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提高小学高年级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策略

发表时间:2020/11/18   来源:《中国教师》2020年17卷21期   作者:李秀芳
[导读] 教育改革不断推进,对小学高年级数学课堂教学提出更高要求。

        李秀芳
        甘肃省陇南市成县店村小学,甘肃 陇南 742500
        摘要:教育改革不断推进,对小学高年级数学课堂教学提出更高要求。小学高年级数学课堂应该完成帮助学生掌握理论知识、创造理论知识应用的实践机会、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素养等目标。课堂是开展系统化数学教学和学习的主要阵地,提升课堂效率、提高教学质量是小学高年级数学教师需要努力完成的教学任务。教师要不断实践、总结经验,整理出能够提高高年级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策略。
        关键词:小学;高年级;数学课堂;有效性
        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是指学生通过教师组织的各种教学活动,能够从中掌握丰富数学知识、实现数学综合能力提升的过程。课堂是学生学习、教师教学的主要阵地,提高教学有效性离不开高效的课堂教学。课堂使学生吸取知识、实现发展的关键渠道。小学高年级学生较低年级学生而言,在学习上有了一些自己的想法,但仍然需要教师的正确指导。小学高年级数学教师需要思考如何结合高年级数学学科特征,迎合学生学习心理制定科学有效的教学策略,从而进一步提升课堂教学效率,促进学生进步。
一、创设数学情境,给予真实感受
        数学教学改革不断深入,高年级数学教学标准有了新的内容,要求教师努力为学生创设生动、形象的教学情境,创造真实感[1]。在过去的数学课堂中,为了引入新知识教师往往是借助温故知新或者是习题导入等手段,这样的教学手段使得数学教学略显枯燥,学生觉得数学和自己的生活距离较远,无法产生数学学习的欲望。为解决这种困境,教师就需要结合教学内容,为学生打造数学问题情境,让学生在情境中思考数学问题,实现主动探索、主动回答。这对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有重要作用。
        以人教版小学五年级下册数学第四单元“分数的意义和性质”教学为例,教师便可以用“分一分”这种生活中经常发生的事件作为背景导入,在陈述背景环境的过程中穿插分数对话,了解学生对分数的了解情况。为了使学生更具带入感,教师还可使用多媒体这种可以为学生展示生动画面、动态视频的教学工具展示分蛋糕的动画,甚至可以邀请学生上台使用鼠标进行分一分的操作。教师要准备两组蛋糕。一组为四个蛋糕,一组为一个蛋糕但是需要被平均切成四份。教师分别拿走两种情况中的两块,并询问学生剩下的部分占据所有蛋糕的多少。画面上的直观对比能够让学生把握改变后的数量和原有数量之间的关系。在简短的分蛋糕事件结束后,便可以顺势引入分数概念。告诉学生这两幅画面中最开始的四个蛋糕和四份蛋糕都属于分母4,而被拿走的一份则属于分子1。利用情境导入数学概念,让学生从熟悉的案例中体会数学知识,大大降低了学生来理解数学新知识的难度,数学知识由抽象变得更加形象、具体。
二、组织小组学习,提高自主能力
        新课改对学生和教师在教学活动中的地位进行重新定义,学生应该占据教学活动的主体地位,教师要创造更多机会让学生自主学习、主动学习,这样才能使学生养成独立思维。在学生成为教学主体以后,教师就应承担引导、组织等作用,成为学生学习的辅助者。要实现展现学生主体地位、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最有效的手段就是组织学生开展小组合作学习。借助这一手段,学生能够随意发表个人意见,并通过互相讨论、彼此合作,总结出最为优秀的学习成果。在小组合作学习中,每位学生都需要调动思维,参与思考,长此以往,对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能力与自主学习能力有重要价值[2]。


