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地质勘探单位企业化进程中财务风险管理

发表时间:2020/11/18   来源:《基层建设》2020年第22期   作者:吕晓莉
[导读] 摘要:随着社会的进步,我国的现代化建设也随之发生了日新月异的变化。我国经济经过多年发展,经济体制改革和个事业机制改革均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四川省地矿局一0一地质队  四川成都  610000
        摘要:随着社会的进步,我国的现代化建设也随之发生了日新月异的变化。我国经济经过多年发展,经济体制改革和个事业机制改革均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近年来,全球金融危机波及各国,世界经济呈现滑坡趋势,今年又受新冠病毒疫情影响,市场经济可谓举步维艰,而地质勘探单位在此过程中也受到了一定程度的冲击。本文分析地质勘探单位在现阶段财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只有不断的加强成本管理、控制和监督力度,采用信息化管理手段加强财务成本管理,拓宽地质勘探单位财务管理的全面性,在开源节流上狠下功夫。只有这样,才能够促进地质勘探单位整体管理水平的提升,从而达到单位的经济效益增量提高的目的,最终实现地勘单位高速高质量发展,在体制改革的进程中立于不败之地。
        关键词:地质勘探单位;企业化进程;财务风险管理
        引言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和社会对于资源需求的不断增加,地质勘探行业也相应地得到了一定的发展,在地质勘探单位发展的过程中,面对国际国内经济形势风起云涌的发展变化,尤其是面对当今全球性的金融危机和病毒危机,地勘单位还将面临事业单位体制改革,因此必须加强单位的财务管理水平,做好单位财务风险的预测、分析、判断与防控措施,只有这样才能让地质勘探单位尽量减少运行成本,有效规避财务风险,促进地质勘探单位经济的良序发展。
        1地质勘探单位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
        1.1单位财务的监督力度不够
        地质勘探单位属于事业单位,因此在单位管理上还没有彻底摆脱传统计划经济时代的模式,内部财务管理监督机制不够完善,在财务管理中对于成本控制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没有建立科学的财务监督体系,即使有内部控制制度也形同虚设,没有真正地、有效地实施和执行。成本管理效果不理想,财务核算不严格规范,浪费现象比较严重,导致地质勘探单位的综合经济效益降低,掣肘了单位的市场竞争力。
        1.2财务管理不够全面
        地质勘探行业长期独树一帜,在财务管理上没有借鉴别其他行业的管理经验,因此导致财务成本控制缺乏参考,管理上缺乏全面性。地质勘探单位财务人员欠缺全面性的财务管理意识,没有良好的财务成本控制方法。由于地质勘探单位通常都由国家统一管理,因此内部的财务管理职能没有得到有效的发挥。同时,地质勘探工作中还存在一些相对独立的部门或者项目,具有企业化经营的性质,但还是由事业单位进行统一管理,因此这些部门或项目财务成本控制的职能也没有得到充分有效的发挥。
        1.3缺少系统性的管理方法
        现在地质勘探单位已经由事业单位向企业化过渡,在这个转化过程中还没有建立专业的系统化的成本管理处理平台,而地质勘探单位既有自营项目,又有分包项目,经济业务比较复杂,财务管理和控制也相对比较烦琐。比如在地质勘探单位很多企业资质都登记在事业单位,如果对单位承包项目进行分包,必须严格按照单位关于分包项目的管理条例进行,但因为没有统一及有效的信息管理平台,就会在对分包项目的管理中出现很多漏洞,导致单位财务管理与经营管理脱节,不能掌控单位面临的财务风险,难以适应市场经济发展。
        2地质勘探单位强化内部控制,实现全面预算的意义和作用
        (一)强化内部控制,实现全面预算有利于实现地勘单位的战略规划和年度经营计划。地勘单位近几年的战略规划及其当年的经营目标可以通过全面预算更进一步地细分为各责任主体的责任目标和行动方案。通过这一细分,地勘单位管理层也可以从不同角度对企业发展提出看法,为实现单位目标提出建议。(二)全面预算管理有利于地勘单位优化资源配置。由于单位的资源有限且稀缺,管理者必须经过慎重权衡可以调配的资源,决定不同责任主体或部门或项目部可以使用的资源种类和数量。执行全面预算管理,管理者通过预算可以针对战略目标对资源进行最优化配置。(三)全面预算管理有利于地勘单位加强内控和降低风险。全面预算是对单位全部业务及管理流程进行事前、事中、事后进行监控的有效工具。通过分析预算和执行情况的差异,可以迅速发现出现的问题关及时采取相应的解决措施。通过加强单位内控制度,降低单位的经营风险。


