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建广
山东省德州市德城区新华街道办事处堤岭小学
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推进,新课标对培育学生的素质和要求有了进一步的提升,从原来的只注重卷面成绩的高低转为了培养学生综合能力和思维创新能力的素质教育。素质教育的普及,意味着我们小学数学教师应该改进自己原有的死板教学方式,贴合学生实际需求,为学生发展数学思维提供可能,从而提高学生的数学综合能力。本文就如何促进小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提高进行探讨,希望能为各位小学数学教师在进行课程改进方面有一些帮助。
关键词:新课标 小学数学 思维能力
数学思维能力,指的是学生从数学的角度出发,对数学问题和概念的思考理解能力,学生拥有良好的数学思维,就能更好的进行数学学习,及时理解各种数学概念的含义。新课标的要求下,小学数学教师应该更注重对学生如何解决数学问题思想的传授,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促进学生的数学思维养成,以提高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
一、小组合作,共同探究,提高思维发散能力
小学数学核心素养要求下,学生并不只是知识的接收方,也需要增强对知识的探索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而数学思维的体现,又在于其自主解决问题的过程。因此,我们可以采用引导性教学,把他们分为不同的小组,在教师提出问题之后从数学方面与其他同学进行探讨,群策群力,一起解决问题的过程更能让学生对知识点保有记忆。学生在交流思考中取得的进步,远远要比一昧的埋头学习和记笔记更大。
比如说我们在学习圆柱的体积时,可以先列举几个关于圆的数据,比如高、半径、体积等等。抛出问题:“他们之间有什么关系呢?”让学生对其进行讨论猜想,又或者运用知识迁移,根据正方体长方体的体积对圆柱的体积进行猜想,在小组内讨论,达成对圆柱体积认识的统一,之后在提问时发表自己的见解,多位同学进行描述后教师对其进行总结和纠正,让学生认识到圆柱体是无数个一样大的圆重叠成为的立体图形,在学生对这个问题进行深入思考后,教师再来总结这个问题,能够让学生更顺利的完成本节课的教学。
二、习题训练,及时巩固,提高思维运用能力
数学核心素养要求学生具有良好的用数学思维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小学数学教师需要在教授知识后,及时进行习题巩固,加强学生用各种方法解题的熟练度,从而促进学生数学思维的提高。因此,我们需要再向学生讲授知识概念之后,在课上引导学生对其进行运用,通过一些简单的习题训练,巩固已经学习到的知识点,并让学生了解应该用什么样的方法来解决问题,从而完成数学思想的应用训练,提高学生的数学综合能力。
比如说在学习异分母的加减乘除时,解决问题的办法是将异分母化为同分母,再进行同分母的加减,概念虽然只是短短的一句话,却需要大量的计算。数学教师需要在讲解完毕后给出学生几个例题让其进行计算,如果没有课上计算这一环,学生在课后练习时,不仅需要重新回想它的数学概念,还需要从零开始进行运用,少不了走一些弯路错路,这样不仅会让学生感到厌烦,还会打击学生的学习自信心,降低学习效率。
三、实践性教学,联系实际,提高解决问题能力
核心素养要求学生具有发现问题并解决的能力,也需要学生将知识应用于实际生活,把课堂与现实连接起来,才能实现学生综合素养的提高。
数学问题也不是凭空出现的,而是从生活中延伸出来的。应用于实际的实践性数学训练,更能让学生理解并运用课上应该要学习的数学知识。在学生的答题训练过程中,也可以加入一些生活中的例子,让学生在答题的同时,提高学习兴趣,以及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或者让学生进行实际操作进行探索,完成对数学概念的直观认识,从而完成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
比如说在学习平行四边形的不稳定性时,可以给学生展示用久了之后摇晃的的四条腿腿的凳子,让学生思考,为什么凳子会摇晃呢?之后让学生自己制作四根纸条组成的平行四边形代替凳子的面,对其中一个交叉点进行固定后,拉动其两个对边组成的交叉点,会发现平行四边形产生了改变,之后这时候再向学生提出这个概念,学生的理解就容易很多。再比如学习数的四则运算时,可以让学生统计家庭一天的支出收入,做成表格进行比较,找出其中占比较大的部分,并思考如何才能减少开支,保留更多的钱。这样既能让学生将数学应用于实际,提高学生的新鲜感和对数学的兴趣,又能够提升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促进学生整体水平的提高。
三、思维导图,框架构建,锻炼思维总结能力
随着上课时间的推移,小学生的注意力会逐渐分散,再加上数学大多都是理论教学,刚开始学习时毫无逻辑,可能有的小学生就会因课程内容的枯燥无味而失去学习的兴趣,无法握每节课中的全部知识点。如果将思维导图引入到小学数学的授课过程中,可以使这一问题得到明显改善。思维导图的构建,不仅能提高学生总结问题的能力,还能对学生的知识点进行一定的补充和练习,让学生直观的感受不同知识点中的相关内容。思维导图除了能够吸引学生注意力外,还能对学生的思维有一定的引导作用。教师在绘制思维导图时,可以直接表现出不同概念之间的关联,然后让学生对其进行记忆,设置例题让学生运用,既能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也能够利用思维导图将每节课的重点知识进行汇总,使学生可以在课堂上有目的、有针对性的对知识点进行学习,提高教师的教学质量,从而使学生完成应达到的学习目标。
比如在学习统计时,由于统计的方法多样,且概念繁琐,我们就可以运用思维导图,对其进行总结性分类,并标注一些短的提示词,让学生能够对相同等级的概念有大致的了解,比如“扇形统计图”“条形统计图”都是“统计图”的分支,“统计图”“统计表格”都是“统计方法”的分支等等,也可以让学生通过对思维导图进行实际应用,学生能够熟练的运用思维导图,就能够提高熟练度和思路清晰度。
总而言之,在新课标的要求下,学生的数学思维需要得到培养和锻炼,学生的探索能力也应该进一步加强,数学教师应该在原有教学方式的基础上进行改进,着重培养学生的探索能力和数学思维能力,从而更好地让学生进行数学学习。
参考文献:
[1]田忠华.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创造思维能力的培养[J].铜仁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综合版),2006(01)
[2]王兴梅. 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发散思维能力浅见[C]. .基础教育理论研究成果荟萃上卷(三).:中国教育教学丛书编委会,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