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核心素养下的高中数学有效性教学对策

发表时间:2020/11/18   来源:《中国教师》2020年17卷第21期   作者:王丽莹
[导读] 在现代素质教育不断发展的进程中,教育专家以及教育工作者依旧在不断研究新的教育理论和指导方法

        王丽莹
        黑龙江省拜泉县第一中学   164700
        摘要:在现代素质教育不断发展的进程中,教育专家以及教育工作者依旧在不断研究新的教育理论和指导方法,而核心素养的教育理念自提出至今,一直都是学校教育需要秉承和遵守的规则与要求。所以在高中数学课堂教学的过程中,要想提高其教学有效性,就必然要符合数学核心素养的观念,以学生的抽象、推理以及数据分析等能力为培养核心,让学生获得合乎标准的数学能力,成为一名合格的新时代储备人才。
        关键词:高中; 数学; 有效性教学;
        引言:在高考制度改革向纵深推进的新时代,教学理念立足于学生的未来发展,提高高中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培养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需要教师积极落实教学改革的新理念。本文从面向课堂教学,高度重视高中数学教学的实践性的角度出发,探究加强高中学生自主学习指导的途径,发挥课堂主阵地作用,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致力于培养高中学生学习数学的思维能力和思维品质,提高高中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一、要认真落实课堂教学的实践环节
        培养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教师必须通过课前的实践环节引入,引导学生明确把握数学的重点难点问题,自主探究数学课程的学习规律。比如“数列的概念与简单表示法”的学习,以及微积分的运用,通过师生之间的互动交流,展开讨论,拓宽知识视野。联系安排,由浅入深,坚持循序渐进的原则,落实因材施教的教学策略,找准学困生的学习疑点,加强个别指导,营造民主和谐的课堂教学氛围,提升高中数学教学的效果,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高中数学教学中,教师要鼓励学生积极主动思考问题,大胆创新,努力探究,可以质疑教材,可以挑战教师的权威地位,学生可以对概念、定理发表自己的见解。
        二、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
        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是高中数学有效性教学策略之一。目前我国高中教育仍然处于转型的时期, 虽然还没有完全脱离应试教育, 但广大教育界人士已经开始注意到改革创新的问题, 在这样的背景下, 高中数学教学的有效性教学, 需要教师提升教学意识, 开展多媒体教学手段。在高中数学科目中, 三角函数较为重要。从三角函数案例来看, 高中教师在对学生讲解函数知识的过程中, 可以通过多媒体教学, 对学生的有效性教学进行培养。例如, 在三角函数的讲解时, 传统教学关于三角函数图象的画法, 是通过师生列表, 描点, 连线而得, 这些步骤每每让学生感到麻烦、无聊。此时教师可以在教学过程中, 运用几何画板展示正弦函数图象, 这就会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调动学生的兴趣。由此可见, 在三角函数的问题上, 将函数与图象进行结合, 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 能够丰富课堂内容, 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 对教师的教学水平有较高的要求, 因为如果在教学中缺乏多媒体, 学生就容易丧失兴趣, 而在教学中涉及过多的多媒体手段, 则可能会分散学生的注意力。所以, 广大高中数学教师应该在实践中不断总结最适合学生的多媒体教学方式, 从而达到教学目的。
        三、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
        (一)抓好课堂的主阵地建设,提高教学的有效性
        面向高考制度改革,立足于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必须加强高中数学思维训练的实践性研究,构建情境教学课堂。教学实践证明,师生之间的和谐交流要求学生充分参与数学学习的实践活动。


        例如,高中数学教材《随机事件的概率》章节内容的学习,引导学生探究“天气变化的认识过程”,展示有关随机事件的丰富多彩的画面,激发学生探究“可能性与必然性”的兴趣,通过这样创设实际场景,提升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唤起学生的情感共鸣,让学生的思维活跃起来,激发学生探究数学世界的奥秘。
        (二)营造师生互动学习的课堂教学氛围
        高中数学教学涉及许多实践活动。这些教学实践活动是培养学生解决数学问题的教学手段,教师应该予以充分利用。学生可以在教学实践中加强数学知识的有效运用,在实践环节引发对于数学问题的思考。比如“直线与方程”“圆与方程”的章节教学内容,学生的思维能力很难融入课堂内容中。教师可以引用建筑结构设计中平面结构图形设计方案,教师可以通过实物展示,让学生获得“直线的倾斜角与斜率”的直观感受,“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然后引导学生动手画几何图形,深化对平面几何图形与空间几何体的认识,学习几何的难度就会一步一步化解。
        (三)活跃学生思维,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高中数学教学中,教师致力于培养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必须转变学生被动的学习方式,活跃学生的数学思维,立足于构建开放的学习环境,养成探究疑难问题的习惯。让高中的数学课堂课堂氛围变得活泼而有趣,学生增添学习数学的快乐,大力培养学生探究数学问题的兴趣。
        四、借助实践活动培养学生数据分析能力
        对于高中数学教学而言,开展实践活动是锻炼学生数学应用能力的重要方式,教师可以利用实践活动的开展,同时培养学生对于数据分析的能力,以此帮助学生获得数学的核心素养,让数学课堂的教学更具实效。
        比如在学习过必修三“统计”这一章后,为了锻炼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笔者组织学生开展了一个社会活动,要求学生假定自己是一个水果超市的老板,通过市场调研和统计,确定自己在各个季度的各种水果的进货量。学生们纷纷用自己的方式展开调查,有的借助问卷调查,在水果店门口查询顾客的喜好和习惯,将其作为进货量的一个参考标准;有的学生则直接找到其它规模类似的水果店,与其老板进行交流和互动,得到他们水果店的进货单,以此作为另一个参考;还有的学生则直接通过网络,查询水果在每一个季节的价格趋势和销量变化,再结合水果店周边实际人口的覆盖量,通过计算机来推算其采购量。在这样的过程中,学生们既锻炼了统计学的知识应用,还提高了数据分析的能力。
        五、
        结论:综上所述, 进行有效性教学, 能够促使学生其投入到思考当中, 无形中调动自身的数学思维, 进而加强深化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程度。建议教师适当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 引导学生主动探究数学问题, 合理完善评价体系, 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 在这一过程中, 学生的解题思路就可以得到拓宽, 数学思维能力也就能够得到提升。
        参考文献:
        [1]魏小燕.基于核心素养思想下高中数学有效教学策略探究[J].时代教育,2017(22):54.
        [2]王友智.核心素养背景下高中数学教学有效性初探[J].中学数学教学参考,2018(27):18.
        [3]户燕.论如何提高高中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J].教育教学论坛, 2014, 12 (7) :15-16.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