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践活动在小学数学课堂上的应用策略

发表时间:2020/11/18   来源:《中国教师》2020年17卷21期   作者:廖子鹏
[导读] 实践活动出现在小学数学课堂上,能迅速激起学生的兴趣,

        廖子鹏
        (广西壮族自治区南宁市宾阳县洋桥镇廖平小学 530413)
        摘要:实践活动出现在小学数学课堂上,能迅速激起学生的兴趣,对提高他们的动手能力、思维能力、知识理解与应用能力有很大的作用。教师结合教学内容的特点,恰当地开展实践活动,增强数学课堂的交互性、趣味性和高效性,让学生处在轻松的氛围中,体验到探索数学知识的乐趣,经历知识形成的过程,透过操作获得更深的领悟,提高了学生质疑、解疑的能力,促进了学生数学思维的高速发展,为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做好了铺垫,推动了数学课堂教学的高效进行。
        关键词:实践活动;小学数学;应用策略
        从以往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情况来看,大部分的时间都被老师占用了,学生全程被动地听老师的讲解,缺乏足够的思考和消化时间,特别是遇到一些比较抽象的知识点时,难以跟上教师的思路,通常还在思考怎么回事的时候就发现教师已经在讲解其他的知识点了,出现了学习效率不高的情况。在课堂上引入实践活动,是落实新课标理念的一种体现,主要是让学生通过教师的指导,在操作和讨论中认识、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与技能。作为教师需重视实践活动的开发与应用,让学生的潜能在实践中得以充分地被挖掘。
        一、运用实践活动改变枯燥的课堂氛围
        数学知识抽象,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难免会感到枯燥,甚至是出现缺乏兴趣的现象,在课堂上无精打采,互动中不积极也不主动,整个课堂氛围处于低迷的状态。如果发现学生出现迷茫、烦躁的情绪时,及时地用实践活动来改变氛围,可以增强学生的主动性,符合了他们爱动手、爱操作的特点,能快速地活跃课堂氛围,让学生在快乐的氛围中探寻知识,既能满足他们的好奇心,又能增强他们的学习效率。例如公顷、平方千米的概念讲解中,学生对这两个面积单位的大小没有实际地概念,无法想象出到底有多大,理解起来比较困难,如果仅仅是以理论的形式讲解,可能会出现越听越糊涂的现象,若是采用实践活动的方式,以学校的操场面积为例,计算出操场的面积是多少平方米,再结合单位换算来推算出1平方千米的占地大小,这样一来,学生就能直观地感受到1平方千米的大小,能更好地理解这两个面积单位。由于学生在实践活动获得了直接的体验,学习的积极性增高了,教师则借机引出其他方面的知识,加固他们完整知识结构的形成,促进了课堂教学效率的提升。
        二、使用实践活动锻炼学生的数学思维
        数学是研究代数、图形这些抽象性的内容,而小学生主要以形象思维为主,要发展他们的抽象思维,就需要遵循他们的认知规律,采取动态递进化的方式。实践活动是落实这一目标的有效方式,能有效地将复杂的知识简单化,把枯燥无味的理论知识转化为动态有趣的情境故事,从而带动学生思维的发展。所以在小学数学课堂上,教师结合内容的特点精心地设计实践活动,耐心地引导学生由浅入深地探索,鼓励他们在操作中认真观察、深入思考,促使他们自主发现知识的规律,让他们抓住数学知识的内在本质,提高他们的分析比较能力,从而发展他们的抽象思维。

例如,长方体和正方体相关知识的讲解中,从特征出发,组织学生观察实物,通过触摸、测量等方式分析和总结出长方体和正方体的所有特征,而在学生实践的过程中,教师则提示他们思考:有几种方式可以快速输出长方体的面数、边数?怎么才能知道各边的关系、面之间的关系?如何才能有序、不重复、不遗漏地观察呢?用问题去“逼”学生开动脑筋思考,让他们边操作边思索。当学生能用自己的语言总结特征之后,再指导他们如何用数学语言去描述,进一步理解相对面的概念。透过这一系列的操作,使学生认识到长方体有6个面,12条边,相对面的大小、形状都一样。这期间有学生的观察、思考和动手操作以及语言训练,经历了知识的内化过程,促进了他们思维的发展。
        三、借用实践活动发展学生的创新能力
        课堂教学应是一个动态变化的过程,即抓住生成资源及时地调整教学方案,让学生处在动态的学习氛围中,能够让他们的思维变得更加灵活,还能有效激活他们的创新意识,但传统的课堂教学氛围仿佛一潭死水,学生内心毫无波澜,亦步亦趋地跟随教师,完全失去了他们课下所表现出的活力特点。加强实践活动的应用,一方面是为活跃课堂气氛, 另一方面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让学生在实践中兴奋起来,连带着他们的思维变得更加灵敏。比如应用七巧板这一教具,组织学生进行自由拼图的活动,提供给他们自由发挥的空间,拼出自己喜欢或者向往的物品兴中。如有的学生用正方体、长方体、圆柱体拼成了一个带有烟囱的房子,有的学生则拼成了两层城堡的样子,他们拼出了各式各样的物品。这样的实践活动成为了学生个性发展的奠基石,使得他们在宽松自由的氛围中产生了全新的想法,促进了他们创造意识的提升。
        四、巧用实践活动增强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数学是与生活紧密相连的科目,学生的日常生活中处处潜藏着数学知识的运用,以此为出发点开展实践活动,把数学与实际生活的关系摆在台面上,可以增强学生的学习动力,提高他们及时应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和能力。比如当学生掌握了重量单位克、千克、吨以及时间单位时、分、秒,还有元、角、分等知识时,开展综合性的实践活动:要求学生利用周末的时间自主完成一次购物,可以买学习用品、零食、家具用品等,但要记录所购买物品的价格、散装物品的重量、出发和回家的时间等,如记录一支笔、一本书的价格、15个鸡蛋的重量及总价、总共花费了多少钱等。还可以让学生自主寻找生活中都用到了哪些数学知识,引导他们回顾已掌握的数学知识,使他们体会到数学在生活中的用处。这样以生活为原型的实践活动,进一步加强了学生理解和应用数学知识的能力,提高了他们从数学角度分析生活问题的能力,有效地促进了他们整体实力的提升。
        总之,在小学数学课堂上,教师要给予学生充分的实践机会和空间,借助各种教学用具来吸引他们的注意力,让他们产生探索的兴趣,促使他们主动地加入到探索活动中,使得他们在实践中体会到学习数学的乐趣,加深他们对知识的理解与领悟,让他们的理解、分析与应用能力在实践中得以有效地提高,促进他们整体能力的发展,真正达到知行合一的效果。
        参考文献:
        [1]朱会芳.小学数学实践活动课教学方法解析[J].读写算,2020(06).
        [2]刘永生.综合实践活动在小学数学课堂中的有效应用[J].新智慧,2019(33).
        [3]陈桂兴.实践活动在小学数学课堂中的应用探讨[J].读写算,2019(22).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