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下初中道德与法治德育课堂的构建

发表时间:2020/11/18   来源:《中国教师》2020年17卷第21期   作者:姚峥嵘
[导读] 核心素养下初中道德与法治德育课堂的构建是国家和时代发展的要求。

        姚峥嵘
        安徽省芜湖市南陵县籍山镇中心初中241300
        摘要:核心素养下初中道德与法治德育课堂的构建是国家和时代发展的要求。如何开展好“道德与法治”课程,落实好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应该加强创设生活化教学活动的创建,加强家庭教育与课堂教学相融合,提高师德素养,注重言传身教等等措施。鉴于此,文章结合笔者多年工作经验,对核心素养下初中道德与法治德育课堂的构建提出了一些建议,仅供参考。
        关键词:核心素养下;初中道德与法治;德育课堂;构建策略
引言
        构建初中道德与法治德育课堂对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起到了不可或缺的推动作用。因此,师生要共同努力,早日探索出一条适合我国教育国情的核心素养教学之路,提升我国综合教育水平。
一、核心素养下与“道德与法治”课程标准的相关概述
        (一)“道德与法治”课程标准的概念界定
        2011年版课程标准的课程性质规定了教师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导向,以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为依据,对初中生进行“五爱”(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教育。课程的基本原则是正确价值观引导与学生积极思考相结合。课程设计思路指出,课程内容均要涉及道德、心理健康、法律和国情等方面的内容。课程目标指出,教学要促进初中学生正确思想观念和良好道德品质的养成。这为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奠定了基础。
        (二)核心素养
        核心素养不是短时间内就能培育的,不能为了追求教学效率就不顾学生的感受,急于一时反而会引起孩子的逆反心理。这对学生们将来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也决定着学生们能否适应社会的发展潮流,是初中教学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因素。
二、构建丰富的教学情境
        初中道德与法治高效课堂的构建需要教师能够为学生创设丰富的教学情境,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能够全身心的融入到课堂氛围当中。在此过程中利用多媒体教学构建教学情境也是一种不错的方法,多媒体教学可以让学生了解到更多时事热点,让学生对教学产生新鲜感。例如,学习《中学序曲》时,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来播放小学和初中的相关视频,让学生自主发现初中学生生活与小学的不同,给予学生足够的空间去进行自我认知。此外,在课程结束后教师可以播放中学序曲等歌曲来帮助学生更好的能告别小学融入到中学生活中去。


三、改进教学模式,实施开放式教学
        在新课程背景下,为了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初中道德与法治课教师必须首先革新教育观念,改变落后的封闭式课堂教学模式,让学生进行死记硬背机械化的学习,而是应该实施开放式课堂教学,不断构建新颖的课堂。可以多组织活动,可以多补充时政新闻,可以多联系学生的学习生活实际,内容丰富,形式多样,不能让传统的“教师讲,学生听”的教学模式禁锢课堂。例如,在教学《法不可违》一课时,为引导学生加强自我保护意识,使学生学会辨别生活中的不安全、不健康现象,教师可先为学生播放一段视频:一群青少年因为贩卖和吸食毒品,卷入传销组织、非法赌博等事件被判刑,让父母痛苦不堪,他们自己也后悔不已。学生观看这段视频时,不仅流露出惊讶和悲伤的情绪,而且深受启发。在接下来的学习中,他们开始认真思考如何保护自己,抵制不良诱惑。这样,学生在感悟中明白了价值选择应坚持的底线与原则,而这种感悟正是初中道德与法治学科素养的体现。而这正是实施开放式教学达成的效果。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改进教学模式,要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式,尽力实施开放式教学。
四、理论联系实际,丰富教学内容
        在道德与法治的教学过程中,很多教学内容和学生的现实生活是分不开的,因此教师要善于挖掘道德与法治课本中的信息,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展开教学。实际上,课本中的理论知识,即是对实际生活的总结。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对教材内容进行拓展与延伸,把理论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结合起来,逐渐培养其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如“拒绝诱惑”中的两节知识分别为“身边的诱惑”“学会拒绝不良诱惑”。课前,教师为学生播放视频或提供一些图片资料,向学生展示身边常见的诱惑,如“毒品”“游戏”“非法获取的金钱”等。学生熟悉身边常见的诱惑后,向他们展示案例,让学生对案例中出现的诱惑进行分析,本节课的学习任务完成后,还可以鼓励学生用所学知识对新闻案例进行评价。例如:在学习八年级上册第七课第二框服务社会这部分内容时,先播放学生参加社会各种志愿者服务的视频,帮助学生树立服务社会的意识。接着鼓励每个学生积极参与社会活动,积极争当志愿者,从学校到社会,组织学生参加各种各样的志愿服务,可以加强学生乐于助于的意识。例如:我们在星期一到星期五,组织学生参加学校食堂的清洁和花草的种植,维护,修剪的志愿活动,周末我们组织学生参加交通安全,保护环境,传染病的预防等宣传活动,去敬老院慰问孤寡老人,帮他们做些力所能及的家务劳动,给他们表演节目等等,这样做一方面鼓励学生参与社会,服务社会的意识。另一方面培养学生把服务社会落实到行动上去。通过诸多理论联系实际的方式,可以让学生内化所学的知识,了解更多的社会事件,从而更好地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当中。
结束语
        总而言之,核心素养下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德育课堂发挥着极大的作用,现阶段,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存在着一定的问题,需要教师不断地加强教学内容的创新和研究,提升自我素养的同时进一步彰显本课程的德育功能。
参考文献
[1]方玲珍.核心素养下初中道德与法治高效课堂的构建分析[J].南国博览,2019(09):258.
[2]雷鸣.核心素养下初中道德与法治高效课堂的构建[J].中学课程辅导(教师教育),2019(16):34.
[3]陈彩霞.核心素养下初中道德与法治高效课堂构建策略[J].新智慧,2019(23):34+36.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