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如何提升初中美术审美教学的成效

发表时间:2020/11/17   来源:《文化研究》2020年7月下   作者:蒋志敏
[导读] 现代社会背景之下的美术课程教学指导工作,对学生的审美能力培养有着高标准的要求。

云南省保山市第六中学  蒋志敏   678000

摘要:现代社会背景之下的美术课程教学指导工作,对学生的审美能力培养有着高标准的要求.教师要帮助学生在美术作品学习或欣赏阶段,养成良好的审美观念与学习习惯,用发现美的眼光去看待各类美术学科知识内容,使得美术课程教学更加富有新意,学生的课堂学习体验感提升,对美术作品的认知与理解就会更为深刻。
关键词:浅析 如何提升 初中美术 审美教学成效
        引言:审美教学是一种以培养学生感悟美、欣赏美为目标的教学活动,初中阶段的审美教学不仅可以促进学生形成审美思维,提高审美能力,还能对学生的道德素养提升起到推动作用。现阶段,社会的发展速度不断加快,国家对人才的需求不只是根据成绩的好坏来定论,对其整体能力更为注重。初中美术课程对于学生养成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和健全的思维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影响,这就要求美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创新审美教学的手段,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为学生未来的成长发展奠定基础。
        一、审美教学的意义
        (一)促进学生精神发展
        随着现代学校教育水平的不断进步和发展,学校对提高学生的知识水平和精神水平提出了新的要求。从初中美术的教学效果来看,它在提高学生审美意识和审美能力等方面起着促进作用。审美能力也是精神层面的基本素质之一。因此,教师要重视学生审美水平的提高。
        (二)可以让学生掌握美术知识
        初中美术教育工作者可以在教学过程中促进学生对知识的理解[2]。在初中,学生通常不重视美术学习。因为它不是核心学科.尽管如此,美术课程也包含了学生需要领会的重要知识。因此,通过培养审美能力,学生可以更好地学习重点知识,提高审美水平。
        (三)缓解学生课业压力
        初中阶段的学生课业压力相对较大,其他课程与美术课程相比,会略微显得枯燥和乏味,但是在美术课堂中,美术教师通过图片、视频等形式向学生展示优美的艺术作品,对于学生来说是一种精神上的放松。在充满艺术气息的课堂环境下,可以有效缓解学生的课业压力,让学生在紧张的学习重压之下,能够劳逸结合,对学生接下来的学习起到推动作用。
        二、初中美术审美教学有效策略研究
        (一)更新教学理念,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教师在开展初中美术教学的过程中,要不断更新自己的教学理念,激发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在课堂上,教师要给学生创建轻松的绘画氛围,以此来调动学生学习美术的积极性.教师可以给学生讲述我国美术发展的情况,然后给学生教授一些绘画的基础知识。对那些不爱上美术课的学生,教师可以为他们制订相应的教学计划。比如鉴赏梵高作品《向日葵》的过程中,教师可以为学生讲解这幅作品的创作背景。为了强化渲染效果,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设备播放一些轻音乐,把学生的思维带入到一个特定的教学情境中。


这样学生的思维会异常活跃,对作品有一个更加深入的理解,悟性比较高的学生会与作者产生共鸣。在教学情境的影响下,学生的审美能力可以得到有效提升,对于初中学生的成长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二)注重学生审美想象力的引导
        初中美术对学生认识社会理解社会有一定的帮助。教师要做好初中生的全方位引导,注重培养学生的好奇心与想象力,学生对美术作品欣赏以及绘画创作的兴趣提升,通过想象与理解记忆的途径,初中生的审美能力培养就会更加具备针对性。例如,在讲解“弘扬真善美”这节课时,笔者先在多媒体上展示了名家作品《纺织女》,并以提问的方式让学生描述这幅画的主要特点和构图方式。学生自己欣赏名家作品,体会名家作品的内涵,从中懂得了许多知识。紧接着,笔者讲解作者通过这幅画想要表达的思想感情,为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最后,笔者让学生根据本节课所学内容,自己创作一幅弘扬真善美的作品,并邀请几个学生上台展示,大家共欣赏、同学习。
         (三)紧贴生活实际,培养学生审美核心素养
        美术作为一种艺术表达形式,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广泛出现。每一件艺术品的诞生都离不开生活的启发,所以在初中美术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该联系生活实际,将生活元素与课堂内容相融合,引导学生发现日常生活中存在的自然之美,从而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同时,教师还要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让学生在艺术的熏陶下,树立高尚的道德素养,形成优良的道德观念。以艺术促进德育素养,真正实现提升审美教育的目标,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
       (四)注重学生审美情感引导,调动学生的审美感受
        教师要认识到艺术欣赏本身就是较为主观的内容,要给学生提供一定的思维自由性,帮助学生认识到艺术作品与社会实践之间的紧密联系。当然在进行作品赏析的过程中,不同学生在文化基础、成长背景等方面存在一定的差异性,所以对同一作品的赏析很有可能会出现不一样的审美感受,并且学生在课堂之中会有很强烈的表达欲望.例如:在欣赏七年级上册第九课法国著名画家夏尔丹的《铜壶》这幅作品时,学生起初是不明白这幅画为什么这么粗糙与16~17世纪的荷兰静物画不同,此时美术教师需要利用美术专业语言帮助学生体会作品中的色彩、线条以及结构相应的内容,不同作品的绘画创作基调不同,将历史与美术融合,抑或是将哲学思想与美术学科进行融合,都能够帮助学生看清不同的历史文化背景之下,经典作品对一个时代的影响,此时的审美能力拓展更加富有启迪意义。
        结束语
        总之,教师在为初中学生讲解美术知识时,一定要以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为重点。教师只有自己意识到审美的重要作用,才能把它科学地、适当地应用于课堂教育中。教师应利用生活课堂、趣味课堂及激发创造力、想象力等方法让学生在学习美术时提高审美,掌握重点知识,获得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白朗县中学扎西顿珠.浅析如何提升初中美术审美教学的成效[N].西藏日报(汉),2020-10-23(005).
[2]田为然.初中美术审美教学有效策略探究[J].才智,2020(18):154.
[3]陶蓓.谈初中美术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J].才智,2019(25):65.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