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教学中“史料实证”核心素养的培养途径探讨

发表时间:2020/11/18   来源:《教学与研究》2020年第54卷21期   作者:黄衍清
[导读] 在当前教育体制深入改革的背景下要求教师在课堂教学活动中能够加强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
        黄衍清
        博罗县华侨中学 广东省惠州市 516100
        摘要:在当前教育体制深入改革的背景下要求教师在课堂教学活动中能够加强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高中历史教学中“史料实证”是历史核心素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强化学生对历史知识的理解能力,以及对历史资料的推理和论证能力等的提升发挥着重要作用。尤其是在历史教学中对培养学生对历史的探究精神,提升学生对历史知识的学习兴趣,提升学生对历史资料运用能力,同时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对促进学生全面综合素质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则是对针对历史教学中“史料实证”核心素养培养的教学措施进行研究。
关键词:高中历史;史料实证;核心素养
一、引言
        “史料实证”核心素养主要指的是学生通过自身能力收集相关的历史资料,并结合收集的历史资料的特点以及研究的方向对史料进行分类和辨析,在此基础上对利用历史资料对历史客观事实以及历史事件等合理再现而形成的核心素养。而在高中历史教学中对学生“史料实证”核心素养的培养很大程度上强化了学生对历史知识的理解和解释,不仅促使学生历史知识学习能力不断提升,同时促进了学生的全面综合素质发展。因此在高中历史教学中教师应结合历史知识,采取合理的教学措施不断提升教师对学生“史料实证”核心素养的培养效果,有效发挥“史料实证”对学生的积极促进作用。
二、树立“史料实证”教学意识,提升“史料实证”重视度
        在高中历史教学中,教师加强对学生“史料实证”核心素养培养的前提则是需要教师能够在教学中积极转变教学观念,在提升教师自身对“史料实证”核心素养意识和重视度的基础上,促使学生树立正确的意识和观念,在提升学生历史成绩的同时,加强对学生“史料实证”核心素养的影响和渗透,促使学生能够合理应用历史资料解决相应的历史问题,从而提升学生的历史学习能力和效率。例如在学习人教版《中外历史纲要》中“欧洲思想解放运动”这一知识时,在课堂教学之前,教师可应用有关的历史资料,如“为批判当代法国社会,伏尔泰提倡自然权利学说……他说:“本身自由,周围的人与自己平等--这才是真正的生活,人们的自然生活[1]”,让学生对这一历史材料进行阅读,从而引出伏尔泰的思想主张的发生时间和背景,以及代表的阶级利益等相关内容,通过这一教学方式强化学生对“史料实证”的认识和意识。
三、合理丰富历史史料内容,培养分析能力
        由于高中历史知识涉及多方面的内容,并且内容相对来说具有扩散性,加上文字的叙述整体上较为枯燥,这在一定程度上加大了学生对历史知识的学习难度,进而容易丧失对历史知识的学习兴趣。

而在教学中教师采用合理的教学方式,根据教学内容应用多种类型的史料和材料,不仅能够强化学生对历史知识的深刻理解和认识,同时能够通过史料内容丰富课堂教学内容,尤其是在教学中学生能够更加主动地对史料进行分析,对培养其“史料实证”核心素养意识对史料的分析能力具有重要作用。例如在学习人教版《中外历史纲要》中的“第一次世界大战”这部分内容时,教师可结合多媒体教学的方式向学生展示与“第一次世界大战”相关的图片,并让学生对图片进行观察,同时与相应的文字史料进行结合分析,从中得出历史知识和历史事件,以此提升对学生“史料实证”的分析能力。
四、加强课堂有效提问,对史料的解读进行引导
        在高中历史课堂教学中对学生展开提问,有利于教师像学生渗透“史料实证”这一核心素养,并且在教学中对学生进行渗透影响的同时,能够促使学生积极参与到历史教学活动中,并在课堂教学中与教师对史料进行解读,对提升学生史料解读能力发挥着重要作用,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教师对学生“史料实证”核心素养的培养。例如在讲解人教版《中外历史纲要》中与“全球新航路开辟”相关的史实和资料时,教师应结合史料内容如“取得这一成果的原因竟在于,……
15世纪有知识的人都知道地球是圆的……因此,他认为前往亚洲的最便捷之路是通过横渡大西洋的短期航行[2]”则可向学生提问“材料中的成果是什么?发生的时间和背景?以及主要历史人物等?”通过提问的方式引导学生结合历史知识对史料解读,确定史料中的重点信息,从而提升学生“史料实证”核心素养中的史料解读能力。
五、强化学生收集史料的自主性,培养史料收集能力
        培养学生“史料实证”核心素养,还需要教师在高中历史教学中注重学生对史料的收集能力,因此这就要求教师能够在高中历史教学中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提升学生参与到历史课堂教学中,并采取合理的教学措施引导学生对史料进行收集并整理。例如在学习人教版《中外历史纲要》中“中古时期的亚洲”这一知识时,教师首先提出相应地问题如“1918年3月,列宁为退出一战,力主以大量割地与赔款为代价,与德国签署了停战条约《布列斯特条约》。这一行为是否为苏俄政权赢得了喘息时间?[3]”,然后让学生通过多种方式,如查阅书籍资料等方式收集与问题相关的史料信息并对收集的信息进行总结论证。通过这一教学方式不仅提升了学生在历史知识学习时的自主性,同时对培养学生的史料收集能力、分析和论证能力产生着重要作用。
        总结:总之而言,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课堂教学中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是当前重要的教学目标和教学任务。“史料实证”核心素养是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重要内容之一,对促进学生对历史知识的认识和理解,尤其是通过“史料实证”强化学生对历史知识的探究能力和积极性发挥着重要作用。因此高中历史教师在教学中应能充分认识到“史料实证”对学生的积极作用,并在教学中加强对学生这一核心素养的培养效果,从而培养学生具有较强的史料收集、分析以及研究等的意识和能力。
参考文献:
[1]徐永琴,何成刚.高中历史史料实证素养水平1-4解读与教学建议[J].天津师范大学学报(基础教育版),2019,20(02):45-51.
[2]陈宝华.以“史料实证”为中心的高三历史复习课——以《王安石变法》为例[J].亚太教育,2016(35):274.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