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合作学习

发表时间:2020/11/17   来源:《中国教师》2020年11月   作者:王少峰
[导读] 高中数学知识难度大,固有教学模式缺乏探究性,使得学生与教师之间不能有效交流,导致数学教学常常做无用功。而合作学习则是当前教育改革提倡的方式,它能够保证学生在课堂上的核心地位,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数学活动,积极交流与探讨,通过相互启发,提高创造思维能力、团结互助意识。本文结合高中数学教学的实际状况,分析教学变革中实施合作学习的必要性,并对实践操作中所遇到的问题进行浅谈,提出合理的建议和策略。

王少峰   青海省西宁市第十四中学
【摘要】高中数学知识难度大,固有教学模式缺乏探究性,使得学生与教师之间不能有效交流,导致数学教学常常做无用功。而合作学习则是当前教育改革提倡的方式,它能够保证学生在课堂上的核心地位,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数学活动,积极交流与探讨,通过相互启发,提高创造思维能力、团结互助意识。本文结合高中数学教学的实际状况,分析教学变革中实施合作学习的必要性,并对实践操作中所遇到的问题进行浅谈,提出合理的建议和策略。
【关键词】高中数学;合作学习;必要性;策略
中图分类号:G688.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1672-2051(2020)11-024-01

        合作学习是在高中数学新课改中积极倡导的学习方式,小组合作学习让学生取长补短、具有发展人际交往的良好关系,使得学生人格健全发展。当前在课堂教学中应用此方法的教师日益增多。在新课改的指导下,学生经过在知识产生过程的小组合作学习中,学生以个体的形式积极地提出问题,并民主自由地分享学习经验。作为一种新型学习方式的小组合作学习,需要广大教育工作者持续性地深入研究,从而探索出行之有效的合作学习的方式方法。
        一、实施合作学习的必要性
        新课改过程中各个课程都在寻找更为有效的教学方法,合作学习的教学方式一直被数学课堂所青睐,尤其是高中数学,由于抽象知识点相对较多,对于学生思维能力要求高。引入合作学习机制,可以改变学生被动的学习现状,在任务和目标的支配下,激发学生的好胜心,从而主动参与学习,在探究中增强认知,训练思维,获取数学知识,满足求知欲。具体地说,合作学习就是把数学问题的探究交给学生,教师公布任务,学生在组内交流对问题的看法,说说自己是如何思考的,提出解决问题的建议,或者将质疑说出来,共同探寻解决对策。在这个过程中,通过交流和探讨实现对学生的启发,并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和积累知识,提高综合能力,最终完成合作任务。另外,教师在学生合作学习之时应该随时观察,穿梭在各个小组中,除了要听取学生讨论外,还应在其需要帮助时给予指导,纠正其思考方面的错误,引导学生互帮互助,在紧张且和谐的氛围中完成合作任务,提高探究问题的效率,养成合作意识,逐渐具备团队精神,提高沟通与处理人际关系的能力,达到品质与思想教育的目的。总之,合作学习开放性强,数学课堂采用这种模式,学生思维会更加自由,而且在相互倾听与交流中不同思维必定会擦出火花,从而提高学生的创造力,帮助其学会从各个视角看待与分析问题,寻求不同解决问题的方法,最终完成在教学中推进学生的全面发展的教学目标。
        二、高中数学教学中合作学习的实施策略
        (一)科学合理的划分合作学习小组
        在高中数学教学中实施合作学习,首先要科学合理的划分合作学习小组。


这是开展合作学习的关键,保障组员分配具有层次性,每一个学习小组的整体学习水平是差不多的,这样保障小组对比的公平性,有利于展开小组间的竞争性学习。每一个小组都设置层次不同的学生,实现知识的共享。不同层次的学生被分配到一个学习小组中,还能够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高中数学本身难度就很大,学生之间存在的差异也比较大,将优等生,中等生,差等生组成学习小组,让学生相互促进,相互带动,会极大的提升学习的积极性。
        (二)合理设计合作学习的内容
        高中数学有很多知识点是不太适合学生合作学习的,因为一些理论性比较强的知识点,学生难以初中学习过的知识点来解决题目。比如说抽象函数,学生在学习抽象函数之前根本就不知道抽象函数是什么,更别说合作去解决抽象函数的问题了,所以教师应该根据课本内容合理的设计好学生合作学习内容,不能让合作学习流于形式。例如在学习立体几何就可以通过小组合作学习来解决实际问题,学生小学时候就开始接触几何图形,几何图像,当几何变成立体几何的时候,学生也有办法通过实际操作去做一个立体的模型,来观察总结出相关的立体知识。除此之外,还有函数与不等式,初中的时候就已经接触过函数了,现在函数有了定义域,教师在一旁指导,便很容易画出在某个固定定义域的函数图像,这样结合问题的条件,更容易解决函数问题。
        (三)准确把握合作学习的时机
        在开展高中数学合作学习时,课堂教学的时间相对比较有限,教师能够给学生留下的让学生进行自由讨论的时间非常少。在对学生分组之后,要求数学教师应明确其教学安排,科学设计所要合作的知识点与问题等,引导学生适时开展合作学习。同时,教师不能滥用合作学习策略,应准确把握合作学习的时机,重点针对一些重难点问题展开合作学习,不断提升合作学习的实效,进而增强该学科教学效果。比如,在学习立体几何有关知识时,教师可以选择运用多种辅助线的方式,帮助学生更好的解题,也可以选择利用空间直角坐标系等方法解答相关问题。通过该种方式,不同数学水平的学生,学习立体几何有关知识时,更加容易结合自身实际,合理进行选择。而对于函数和不等式等方面的知识进行讨论学习时,应合理的进行安排,在题干中进行公布。在课堂学习时,可以公布部分问题内容,以节约时间,促使学习思维更加的多样化。在此之后,通过开展合作学习,梳理解题的每一个步骤,然后由组员选择一个组长,将合作学习答案公布出来,由教师对其进行科学的总结评价,进而促使组内合作学习向组间转变。通过该种方式,取长补短以提升教学实效,帮助学生更好的掌握数学知识点。而在合作学习之前,教师需要对学生合作学习的思想进行一定的指引,以纠正学生对于合作学习所产生的认识误区等,有效防止学生合作学习积极性不高等问题的出现,促使学生学习动力更加强大,学习热情更加充沛,合作学习因此也更加的高效。
        结语:
        总之,高中是学生学习的关键阶段,教师围绕学生实施合作学习可以帮助其以更好的状态参与到知识的学习中,对学生未来的发展必将产生深远的影响。
参考文献
[1]林主树.高中艺体生数学建模素养落实策略[J].华夏教师,2020(19):30-31.
[2]游含启.核心素养下的数学解题策略[J].华夏教师,2020(19):62-63.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