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部队法治教育存在问题及对策建议

发表时间:2020/11/18   来源:《基层建设》2020年第20期   作者:柳志强
[导读] 摘要:法治教育是军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
        国防大学政治学院  陕西西安  710000
        摘要:法治教育是军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随着“依法治军、从严治军是强军之基”这一论断的提出,基层官兵法治意识的养成,成为基层政治工作的关注点。本文通过梳理基层部队法治教育的问题,对基层部队如何开展好法治教育提出改良建议。
        关键词:法治教育:普法:基层政工;思想政治教育
        十八大以来,习近平主席务次提出“依法治军、从严治军是强军之基”。思想政治教育是基层部队领导干部统合官兵思想意志,凝聚精力精神的主要抓手,是提高部队训练水平和战斗力的重要推手。基层政工干部,不仅要搞好思想教育,强化军魂意识,也要关注培养官兵的法治意识。而就目前的教育现状,基层部队的法治教育尚有较大的提升空间。
        法治教育,不仅仅局限于预防犯罪,更要让战士们知法、懂法、畏法、守法,努力形成“思想教育打动人,真情实感感动人,法规制度管理人”的管理教育布局,将法治和人治结合起来,从而推动“传承红色基因,担当强军重任”使命的完成。
        一、法制教育现状
        现阶段,基层连队对法治教育的重视还不够,有的还停留在普法教育的层面。主要存在几点问题。
        (一)法治教育定义不清
        在基层部以实际操作上,对于二者的区分并不明确,导致在开展“法治教育”时,找不到重点,仍是过去的老套,这两个概念主要有以下三个区别。
        1、侧重点不同。法制教育,侧重法文化的传播,旨在进行法律常识和基础知识的传播:法治教育,更偏向法文化和法律精神的传授,旨在实现知法守法、用法信法的目的。
        2、要求不同。法制教育仅要求学习已制定完备的法律制度;法治教育意味着法律作为社会生活中的最高权威,全面的、全方位的介入社会生活,在国家生活和社会生活中,必须依法办事。
        3、重要性不同。法制教育,在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对于稳定局势,深入开展思想证实工作时间,起到积极作用:法治教育就如同法治教育的进阶版,不仅要教育战士不侵害他人权益,而且强调保护官兵自身权益。对于实现广大官兵享有法律规范下最大最广泛的权利和自由,健全社会主义法治有重要作用。
        法制教育到法治教育的转变,对官兵而言最直接的影响就是,官兵由被动的接受,到积极主动、有目的有计划的参与。这一点是基层法治教育授课中要抓住的第一点
        (二)法治教育形式单一
        以笔者所在部队为例,进行法治教育主要有以下几种方式。
        每周的思想政治教育都会专门安排一个课时,进行“每周一法”教育.重点针对宪法、刑法、民法的有关法条进行学习,同时结合一定的案例教学进行,
        每李度,结合近几年来,以部队发生的一些案件为题材,利用图片、文字和漫画结合的方式,举行图片展、图文展。主题大多以防失泄密、防事故、防刑事案件为主。
        上级机关,会结合每个时间节点的需要,比如夏学的百日安全竞赛、每年老兵退伍前、新兵入伍后等,针对常队训练形势变化和官兵较为集中的思想反映,进行类似“送法下基层”一类的活动,开展专题类普法教育。
        平时,结合事故通报的传达学习,见缝插针的进行相关法律知识。安全知识的普及。
        (三)法治教育效果欠佳
        大多数战士对法治教育的认识不充分。对于自身法治意识的培养缺乏敏感性。在认知上,对单位组织的教育存在一定程度上的天然抵触,认为浪费时间、折腾麻烦。从而,产生抗拒心理,缺乏学习主动性。另外,尽管有认识水平较高的战士表达诉求,但仍是极少数人,不足以影响大形势。


