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改形势下以思维训练为核心的高中语文教学改革新思路

发表时间:2020/11/17   来源:《中国教师》2020年12月   作者:龚伦斌
[导读] 在新课改背景下,高中语文已不再是单纯的“照本宣科”,应该在夯实基础知识的同时进行语文思维的培养。老师应该在新课改的要求下,在传统教学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创新,采用多元化教学方法,引导学生自主思考,形成良好的语文思维习惯,并在教学的过程中,重视学生辩证思维的培养,激发其学习兴趣,增强其逻辑思维能力,从而更高效的提高其语文思维能力。

龚伦斌    湖北省恩施市第二中学  445000
【摘要】在新课改背景下,高中语文已不再是单纯的“照本宣科”,应该在夯实基础知识的同时进行语文思维的培养。老师应该在新课改的要求下,在传统教学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创新,采用多元化教学方法,引导学生自主思考,形成良好的语文思维习惯,并在教学的过程中,重视学生辩证思维的培养,激发其学习兴趣,增强其逻辑思维能力,从而更高效的提高其语文思维能力。
【关键词】高中语文;课堂教学;思维训练;教学策略;能力培养
中图分类号:G688.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1672-2051(2020)12-023-01

        随着新课改的深入与发展,语文教育需要更多的创造精神与创造能力的人才。如果想要培养适应社会发展的应用型人才,就需要改变以往的传统教学模式,转换教学思维,开放学生的思维,培养符合社会发展的新型人才。而求异思维作为一种多方面见解、多角度思考的一种思维,它在语文教学中的运用起着非常大的作用。在思维活动教学中,思维主体可以采用发散、比较与逆向的方式对相关问题进行思考。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引入求异思维有利于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效果、丰富语文教师的教学内容、完善语文教学环节、培养中学生的相关创新思维能力,最终能够得到全面提升中学生语文素养的目的,这有着积极意义。
        一、合理转变教师陈旧的教学观念,培养教师积极乐观的教学态度
        教师是教学活动的主导者。语文教师的职业认知水平、教育教学观念与学生语文思维的培养息息相关。首先,高中阶段的学生身负高考重任,部分语文教师受应试教育观念影响程度较深,对创新形式教学模式的开发不够重视,对学生语文学习兴趣的培养不够重视,课堂教学氛围严肃、刻板,无法有效培养学生的语文思维;其次,部分教师将语文教学作为一项日常工作来完成,相对机械、重复,学生将语文课程作为一项任务来完成,较为被动、消极,教师与学生间的互动和沟通相对匮乏。鉴于此,语文教师应转变传统的语文教学观念,合理转换个人的心理角色定位,培养积极向上、科学乐观的教学态度,加强自身学习;其次,学校领导及相关管理层应注重学生语文思维的培养,为语文教师提供更多交流和学习的机会,促使教师不断汲取新的教学理念,有效实践于语文教学过程中,增强学生的创新思维意识。
        二、充分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性,营造轻松、灵动的课堂教学氛围
        高中生是身心发展成熟的有机个体,有着丰富的内心情感和体验。语文教师在进行语文教学时应该充分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性表现,尊重学生认知、思维和心理特征的不同,进行课堂教学氛围的营造,使学生在轻松、自由的教学环境中循序渐进地提高语文思维水平。生活化情境创设的教学模式在日常的语文教学实践中收获了良好的效果和评价。以司马迁的《鸿门宴》一文的学习为例进行分析:首先,教师可以安排学生在多媒体教室上课,为学生呈现电视剧《三国演义》里有关“鸿门宴”的经典视频片段,让学生初步了解课文背景——司马迁及刘、项楚汉相争的基本史实;其次,教师巧妙地将课堂教学内容导入,学生将视频与课文内容有机结合起来,妙趣横生的多维度、动态教学环境使学生对教材内容充满了探究学习的欲望;随后,教师以课文内容为基础,帮助学生梳理文章思路,并提出相关的问题思考,如造成项羽悲剧的性格原因是什么。


文章是如何通过个性化语言和动作的描写刻画人物形象的,以刘邦、项羽为例简单谈谈;另外,教师还可以组织学生进行有趣的情境角色扮演,学生可以分别扮演项羽、项伯、亚父、刘邦、张良、樊哙等角色进行情境对话,进一步熟悉课文内容的同时,培养了学生自主探究文学作品的良好的思维习惯。
        三、重引导,培养自主思考,形成探索性思维方式
        对于高中语文而言,已经从简单的景物描述到情感的升华。新课标中,高中语文教材所选择的作品,通常都是作者对个人的生活、情感以及社会现象的思考。所以,在高中语文的实践教学中,老师应该重视对学生的思维引导。在进行讲解的过程中,重视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学生的思维往往是比较活跃的,但是因学生个人的情感经历、社会阅历的限制,往往给出一些“无厘头”的见解,这个时候,老师应该给予学生充分表达自己观点的机会,并对其进行思维上的引导。同时,在讲解的过程中,还应该重视开放性发问形式,并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例如,在《再别康桥》的教学过程中,所提到的云彩、河畔的金柳、青荇等场景都描绘了作者的康桥依依惜别的深情。在用语言描绘的一幅幅流动的画面,构成了一处处美妙的意境中,学生可以对作者的思想和感受有更深的理解,然后进一步提问。在这种讨论的氛围中,学生可以更好地感受作者语言轻盈柔和,用虚实相间的手法,细致入微地将诗人对康桥的爱恋,对往昔生活的怀念,对眼前的无可奈何的离愁,表现得真挚、浓郁、隽永。在老师的引导之下,学生主动进行思考、想象和感受,可以使学生更加深刻的理解诗歌所表达的情感。
        四、多元化教学,培养学生的辩证思维、逻辑思维
        作为高中学生,不管是年龄合适知识相比小学、初中都有了一定的成长,而且其思维的发展趋于成熟。老师可以采用多元化教学方式,培养学生的语文思维能力,从而提高学生的看待问题的辩证性思维方式,引导学生对课文进行多角度思考,并且引导学生在思考的过程中将作者的时代背景以及作者所处的环境等加入其中,站在客观角度进行思考和分析。辩证的思维方式,多角度的思考可以有效的提高学生的语文思维能力,并养成良好的思考习惯,进而提高学生的语文应用能力。例如,老师在进行教学的过程中,可以组织辩论赛,让学生在学习的基础上,对问题的背景知识进行搜集,并形成具有一定逻辑的论述,不仅拓宽了知识面,还培养了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从而提高学生的语文思维水平;同时老师还可以将学生以“小组”的形式进行分组学习,以小组讨论的形式进行教学,可以让叙述各抒己见,积极的表达自己的看法和见解,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还可以增强学生对课文的思考,从而达到培养学生语文思维的目的。
        总而言之,在当下我国经济发展迅速,学习好语文科目是必然的趋势。在现在整个趋势下来说,语文科目对于我国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来讲都是十分重要的,它可以为我国创造出更多的人才,进而推动整个社会的发展进步。但与此同时,语文科目的教学中也存在着一些漏洞,这都是需要各位教育工作者和各个学校用心去管理,做好问题的相应解决方式,保障教学的质量,增加教学的有效性,使得教学过程中同学们可以学好语文,提高语文的思维能力,将来为祖国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参考文献
[1]傅健.如何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学习内驱力[J].语文教学通讯,D刊(学术刊),2016,(12).
[2]宋建梅.高中语文教学中开展求异思维教育的探讨[J].中国校外教育,2016,(33).
[3]朱柿林.谈高中语文教学中创新思维能力培养的策略[J].中国校外教育,2016,(33).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