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解题能力

发表时间:2020/11/18   来源:《中国教师》2020年17卷21期   作者:王晓燕
[导读] 初中生在学习和巩固数学知识的过程中离不开解题

        王晓燕
        (四川省梓潼县文昌中学)
        
        摘要:初中生在学习和巩固数学知识的过程中离不开解题,当学生的解题能力有所提升时,则证明他们已经掌握了扎实的基础知识和学习数学的技巧,能够灵活地运用数学知识。从实际的教学情况来看,教师只注重了学生的解题结果,而忽视了过程性的引导,并没有关注学生解题能力方面的发展情况,仅以成绩判别学生学习效率的高低。而培养学生的解题能力则能促进学生综合素养的发展,所以教师优化教学过程,在题目讲解中渗透思想方法,善于启发学生思考,运用先解后讲的方式,锻炼学生自主思考、反思学习和发现问题本质的能力,逐步地提高学生的数学解题能力。
        关键词:初中数学;解题能力;培养策略
        数学解题能力并不是单一地指学生解答书本上或者考试卷上的数学题,而是指学生能够灵活地运用数学知识去解学习中、生活上遇到的一些问题,他们具备灵敏的数学思维能力,指向的是学生的数学综合能力。从这一点来看,要提高初中生的解题能力,不仅要让他们掌握扎实的基础知识,还要注重思想方法的渗透,着力点在于如何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作为数学教师,要选取科学恰当的指导方式,有计划、有针对性地指导学生学习,让他们在解题过程中回顾知识、探索方法、掌握技能,从中获得能力的提升。
        一、仔细认真地审查题意,正确找准解题方向
        正确高效解题的首要条件便是审清题意,理清题目中包含哪些条件、所求目标等,如果缺少了这一步,将无法顺利进行后面的步骤。因而要提高初中生的解题能力,就要先培养他们认真审题的习惯和能力。数学教师要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审题能力,提示他们在拿到题目之后不要急于下笔,养成多思考、多观察的习惯,理清解题问题所需要的条件、题目中是否给出了明确的指示、是否包含隐含内容等,以此来增强学生的审题水平。例如在拿到题目之后,让学生准备好草稿纸,将题目中所提供的信息按照顺序罗列出来,不漏掉任何一个关键信息,再从各种信息中寻找与所求答案关联比较密切的内容,挖掘信息中所隐藏的内容。这样罗列信息的方式,能够有效提升学生审题的准确度。除了这种方式之外,教师还可以指导学生掌握审题的一般步骤:首先要读懂题目意思,知道要解答什么内容,初步确定要选取什么样的方式,需要用到哪些知识点等,其次是要确定关系,从总体的角度分析条件与问题之间的逻辑关系,理清解答问题的基本结构,思考是否需要对条件进行转化,然后挖掘隐藏信息,找出隐含的条件,最后是确定解题方法。要求学生严格按照这样的步骤进行审题,逐步提高他们的审题水平,奠定他们高效正确解题的基础。
        二、解题前梳理知识框架,引导学生全面思考
        在理清题意、全面梳理条件之后,需要对涉及到的知识点进行系统化地梳理,开启全面思考的过程。这一步骤的进行有助于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提高,能够让他们对所学知识进行回顾,使他们掌握数学知识间的逻辑关系,有利于帮助他们建立完整的知识结构。如果学生的基础知识不够扎实,在实施这一步的过程中会遇到很多问题,会严重影响到他们的解题效率。因而初中数学教师要帮助学生建立树立知识框架的意识,指导他们回顾接触知识,使他们熟练、透彻地理解每一个数学概念、公式、定理等,这样他们在解题时才能做到游刃有余。例如解答涉及“轴对称”这一知识点的题目时,带领学生回顾轴对称的概念、特征等内容,应用多媒体呈现轴对称图形的动态变化图,让学生全面地掌握轴对称图形的知识点,或者直接借助生活中具有轴对称特点的物体来展示,加深学生的印象,再指导学生在画轴对称图形的实践活动中进行思考,使他们更加准确地掌握知识。有了良好的基础知识系统做支撑,学生在解题的过程中便可以从多个角度去分析和应用,选取有用的信息恰当地应用到解题中,即提高了解题效率,又进一步地掌握了知识。