        通过对部分战士的授课笔记的检查以及课后单独访谈中发现,笔记记录大多仅限于授课框架,内容上,没有重点要点标注,以完成连队要求,应付检查为标准。可以看出战士对于法治教育的认可还不够,“学法无用”的看法还有存在,并且很有市场。
        在涉法问题的解决上,很多战士遇到此类问题,能运用自身法律知识加以解决或者能为家庭提供有效帮助的不多。主票还是向连队反映,以得到连队干部和机关的帮助,其中,大多问题得到了圆满解决。
        (四)政工干部认识不足
        首先,部分干部自身站位认识不足。感觉战士自主意识较强,对于学习训练有自己的看法。平时训练任务较重,对于不少战士将思想政治教育时间作为休息时间一事表示理解。将法治教育,当做.堂普通的知识普及课,对于如何帮助战士提高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思考不多。
        其次,连队政工主官,自身所学专业受限。本科时,大多政工干部攻读理工科专业,少数攻读政工专业或财会等后勤相关专业,法学本科专业毕业的军队干部并不多。多年来的连队生活,也多是以训练为主,致使大量政工干部对于法律知识天然存在短板。加之,平时训练任务较重,真正想抽出时间来搞好法治教育,对于他们而言,难度较大。备课的时间,大多将重心放在了主题教育等重点方向上。
        再次,法律知识储备不足,备课时间分配少,在教育形式上创新更少。日常的“每周一法”教育,多以保卫部门下发的教育提纲为主。而提纲当中,主要还是罗列法条内容,并配套讲解了几个相关案例。单纯的理论灌输,对于自身缺乏兴趣的战士而言,过于枯燥,不少战土觉得所学内容与自己关系不大,永远也用不到。讲解用的案例,也多是陈年老案子,与时代接轨不足,难以引起官兵共鸣。
        二、法制教育改良建议
        (一)教育模式寻求“破圈”
        1、从法治教育的教育模式上着手,优先拉近授课者与参加者的距离,在日常生活中,通过做好一人事思想工作来逐步消除课果堂上的距离感。
        2、授课内容上,避免大量的理论灌输,法条永远在那里,会翻找即可。适当的进行法理学知识的相关普及,旨在培养官兵对法的基本认识。
        3、在案例的选取上,可以选用时下较为轰动的案件作为引导,从而提升官兵学习兴趣。例如结合“昆山龙哥反承案”.讲幅正当防卫防卫过当等相关知识:结合广阳通小化酒后空路死亡事件”,讲《侵权责任法》、《民法通则》的相关规定,谈劝酒行为的后果以及禁酒令的必要性,等等。
        (二)政工干部补足“短板”
        1、加强自身做起,适当接触法学入门的知识。要想培养别人,首先自己弄得清楚明白。下发的提纲可以用,但不能完全依赖,要围绕连队实际和战士关心的热点问题展开备课。
        2、教学准备上,不能满足于做好一份PPT.启发式、引导式的教育模式,更容易将战士带入授课者的节奏。在授课模式上,可以尝试多进行讨论发言。战士大多抵触填鸭教学,但在发表自身看法上,是有可激发的空间的。“我不同意你的观点,但我誓死捍卫你说话的权利”。我们要看到,作为新时代的人民解放军,我们的每一名战士都有表达的意愿,政工干部要做的就是创造这样的机会,并保护他们的权利。
        (三)政治机关强化“服务”意识
        1、应及时跟进更新年度法治教育大纲,增强教育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发挥政治机关对基层经常性思想工作的组织领导作用。
        2、按照《军队法律服务工作暂行规定》、《律师法》、《关于进一步加强军队律师工作的意见》等相关规定开展工作,严格落实规定指示,明确工作责任,规范工作程序,加强人才培养和留用。
        参考文献:
        [1]冯定汉、张也特,《我军依法治军的历史演进》.人民网.
        http://military. people. com. cn/n1/2017/0801/c1011-29440219. html.2007-8-1[2]傅大鹏.《树立正确的法治观念》.光明网,
        http:// theory. gmw. cn/2018-12/21/content 3221 1200. htm. 2018-12-21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