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传云
福建省三明市大田县柯坑中心小学, 福建 三明市 366100
摘要:在小学学习阶段,作业是帮助学生们巩固数学课堂所学知识的最佳办法。数学是小学课程中的重要学科,也是学生以后学习的基础,而写作业是整个数学学习过程十分的重要部分。新课程下的数学作业与原来数学作业的设计有所不同。所以,当老师在布置课后作业的时候,要以新课程小学数学课程标准的改变来灵活设计,要充分考虑到学生们的心理承受能力。因此,本文分析了小学数学中作业设计的原则,并根据小学数学作业设计的现状提出了一些问题以及解决方式,希望能够促进学生们的思维发展,提高学生们的数学能力。
关键词:新课程;小学数学;作业设计;策略
练习课是小学数学教学的主要课型之一,约占总课时数的一半左右。它是一种有目的、有计划、有指导的训练活动,是学生巩固知识、形成技能、培养能力的重要途径。
一、练习课的地位和作用
心理学认为,练习是学习者对学习任务的重复接触或重复反应,是学生在心智技能和动作技能形成的基本途径。具有“巩固技能、反馈评价、形成策略、解决问题、拓展思维”的功能。练习课在几种课型中占有重要比重。
二、练习课设计和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在实际教学中没能引起老师们的高度重视,多数的练习课有以下几种情况:
1.目的不明确,抓不住重点,照本宣科,不管学生掌握如何。
2.是为练习而练习,针对性不强,对练习内容缺乏有效的整合,泛泛而练,面面俱到。
3.层次不清楚。没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遵循由易到难,由浅入深的原则。
4.形式单一,老师课前准备不充分,导致学生兴趣不浓,课堂效率不高。
5.不重视反馈。对练习结果心中无数。
6.不讲究效率。对书上的练习题仅是做完了事,使练习走过场,没有充分发挥每一道练习题应有的价值。
三、练习课的基本要求
要注意练习的目的性、典型性、针对性、层次性、多样性和趣味性;要注意运用题组练习,加强各种练习的协调和配合,提高练习的整体效率;练习的编排要由易到难,循序渐进;练习的结果要及时反馈评价,引导学生在对比中弄清区别,在辨析中加深理解,在概括中把握联系,在评价中受到激励。练习的数量要适当,既要保证知识的巩固和技能技巧的形成,又要防止学生的负担过重。
四、练习课的一般结构和基本流程:
(一)练习课的一般结构
(1)检查复习。主要是回忆已学的基础知识,特别是本课内容所需的基础知识,同时,也进行一些基本技能训练(包括口算训练和应用题的基础训练等)。
(2)揭示课题。明确练习的内容和要求。
(3)练习指导。练习课应防止机械重复的练习,应该有指导地进行练习,使学生通过练习有所提高。教师的练习指导,可简要分析练习中要应用的法则、定律,并要求学生注意容易出错的地方。有时可先组织板演练习,然后通过对错题的评讲,进行练习指导,这样做比较自然。
(4)课堂练习。
这是练习课的主要部分,要有充分的时间让学生练习,练习要分层次,要注意应用题组练习,加强练习题之间的联系和配合,提高练习的整体效益。
(5)练习评讲。
(6)课堂小结。可先让学生自己小结:通过练习课,自己有什么提高,弄清了什么问题,总结解题规律和分析练习中的问题,作进一步的练习。
练习课的结构是多种多样的,往往练习分几个层次进行,可采用练一段,评讲一段;再练一段,再评讲一段,课堂结构中的第三、四、五段可重复几次。
(二)练习课的基本教学流程
1.基本训练。多采用口答、视算、抢答、比赛等方式。
2.范例精解。精选有代表性的、综合性强的内容作为例题供同学们研究。
3.综合训练。围绕练习目标、重点、难点组织内容,由易到难、由浅入深,层层递进组织练习。
4.拓展延伸。练习课一定要视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必要的拓展,把培优落实在课内。
五、练习设计与教学中常用的策略
(1)练习要有目的性和针对性。练习课课堂教学要有明确的教学目标,最忌无的放矢,为练习而练习,甚至泡制“题海”。一要深入钻研“课标”确定本阶段教材的重点和难点;二要深入研究学生学习的实际情况。首先,抓住教材中的重点和难点设计专项作业或练习,而不应该平均使用力量;其次,针对学生学习中的薄弱之处设计专项作业或练习。
(2)练习要有趣味性。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练习课尤其是要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单一练习容易使人乏味疲劳,练习形式的多样化可以提高学生练习的兴趣,保持学生练习的注意力,促使学生脑、口、手并用。
(3)练习要有层次性。练习编排要注意有一定的顺序,必须做到由浅入深,由易到难,并注意沟通题与题之间的内在联系,体现练习的层次性。
(4)练习要注意灵活性和多样性。练习的形式多样,有利于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和思维的发展,培养灵活应用知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5)练习要注重应用性和开放性。问题解决与常规练习的主要区别之一是:练习着重寻求答案,而问题解决着重解决问题的过程,着重如何寻找创造性的方法。只有这样才能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需求,激发他们的探索精神,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品质。
(6) 练习要及时反馈。一节课常常要安排多次反馈性的练习,以便使正确的得到强化,错误的得到纠正,及时调控教学进程,提高四十分钟的课堂利用率,保证教学质量。因此,教师要抓住时机,利用学生对练习印象最鲜明、最清晰的时候进行反馈,让学生及时了解自己练习的质量,便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其实,反馈不只是为了知道谁对谁错,即使对了,也不见得是同一种解题思路,同一个思维水平。所以,通过练习的反馈还应作进一步的了解,使教学更具有针对性,让每个学生都能在自己原有的认知水平上有所提高。
总之,我们要不断更新教育观念,认识练习课的地位作用,认真钻研教材,精心设计和组织练习,做到精选、多变、巧练,通过点——线——面层次的练习使知识形成网络。锁定目标不放松,由浅入深有层次。丰富多彩不呆板,反馈调节重差异。
参考文献:
[1]张碧泉,李小利.新课程小学数学作业设计的问题与策略[J].新课程?小学,2013(11):53-53.
[2][2]刘妍妍.新课程小学数学作业设计的问题与策略[J].新课程?上旬,2016(9):118. [3]杨雪飞.新课程小学数学作业设计的问题与策略[J].读写算(教育教学研究),2015(45):167-1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