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赵孟頫的艺术主张对元代绘画的影响

发表时间:2020/11/18   来源:《教学与研究》2020年第54卷21期   作者: 姜丹
[导读] 赵孟頫(1254年——1322年) , 字子昂, 号松雪道人, 又号水晶宫道人, 浙江吴兴 (今浙江湖州) 人, 是元初期乃至整个元代绘画艺术史上的领袖人物, 作为前朝皇室后裔,仕元后更是“官从一品,荣际五朝”。
        姜丹
        湖北美术学院

        摘要:赵孟頫(1254年——1322年) , 字子昂, 号松雪道人, 又号水晶宫道人, 浙江吴兴 (今浙江湖州) 人, 是元初期乃至整个元代绘画艺术史上的领袖人物, 作为前朝皇室后裔,仕元后更是“官从一品,荣际五朝”。高贵的出身和显赫的地位使得他成为一个“名誉四海”的“明星”式人物,而他卓越的艺术成就和对书画学人的爱护与提携,更使他成为众望所归的一代宗师。赵孟頫在创作上力倡“古意”,是最早提出“书画同源”的大家。他对后世绘画与书法的发展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就其艺术主张谈谈其对元代绘画的影响。
         关键词:古意;书画同源;师法自然
        一,尚古
        (一)创作上倡导“古意”的起因
        “古意”是中国复杂文化传统的典型名词。一般来说,对“古意”的强调,在元代是很自然的。在中国这个古老的国度,古旧的东西都会引起人们的敬意。“古意”在中国画论中通行,似乎是和文人画理论的得势相附而行。郭若虚的《图画见闻志》,虽然有一些提及古代的地方,却很少用作判断绘画品格的标准。但在米芾的《画史》,这名词有时是“古意”,有时是“高古”,都常用来称赞画家或美术作品。从这时候起,这名词便成为文人画评不可缺少的词汇。元时,这个名词竟然成为绘画新方向的基础。我们所讨论赵孟頫师法唐及北宋画风的目的,和元代画评中常见的名词“古意”似乎有关。事实上,赵孟頫在他认识的画家和书法家中,常极力提倡“古意”的思想。
        赵孟頫在他的画跋中提到:作画贵有古意,若无古意,虽工无益。今人但知用笔纤细,赋色浓艳,便自谓能手,殊不知古意既亏,百病横生,岂可观也。吾所作画,似乎简率,然识者知其近古,故以为佳。此可为知者道,不为不知者说也。
        联系赵孟頫的学识修养、气质天赋还有他的艺术风格和对南宋画风的批评,可以了解“古意”指的是取法唐、五代和北宋的重视气韵生动、讲究骨法用笔、追求自然神妙的艺术效果。想要去除南宋以降历历俱足、外露巧密而内乏神韵,或张扬外露、故作奇崛的创作弊端和不良习气,从而重建古朴率真、清新典雅的美学品格。
        (二)倡导“古意”的创作形成
        赵孟頫倡导古意之说,主要是因为他感觉南宋绘画,比如马远、夏圭、梁楷以及画院画家们的绘画过于简率、刚直空阔,而缺乏古意。所以倡导自魏晋唐至北宋的画风。他早期的《人骑图》及《赵氏三世人马图》的首段是仿唐韩幹为主。《鹊华秋色图》则以唐王维及南唐董源为楷模,而《重江叠嶂图》又是以北宋李成、郭熙的风格为准。《二羊图》亦受韩滉《五牛图》影响。唐宋的题识内容经常是骏马的名字、高度、长度等等信息,这些画更像是保存资料的肖像画,而赵孟頫的题识如《人马图》上的讲述的是关于一个人的备忘:这幅画是为了取悦其好友“清玩”的馈赠之礼。这绝对是新文人精神的表现。
        (三)“古意”与创新的结合
        赵孟頫在仕途期间,有机会领略到晋唐到他那时代的中国绘画的整个发展,最后创立了能表现诗意及个人内心感情的新江南山水画风。赵孟頫并不是专心模仿的画家,因此他重视唐体只是一个新的结合。他自由的跟着文人画理论的脚步发展,从中回应王维和北宋的画风,借此重新形成他个人绘画的进展。有了赵孟頫的综合,元初就形成了文人山水画的稳定风格。把唐代和北宋的传统从显示宇宙间的磅礴大气转变成个人对自然的思想感情。在这样的发展中,他为后代的画家开辟了新的途径,特别是元末的山水四大家。和明代的吴派;更为三百年后董其昌的画论奠定基础。
        二,书画同源
        (一)其受到的启发
        唐代的张彦远早就注意到书法与绘画的关系,他的《历代名画记·论画六法》中提到;“夫象物必在于形似,形似须全其骨气,骨气形似,皆本于立意而归乎用笔,故工画者多善书。

