).
        [2]张英.数形结合思想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渗透研究[J].中国农村教育.?2019(32).
        [3]刘朝华.小学数学教学中数形结合思想的渗透研究[J].赤子(上中旬).2016(23).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