        3地质勘探单位财务风险的防控措施
        3.1根据实际评估地质勘探单位的工作
        地质勘探行业不同于其他的行业,其经营特点就是投资期限较长,投资的风险较高,同时资金的回收期限也较长。因此在进行投资时必须对投资策略进行可行性分析,应该将投资方式与地质勘探行业的发展现状相吻合,与地质勘探单位的经济情况相匹配,短期资金要运用到短期的投资项目当中,长期的资金运用到长期的投资项目当中。只有这样才能保证投资的准确性,同时为了勘探单位的发展,要建立合理的筹资策略,加在应收贴款的催收力度,减少地质勘探单位的筹资成本,只有这样才能将单位的收益与风险相匹配,提升地质勘探单位的发展潜力,降低单位的财务风险。
        3.2提升单位的风险防控能力
        地质勘探行业是属于比较特殊的行业,因此对于企业内部的财务风险分析和防控就显得格外重要,必须由专业的财务风险控制和管理人员对单位的风险进行严格的把控。首先,地质勘探单位的管理人员要对单位面临的财务风险加以重视,同时财务风险管理人员也要具备较强的专业技术能力,懂得地质勘探行业的具体业务,具备财务风险管理相关的知识,只有这样才能够有效地控制地质勘探单位的财务风险。单位要建立一个高素质的财务风险管理团队,不断提升团队内部工作人员的业务能力和工作水平,要强化财务人员对于单位财务风险的预测、识别和应变能力,让地质勘探单位能够有效地避免财务风险。
        3.3提高地质勘探单位的盈利水平
        避免地质勘探单位财务风险的关键是能够提升单位的盈利水平,通常情况下地质勘探单位的预算内项目经费都是由财政安排发放的,在经费使用过程中不受到任何的约束,只对结余资金存在一定的限制。现在随着地质勘探单位的企业化和市场化进程的加快,地质勘探单位必须对自身的经营方式进行改革,从而不断地提升自身的盈利水平,保证单位还本付息的能力。地质勘探单位在实际的运营过程中会有很多的勘探业务类型,包括矿业开发、矿产经营、勘查施工、地质检测以及其他的业务等。地质勘探单位要想能够提升自身的盈利水平和能力,就要充分地将专业技术与地质勘查技术相融合,充分发挥自身的优势,实现市场化发展的目标,让地质勘探产品能够实现商业化的发展,把专业技术也逐渐推向市场化的道路,将对外投资的项目实现效益化,提升地质勘探单位的盈利水平和能力,只有这样才能够减少企业经营的财务风险。
        3.4运用企业化的经营管理模式发展地勘经济
        在市场经济发展的过程中,企业通常情况下对抵御抵御财务风险具有一定的经验,也形成了一套完整的财务风险防控理论,因此地勘行业在市场经济发展的过程中应该借鉴企业化的经营管理模式来管理企业,加快企业化的进程和步伐。地质勘探行业要想能够做好风险防控工作,首先要改变计划经济条件下的经济管理思想,地勘单位的管理人员和工作人员也要不断地转变观念,培养自身的市场经济观念,提升自身的服务水平和意识。通过观念的转变来促进自身经营行为的改变,从而能够为防范财务风险奠定良好的工作基础,地勘行业需要不断地加快企业化发展的进程,加快财务制度的改革,尤其是在地勘行业的纳税统筹方面要制定详细的计划,要通过合理的经营、科学的避税来减少因为不规范的经营活动导致的纳税风险,从而尽可能降低财务风险对地勘行业发展带来的不利影响。
        结语
        地质勘探单位属于事业单位的性质,在发展的过程中对自身的财务成本管理问题重视程度不足,导致在成本管理中还存在很多的问题,影响了单位的未来发展。地勘单位正处于机制改革的转型阶段,财务管理作为企业管理的关键内容,也必须作相应的调整和改进,才能适应单位经营发展的需求。因此,地质勘探单位必须加强财务成本管理,重视成本管理对单位发展的重要作用,强化财务监督机制,建立信息化的管理平台,让地质勘探单位更加符合市场化发展的规律,从而让单位的经济效益得到提升。同时,利用财务成本管理综合信息平台还能够实现数据共享,对市场上地质勘探行业的发展状况进行数据收集,根据这些数据制定科学化的财务决策,为企业未来的发展指明方向,让地质勘探单位在市场化发展的过程中取得更好的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1]李珊珊.地勘行业部门预算管理问题分析与解决对策[J].经济师,2018(09):100+102.
        [2]郑晓燕.地质勘探单位全面预算管理策略分析[J].中国集体经济,2018(24):41-42.
        [3]唐佳.地勘单位项目预算管理探析[J].中国管理信息化,2017(19):13-15.作者简介:
        作者简介:
        吕晓莉(1969—)女,汉族,专科,会计师,长期从事财务工作。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