        三、解题中渗透方法指导,指导学生掌握技巧
        具备良好的解题思路、能够灵活熟练地运用各种解题技巧,是提高学生解题能力的关键。初中数学教学中教师需有意识地渗透各种数学思想方法,充分利用教材中的例题、考试中的错题、看似偏离常规思路的难题等,与学生共同分析,让学生掌握分析题目、正确解答问题的技巧,使他们经历分析和解题的自主思考过程,让他们懂得如何对条件和问题进行转化或变形,提升学生学习的灵活性。例如在解答几何图形类的题型时,有些题目给出的条件有限,看似与所有问题无关,但需要深度挖掘才能找到思路,如给出一个三角形的内角比,判断这个三角形的类别。这类题目中先要确定隐含的条件:三角形内角和为180°,再运用解方程的形式来计算出各个内角的度数,这样就将几何知识转化为了代数知识,拓宽了学生的思考空间。再如解答反比例函数的题型时,指导学生将函数思想与方程思想结合起来,进行函数和方程概念的对比,带领学生挖掘隐含条件,使学生具备正确的解题思路。
        四、解题后进行反思检验,提高学生思维能力
        解题后的反思与检验是必不可少的步骤,重新审视解题过程、检查得出的结果、反思应用的方法,有助于学生良好反思能力与检验习惯的形成。当前初中数学教学中教师特别重视错题本的建立,要求学生对平时的错题进行归类整理,再次查看当时自己的解题过程与正确的解题步骤进行对比,从中找出错误的根源,便于加深印象,避免犯同类型的错误,这样有助于学生养成及时反思的习惯,也是提高学生解题能力的有效途径。例如几何图中的证明题型中,通常要用到做辅助线的方式,而且方法不只一种,教师可以指导学生在解题后进行反思,寻找更多的解题方法,促进学生创新能力的发展:将能力层次不同的学生划分到一个小组内,共同探讨解题的多样性,抛开现有的解题方式,变换角度去反思和创新,让他们在交流中碰撞出不一样的思维火花,探寻出新的解题思路。在这个过程中,学生能够对自己的思维过程进行反思,从不同的角度完善自己思维问题的方式,可以更好地提升自己的解题能力,也能够掌握多样的解题方法。透过反思与检验,能够帮助学生深度探索解题步骤,让他们在概括与总结中掌握基本的解题方法,并养成了自我反思的良好习惯,助力了他们独立解题能力的提高。
        五、同增解题数量与质量,增强学生总结意识
        初中数学教学中在关注学生解题质量的同时,还要适当地增加他们的解题数量,让学生针对同一种题型进行反复地练习,不仅能使得他们的基础知识更加扎实,也能让他们更加熟练地运用数学思想方法,能够自主地总结解答同类型题目的注意事项,可以有效降低他们的错误率,自主摸索出解题的套路和模式。而针对不同题型的训练,可以让学生的思维更加灵活,使得他们自由地转化解题方式。因而教师=要精进题海战术的应用,要让学生在解题中学会总结,促使他们养成自己独特的解题风格与习惯,锻炼他们将陌生题目转化为熟知题目的能力,这样就有效地指导学生克服了面对杂题、难题的心理障碍,增强了他们自主解题的信心,便于他们主动地应用自己掌握的知识去解答更多未知的题目。
        总体而言,初中生的数学解题能力之间体现出了他们学习的好坏与综合能力的高低,教师要把提高学生解题能力这一任务作为重点,从扎实基础知识、加强审题习惯与能力的培养、教授解题方法、规范解题过程、反思检验等多个角度进行指导,使学生掌握解题的一般技巧,在此基础上进行能力的培养,这样才能逐步地达到培养学生良好解题能力的目标。
        参考文献:
        [1]贾宗信.浅谈初中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解题能力[J].才智,2020(12).
        [2]戴德文.学以致用——初中数学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解题思路的研究[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19(02).
        [3]吕承波,李军祥.初中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解题能力的策略[J].华夏教师,2018(27).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