”张彦远之后,五代的荆浩也总结出了用笔四势:筋、肉、骨、气;宋代的郭若虚有提出用笔有三病:板、刻、结。因为元代以前的绘画中,线条是绘画的主要表现方式。而书法中,用笔的各种丰富变化及艺术表现力还没有被充分注意到。
        元时,一些画家对刻画之习的不满,以及抒发情怀的需要,他们开始寻找一种更富变化之美的用笔之道,中国的书法用笔之道繁多,运用到绘画中自然会克服绘画中用笔的单一性。然而书法与绘画又是两种艺术,所以有不同的规范和要求,但大家在描绘竹子、兰草、古木、怪石等,既一笔而成,又不失书法特色。同时还能抒发画家的心绪。但以书入画不会只停留在这几种题材上。
        (二)对书画同源这一概念的执行
        元代没有设置画院,创作也不再是求取仕途的手段,绘画成为艺术家聊以自娱的抒发性行为了。但是在艺术创作上的自由,并没有影响质量的下滑。元代绘画按照艺术的发展规律在开拓。由于创作变成了画家个人抒怀明志的手段,所以,缘心立意、以情结境、讲究笔情墨韵、去除刻画习气成为元代绘画的创作主要趋势。
        赵孟頫在所作《秀石疏林图》中题诗:“石如飞白木如籒,写竹还应八法通,若也有人能会此,须知书画本来同。”此诗正应他的绘画技法,《秀石疏林图》用飞白法画石的纹理结构,以篆法画树干,形神具足,笔精墨妙。是他“书画同源”的主张的具体体现。
        (三)对当时及后来的画坛影响
        以书入画不应该只停留在竹兰古木等有数的几种题材上,以书入画的最好的方式应该是将书法艺术的多种风范充分地体现在所以的绘画表现题材中。尤其是居于主导地位的山水画中,才能实现艺术语言上的变革。元代的王蒙在用笔上最为深厚。在他的《青卞隐居图》中,同时运用了多种皴法,并构成了特有的韵律美。与他形成对比的倪赞,却多用渴笔淡墨,用笔简约、用墨清淡,但却笔笔松活、处处通透。在不经意间显现高超的笔墨造诣。
        元代的画家经历了时代的巨变后,仕人阶层是以平和的心态看待世道人生的。他们无求于世,以自我愉悦的态度进行创作。人生的失落使得外部的色彩对他们失去了诱惑,所以创作上也对色彩失去了兴趣,多数用水墨来创作属于自己的真与美的存在。
        三,赵孟頫的艺术主张对我学习中国画的影响
        (一)学习传统的方式
        首先,一定要熟读画史,其次,对技法的学习很重要,因为。无论有多么高深的艺术境界,最终必将依托笔墨,由心达手再到毛笔最后迹化到宣纸上。传统技法都是前人在大自然中观察提炼而成的,不是靠某一人而是积累多少人的智慧和创造实践,才有今天这样丰富的传统技法。学习古法还要在古法的基础上加以变化,融会贯通。如赵孟頫在《洞庭东山图》中落款讲到其作画吸取前人的长处,再融合自己的想法,以书法入画法,于率真中求洒脱,简括中见丰澹,蕴藉充和,圆活姿媚,不施机巧而妙得自然。
        (二)处理书法与绘画的联系
        “以书入画”是元代画家推陈出新的第一个切入点,也是促使风格演变、形成时代特色的标志之一。书法重在结势,绘画重在图形。结势是在笔画的腾挪使转、起承转合中完成字的间架结构和行气的通贯,而绘画不同,所有的迹划要服从形的需要,最终统一于形象的塑造中。在竹兰中,笔触之美可能很好见到,而山水中的笔触之美是体现在关系中。山水画中的各种用笔是通过整体的形象显示整体的节奏和韵律的。以书入画是要画家的用笔更为灵动,不拘于物体的形象描摹,而是中峰、侧峰并用,直拖横扫、点垛皴擦,湿笔、渴笔互用,秃峰、长峰互用,迹断气连、指腕虚活、收放自如。迹划源于书法却又不同,笔行纸上,一派天机。
        参考文献
        1李铸晋,鹊华秋色——赵孟頫的生平与画艺,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8
        2李珊,赵孟頫“古意”说美学思想形成探析,2014
        3杜哲森,元代绘画史,人民美术出版社,2000
作者简介:姜丹(出生年份1993—)
性别,女?
民族,汉
籍贯,江苏宿迁
职务/职称?无
学历,硕士研究生
研究方向,中国画艺术研究
单位,湖北美术学院
所在湖北省、武汉市、邮编,430060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