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守学生的家庭教育问题——小学德育案例分析

发表时间:2020/11/18   来源:《教学与研究》2020年第54卷21期   作者:李海霞
[导读] 3月11日,一段学生上网课和老师争吵的视频流传出来,视频中,学生一进线上直播课,便认为老师在侮辱贬低他,甚至直接爆出老师听不懂的粗口方言。
        李海霞
        山东省滨州市博兴县纯化镇窝刘完小   256507                         
        3月11日,一段学生上网课和老师争吵的视频流传出来,视频中,学生一进线上直播课,便认为老师在侮辱贬低他,甚至直接爆出老师听不懂的粗口方言。据了解,网课期间,该生涉及经常迟到、不交作业等,老师也提醒过很多次,而这次竟因此破口大骂老师数分钟。虽然老师也向学生解释,称自己并没有说过侮辱他的话。最终,涉事学生宋某某和家长已向涉事老师道歉。虽然最后学生向老师认错道歉了,但是很多网友还是义愤填膺,纷纷心疼现在的老师,上个网课都这么难。更有网友推测“这样的学生一般都是没有家教,问题出在父母身上的”。
        从上面的事件中,我们可以看到家庭教育对孩子的健康成长起着耳孺目染、潜移默化的作用。家庭是孩子第一课堂,人们常说:“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有什么样的家庭环境,就会陶冶出什么样的孩子。”近年来,我国经济迅速发展,城乡经济发展不平衡,很多学生家长都外出打工或在外经商,因此在农村中出现了大量“留守学生”。 他们由于缺乏父母的有效教育和关爱,产生了一系列不利于其健康成长的问题。
        情感教育方面:农村留守儿童由于父母或其直接监护人不在身边,他们在亲情、情感以及心理上都缺少关怀,而且,留守儿童与外界的接触很少,对外界的表现较冷漠,致使有些孩子性格较孤僻偏激,常出现在外与人打架斗殴的事故。
        学习教育方面:农村留守儿童往往是父母在城市打工,祖辈或者其他亲戚作为监护人。在教育上相比其他正常的家庭,存在隔代教育的问题,祖辈或其他监护人在对培养孩子的人格意识、学习能力辅导、监督以及关怀方面显得无力。农村的老年人多年龄偏大,本身身体差而且多是文盲,在学习教育上无力给留守儿童以有效的辅导,加上年龄相差太大又造成思想观念差异极大,二者存在明显的代沟。这一隔代教育弊端的凸显,导致留守儿童在学习上漫无目标、没有自觉性,学习态度和学习成绩普遍较差。
        道德教育方面:留守儿童的父母不在其身边言传身教,致使他们在价值观的认知上没能得到有效的辅导和帮助,容易产生一些错误的道德观和不良的行为,有时甚至会扭曲是非,不分好坏,养成很多坏习惯和不良道德品行。
        接下来就让我通过一个实例来共同分析一下对这类孩子应采取的教育方法。。??
        一、基本情况
        常宇泽,10岁,是四年级的学生,留守儿童,是全校出名的老大难。
        二、学生的问题行为
        上课不专心听讲,常做小动作,注意力不集中;课堂作业、家庭作业拖拉,经常不能按时完成,且作业质量差,错误较多;成绩差,各门功课测试都不及格;丢三落四,经常忘记带课本、作业、桌布等,习惯差。
        三、原因分析
        通过家访,我了解到常宇泽的父母在外打工,他和爷爷一起过,存在隔代教育的现象。爷爷由于本身的文化素养较低,无力在学习上对他进行有效的辅导和监督。他的父母不在家,对孩子的关爱极少,对孩子的学习不管不问,造成孩子对学习丧失兴趣和信心。


        四、辅导策略
        1、激励教育,唤起信心
        接触中我发现常宇泽也是有进步要求的,也希望别人认为自己是一名好学生,他的淘气只是想引起老师的注意。因此我在课余时间经常有意无意的找他闲谈,发现他有所进步及时表扬,在上课时经常用眼神来鼓励他,还经常对同学说:“看,常宇泽今天坐得真端正,听课非常认真!”“常宇泽同学的字写得真漂亮。”“常宇泽同学……”渐渐的,常宇泽开始喜欢和我接近了。一次,我进行课堂巡视时,他主动冲我笑了。通过努力,常宇泽成为了我的英语课代表,每次英语测试成绩都在90分以上。
        2.家校沟通,促进自信。
        常宇泽学习习惯差,缺乏自制力,很大一部分原因在于家庭的教育环境与方式。因此,我经常与家长联系,详细地分析了他在校的表现及其各种原因,共同商量解决孩子不良心理状况的办法,让其父母认识到家庭教育的重要性和责任感,父母应也承担起教育孩子的重任。经过多次推心置腹的交谈,终于使他们接受了我的建议。由于家庭与学校的共同努力,孩子的心理发生了微妙的变化,开始喜欢学习,成绩也有了明显的提高。常宇泽也从中得到了来自家庭的关心,增强了自信,获得了幸福感。
        3. 尊重孩子,保护孩子的自尊心。
?   ??因为家庭里少了父母的关心,多了训斥和打骂,令常宇泽的心里常觉得自己不如别人,甚至敏感对待周围的人和事,以故意捣乱来排解心中压力以寻求一种心理平衡。面对他的这种状况,我的教育以保护孩子的脆弱易伤的自尊心为出发点。
        4. 有针对性的召开主题班会,激发起孩子对生活的热爱。
        为了使常宇泽学会自尊自爱自强,我组织了一次次主题班会,如,《面对困难和挫折,我……》、《我要坚强》、《我们有个大家庭》……。在主题会中,孩子们热情洋溢地发表了自己的看法,有的说,面对困难和挫折,我要发奋学习、努力进取,做一个有用于社会的人;有的说,在遇到困难和挫折的时候,我要勇于面对现实,不屈不挠地战胜它们,做一个勇敢的人;有的说,我们的班级就是我们的大家庭,我们是兄弟姐妹……。通过有教育意义的活动,引导常宇泽焕发起对美好生活的热情,增强其克服困难的信心和勇气,感受到来自班集体的温暖和关爱。
        五、辅导效果
        通过师生、家长的共同努力,常宇泽现在有了很大的变化,他的学习成绩在逐渐提高,丢三落四的坏习惯也慢慢改掉了,课下作业都能按时完成,家长也反映他在家学习比以前主动了许多。
        六、结论
        前苏联某著名教育实践家曾经说过:学生如果没有良好的家庭教育,那么任凭老师和学校如何呕心沥血,殚精竭虑,即便付出十倍的努力,都只是在枉费心机,徒劳无益。有鉴于此,身为家长一定要以身作则,转变过去错误的教育理念,不断加强自己的道德修养和文化底蕴,规范自己的言行举止,通过言传身教,在默转潜移中,为孩子树立“先做人后成才”的思想观念,以此为孩子营建一个和谐温馨“绿色无污染”的家庭教育环境。
        如果将教育体系比作是一座庄严的摩天大厦,那么家庭教育就好比是这座大厦的奠基之石,其它教育若想有条不紊地顺利开展,就必须努力抓好家庭教育这至关重要的一环。这就要求学校和家长必须劲往一处使,齐心协力,始终保持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的协调性、一致性,以此给广大留守儿童打造一片安全无污染的蔚蓝天空,使每一个孩子都能真正成为祖国的花朵和未来。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