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意识渗透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的实践

发表时间:2020/11/18   来源:《教学与研究》2020年第54卷21期   作者:唐敏
[导读] 随着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改革的持续深入,教师应大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与能力。
        唐敏
        成都万汇学校   610000
        摘要:随着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改革的持续深入,教师应大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与能力。这既满足教育改革的新要求,又能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一举两得。现如今,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增强学生的情感体验,通过道德实践活动的开展,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实现以生为本的教育目标,促进教育事业长久发展。基于此,本文章对法治意识渗透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的实践进行探讨,以供相关从业人员参考。
关键词:法治意识;初中道德与法治;渗透实践
引言
        基于道德品质、法治观念、心理健康、文化自信、人生价值等核心素养的培育要求,我国不断进行教育体制改革,初中阶段是学生价值观念以及人格塑造的重要阶段,教师在引导学生掌握教材教学内容时,也应该进一步提高道德与法治教学的实效性。但从教学成果上来看,关于道德与法治的教学方式还存在一定的问题,导致学生难以有效掌握课堂内容。因此,学校与老师要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构建道德与法治高效课堂,帮助学生更好的学法、懂法、用法,最终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一、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存在的问题
        (一)忽视实践活动开展
        道德与法治课程要提升学生的道德素养,培养学生的法制观念,就要引导学生将理论知识运用于实践,使他们的思想观念与道德素养在学科实践中得到提升。但很多教师只重视学生文化成绩的提升,没有借助学生身边的实际加强道德与法治教育的效果[1],使理论知识教学与实践活动脱离,学生文化素养与实践能力不匹配。为了保证学生道德观念与法制观念的共同提升,教师要关注学生校园生活的细节,积极组织他们参与有关道德与法治的主题活动,提升课程教学的实效性。
        (二)教学模式落后
        现在的道德与法治课堂以传统的教学模式为主,一般是老师使用课件展示文字、图片、视频给学生看,结合着课本知识在黑板上进行板书的形式对学生进行讲授,然后对学生进行提问,学生进行回答。在课堂上,学生会成为一个被动的角色,教师没有将学生变成课堂上的主角,变成自己学习的主角。传统的教学方法是将学生变成一个被动学习的机器,在课堂上只是老师提问、学生作答这样单方面的回应。可能有的学生在老师提出问题后会与老师进行互动,但对于整个班的学生来说,可能只有很少的学生在与老师进行互动,也就是说只有很少的学生在课堂上跟着老师的思路学习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二、法治意识渗透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的实践
        (一)灵活应用互联网技术,推动道德与法治知识的传播
        在现代社会中,互联网技术深刻影响着人们的生活。因此,教师也要灵活应用互联网技术,弥补传统教学方式的不足,更好地推动学科知识的渗透与传播。

例如,在开展教学活动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通过关注相关公众号,浏览与教学内容相关的文章,还有一些社会头条和微博资讯等,借助对这些实际案例的分析,帮助学生加深对相关知识的理解。
        (二)提高师德素养,注重言传身教
        初中阶段的学生极易受到身边人的影响和感染,而老师和家长是学生一天学习生活中接触时间最长久的人,因此老师和家长的言行举止对于学生道德与法治意识的培养就显得十分重要。想要构建道德与法治德育课堂,老师就要在课上课下都注意言行举止,要始终要以平等、谦逊的心态与学生相处,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学会如何与他人平等相处、如何尊重他人、如何正确文明用语等等优秀品质,这样也有助于学生全方位提升个人核心素养和道德修养。
        (三)开展课外实践,培养道德素养
        相比于理论教学,课外实践活动更能提升学生的道德素养,增进他们对道德与法治课程的认识。长期的理论教学会使学生产生厌烦情绪,甚至会降低其课业成绩。因此,教师要将课外实践活动的组织与开展放在重要位置上,在推进课程改革与创新的同时,满足学生对提升实践能力的追求。开展活动前,教师要了解与关注初中生的兴趣爱好,并积极与其沟通活动形式。在师生达成一致后,教师要结合教学内容,明确实践活动的意义与教学目标,并引导学生在实践活动中践行理论知识,使道德素养与法制观念更深入学生内心。在完成关于法律部分知识的教学后,教师可组织学生分组搜集与知识相关的法律案例与相关条例,并开展“我是公正小法官”的活动,让各个小组结合所搜集的材料分享法律事例,展现其权威性、严肃性,让学生学法、懂法、用法,不断增强他们法律观念。
        (四)巧妙设计问题情境,引导学生自主探究
        初中教师在道德与法治教学过程中应改变以往的“灌输式”教学模式,树立提问式教学理念。教师巧设悬念、精心设计问题情境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自主探究意识,而且可以活跃课堂气氛,促使学生紧跟课堂节奏,增强学生的思维能力。教师设置的问题应有针对性,要有一定的深度,满足不同学习层次学生的能力提升要求,让学生带着问题去思考、探究,并自主找到问题答案,从而强化学生对知识的掌握。
结束语
        总而言之,素质教育下的核心素养不同于知识素养,它不仅包括了对知识方面的认知,还包括情感认识、基础价值观等方面的认知。构建初中道德与法治德育课堂对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起到了不可或缺的推动作用。因此,师生要共同努力,早日探索出一条适合我国教育国情的核心素养教学之路,提升我国综合教育水平。
参考文献
[1]周亮.道德与法治教学培养学生法治意识的途径[J].中学政治教学参考,2019(36):61-62.
[2]王美燕.浅析初中道德与法治课法治教育内容的特征[J].思想政治课研究,2019(06):242-243+232.
[3]曹钰宁.初中道德与法治课法治意识教育探究[D].渤海大学,2019.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