        以人教版五年级下册第三单元“长方体和正方体”的教学为例,教师将学生划分成不同小组,让组内学生共同测量教师提供的一些大小不同的长方体与正方体模型的尺寸,由组内写字较快的学生负责及时记录数据。在数据收集完毕以后,教师便可继续提出新的小组学习任务,即要求学生自行估计长方体的表面积应该如何计算。在学生小组讨论的过程中,教师应实时巡视,确保每位学生都能积极参与讨论活动。为确保小组讨论活动顺利开展,教师应要求各个小组明确组内同学任务。组长负责统筹学习任务制定步骤计划,记录员负责记录数据及成员想法,汇报员负责在统一展示期间发表小组观点。在讨论如何计算长方体面积的过程中,有的小组会想出计算出每个面的面积相加的想法,有的小组则会将两个相同的面作为一组,最后三组相加得出总面积。学生讨论出的结果存在差异,最后汇总结果、共同研究真正的计算公式时就会更加热烈、认真,学生对长方体表面积计算公式的记忆也会更加深刻。高质量的小组合作学习对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与表达能力大有裨益,但是在实施小组合作教学这一手段时,教师需要注意课堂时间的把控,确保每个小组讨论出的教学成果都有一定价值,这样的才是高效的小组合作学习。今后教师采取小组合作学习这一手段时需要尽可能规避合作学习使用过程中可能出现的缺点,以展现小组合作学习的教学价值为主要目标。
三、组织数学游戏,拉近数学与生活的距离
        即便是在小学高年级的数学教学中,依然推崇着“寓教于乐”这种教学观念。让学生在游戏中体会学科魅力,将学科知识与游戏进行结合是目前小学教学大力主张的一种教学形式。小学高年级学生也享受游戏化的教学氛围,游戏式教学满足了学生的好奇心理,迎合了小学生的思维方式[3]。所以很多教师都开始尝试使用游戏教学这一手段。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穿插趣味性十足的游戏活动,打破传统枯燥的教学形式。在游戏中学生注意力更加集中,且通过游戏了解的数学知识学生更加不容易遗忘。游戏中讲述学科知识是一种变相的知识应用手段,学生有机会实践自己所学知识。对想要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教师来说,开展游戏化教学效果不容小觑。
(一)场景游戏
        常见的游戏形式为角色扮演,但事实上数学实验、情境模拟等都属于场景游戏,在不同的场景中学生扮演的角色不同,承担的数学责任不同。任何有意思的内容都可以作为游戏素材。比如说在开展人教版五年级上册“观察物体”这一单元的教学时,本单元教学目标在于让学生知道从不同角度观察物体看到的画面会有很大不同。为了使这种辨认活动更为有趣,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开展“你画我猜”的游戏。将学生划分成几组,一为学生负责猜,其他学生负责开火车式的画一画。其他同学画出教师呈现的物体不同面的图形,最后汇总给猜的同学,由猜的同学判断选择是哪个物体。这样的小游戏并不会花费过多时间,再加上本单元课程比较容易,这样的游戏更是能够丰富课堂内容,使学生感受到学习的轻松与趣味性,学生也能深刻地明白从不同面观察的图形会存在很大差异。
(二)实践类游戏
        课堂游戏的场地并不局限于课堂,操场、校园内等都可以作为数学教学的场地。比如说同样以“观察物体”这一单元教学为例,教师便可以组织学生前往操场目朝教学楼,慢慢移动位置,亲自体验不同角度下可以看到哪些画面。面对这种实践性的游戏活动,学生表现得十分热烈。
结束语:
        要提高小学高年级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教师可以采取以下几种策略:为学生创设数学情境顺利导入教学内容;组织学生开展小组合作学习提升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开设数学游戏打造游戏式数学课堂。这些手段都有助于提高教学有效性,对培养学生数学综合能力有很高价值,值得教师实践研究。

参考文献:
[1]杨晟姝.立足生活化,提高小学高年级数学教学有效性[J].华夏教师,2020(02):71-72.
[2]石雪芬.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提升对策分析[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19(12):167.
[3]黄金宗.如何提升小学高年级数学教学的有效性[J].西部素质教育,2017,3(23):231-232.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