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浩尧尔忽洞金矿深部资源开发

发表时间:2020/11/18   来源:《基层建设》2020年第22期   作者:苏靖宇 席涌乾
[导读] 摘要:内蒙古浩尧尔忽洞金矿是中国华北地区最大的露天金矿,属于典型的黑色岩系型金矿,近些年来,随着矿床开采的不断加深,表层资源逐年减少,成本日渐增加,露天开采的金矿品位已经很难满足公司的经济需求,公司急需在矿山深部或外围寻找到更多高品位矿体。
        内蒙古太平矿业有限公司  内蒙古包头市  014000
        摘要:内蒙古浩尧尔忽洞金矿是中国华北地区最大的露天金矿,属于典型的黑色岩系型金矿,近些年来,随着矿床开采的不断加深,表层资源逐年减少,成本日渐增加,露天开采的金矿品位已经很难满足公司的经济需求,公司急需在矿山深部或外围寻找到更多高品位矿体。然而,几次勘探均未发现令人满意的成果,基于此,本文根据矿山的地质资料和深部、外围勘探数据,对矿区的找矿工作提出了进一步的推论与预测,希望能对矿山未来的发展与找矿工作有所帮助。
        关键词:浩尧尔忽洞;深部资源;二次开发
        引言
        有关黑色岩系的研究兴起于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最早是作为含油岩层的母岩为人们所认知,随着对黑色岩系的进一步研究发现,数十种稀有矿床的形成均与黑色岩系有关。内蒙古浩尧尔忽洞金矿最早被认为是低温热液形成的浅变质岩型矿床,后经专家研究认为,该矿属于典型的黑色岩系型金矿,与国外的千吨级超大型金矿穆龙套、干谷等属同一类型,矿床潜力巨大。然而随着矿山的不断开采,成本急剧增加,浩尧尔忽洞金矿面临着有矿难采、入不敷出的尴尬境地,这就需要通过对矿床形成的研究、对比来探矿、找矿,进一步挖掘矿山潜力。
        1、地质找矿现状
        内蒙古浩尧尔忽洞金矿床是内蒙古近年来重大找矿发现之一,规模达到特大型金矿,但是自成矿以来,产权多次发生变更,最初的勘探找矿工作又是由国外公司承办,使得国内地质人员知之甚少且无法对矿山未进行大规模开采之前的原始地质资料进行查证。随着公司发展,应用大规模露天堆浸技术,使得基础性踏勘采样工作受到了巨大的限制,缺乏矿区原始地质资源,为后来的矿山科研工作造成了巨大困扰,也间接影响了矿山的外围及深部找矿工作。
        由于矿区外围具有很好的化探异常,自2014年以来,公司不断在矿区外围进行地质勘探,但多次施工钻探均未发现有价值的含矿层位,很多钻孔岩心存在大量金属硫化物,但金品位却很低,这就需要地质科研人员对该矿的成因和形成机制有进一步的了解,为下一步的探矿找矿工作提供理论依据和找矿方向。
        2、矿床地质特征
        浩尧尔忽洞金矿位于华北陆台的白云鄂博群,属于地质构造复杂地带,宽大的白云鄂博裂谷带沉积了厚厚的陆源碎屑岩,后又被活跃的地质活动所切割、拉裂,形成了厚约4000米的黑色岩系。

浩尧尔忽洞金矿产出于黑色岩系层内并具有该类矿床的明显地质特征:
        (1)以浅变质岩为容矿围岩,金元素大部分来源于黑色岩系沉积层,围岩与含矿岩层属同一岩性,含金量高低不同却都含金,肉眼极难区分矿岩界限;
        (2)构造明显,有一系列密集、平行的层间挤压破碎带贯穿全矿,造成明显的构造空间,既是矿物质来源的热液通道,也是储存热液的容矿空间,该构造周围见大量脉岩穿插,石英脉、透镜状石英晶体等高品位矿石在构造附近富集成矿;
        (3)不同程度、不同时期的热液参与成矿,围岩蚀变明显,围绕矿化带呈条带状分布,成矿过程中有大量石英脉产出且含金量较高;
        (4)矿床形态简单具有明显的层控特征,主矿体呈板状、似板状产出,严格按照岩层走向分布,金元素分布均匀,品位变化稳定;
        (5)矿物特征明显,极少见明金,主要含金矿物为黄铁矿、磁黄铁矿,但磁黄铁矿位于矿体底部,含金元素明显偏低,矿区主要含金矿物仍为黄铁矿;
        (6)多来源、多期次作用明显,不同时期的热液、构造交错,具有明显时间断层,造成矿体局部富集矿化,后期热液参虽然形成了石英脉,却没有形成矿体,与其富矿石英晶体形成了强烈对比。
        对比世界著名黑色岩系型金矿,大部分金矿地质均符合以上地质特征,这些明显的地质特征为探矿找矿提供了明显方向,可以在黑色岩系发育区域寻找符合类似特征的地区地层,根据该项理论,在新疆至内蒙古中西部地区均有所发现。
        3、矿区前景展望
        内蒙古中西部地区矿产资源丰富,各类金属矿床数百处,矿床所在的白云鄂博群成矿潜力巨大,区域广阔,浩尧尔忽洞金矿仅产出于黑色岩系岩层顶部,深部的黑色岩系是丰富的矿物来源层,以浩尧尔忽洞金矿的地质特征为基础,极易发现类似矿床。该矿所处地区构造明显,断裂巨大,大部分断裂沿岩层走向展布,延伸稳定,具有很好的贯通能力,极易因热液流动形成矿脉。矿床矿体厚大,底部未封闭且品位有变高趋势,说明深部极可能有大规模、高品位矿体。
        在已知黑色岩系型金矿中,干谷金矿作为世界最大金矿床之一,最初是作为单一金元素矿床来开发的,但随着对矿山的进一步研究,学者发现该矿是硫化物细脉浸染状综合金-铂族元素矿床,铂族元素储量巨大,层控特征明显,该矿的地理位置与浩尧尔忽洞金矿接近,地质特征相似,像干谷金矿一样对矿床进行二次开发利用也是浩尧尔忽洞金矿的前进方向。
        纵观世界上黑色岩系型矿床,大部分矿床不是由单一元素形成的,由于其矿物来源的多样性和形成环境的特殊性,使得黑色岩系能够富集多种独特的元素和元素组合,其中不乏一些独特矿床类型,所以对于该类型的矿床进行二次开发是未来的发展趋势。
        参考文献:
        [1] 郭书胜、郭建宇、张建林等.内蒙古自治区乌拉特中旗浩尧尔忽洞金矿详查报告.2005:1-130
        [2] 北京仅有地质勘探有限责任公司.浩尧尔忽洞金矿标高勘探线6800-11000之间1436m以下地质详查报告.2012:1-194
        [3] 郭书胜.浩尧尔忽洞金矿床成因、控矿因素浅析[J].中国科技博览,2008,16:21-23
        [4] 刘春涌,王永江.初论中亚黑色岩系型金矿床的基本特征-兼论新疆黑色岩系型金矿找矿方向[J].新疆地质,2007,25(1):34-39
        [5] 杨彪.内蒙古浩尧尔忽洞金矿金元素富集机制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硕士学位论文,北京,2016.6
        [6] 耿林,翟裕生,彭润民.中国铂族元素矿床特征及资源潜力分析[J]:地质与勘探,2007,43(1):1-7
        [7] 肖伟.内蒙古长山壕金矿床地质特征与成因研究[D].中国地质科学院博士学位论文,2013.4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