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学生阅读习惯的训练,打造初中语文高效阅读课堂

发表时间:2020/11/17   来源:《中国教师》2020年12月   作者:黎苗
[导读] 语文课教学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是培养学生阅读能力和良好的阅读习惯。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良好的阅读习惯是最基本的。重要的途径是课堂阅读教学中的学生实践,在阅读实践中,引导学生积极参加听、说、读、写,重视交给学生读书的方法,是教师明确的目标,和重要的任务。它是培养良好阅读习惯的基础,是学生阅读的保障,也是学生理解文章的关键。

黎苗    湖北省巴东县清太坪镇民族初级中学  444327
【摘要】语文课教学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是培养学生阅读能力和良好的阅读习惯。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良好的阅读习惯是最基本的。重要的途径是课堂阅读教学中的学生实践,在阅读实践中,引导学生积极参加听、说、读、写,重视交给学生读书的方法,是教师明确的目标,和重要的任务。它是培养良好阅读习惯的基础,是学生阅读的保障,也是学生理解文章的关键。
【关键词】初中语文;阅读教学;阅读能力;培养策略
中图分类号:G688.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1672-2051(2020)12-029-02

        语文是初中阶段一门非常重要的课程。初中语文新课程标准中提出,阅读能力是需要加强的一种重要能力。阅读能力作为学生发展的必备技能之一,指的是人们对书面语言的阅读、理解能力。语文阅读是初中语文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很大程度上体现着学生的语文水平。因此,教师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必须重视对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坚持阅读训练,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激发学生语文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不断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一、优化阅读预习技巧,培养学生整体感知的阅读习惯
        预习是培养学生阅读自学能力的一种重要方法,是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重要一环。很大一部分小学生不会预习,我就把预习阅读引入课堂,集中上好预习阅读指导课,教给学生预习方法:1.读熟课文,要求达到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2.边读边想,读后能比较准确地回答出课文的主要内容;3.要借助字典认字,理解词语;4.读后感知课文内容的妙处。如在教学《我的战友邱少云》一课时,让学生按上述预习方法,学习课文,让学生熟读课文,说出课文主要内容,并借助字典认字,理解纹丝不动等词语,把不理解的句子划上记号,再让学生回顾刚才的学习过程,让学生自己归纳出预习的方法和步骤。随着阅读训练项目的一步步落实,对学生的预习阅读要求也相应提高,在上述训练的基础上,再给学生布置方向性预习提纲,使预习阅读由扶向放过渡。学生课前做了充分预习,不仅提高了教的效果,也为学生进行大量阅读创造了条件,而且学生通过预习阅读,掌握了预习方法和步骤,提高了阅读自学能力,使阅读训练有了一个很好的开端。
        二、训练学生的阅读感悟能力,养成良好的阅读思维习惯
        语言是表情达意的工具。理解语言,不仅要理解语言所表达的具体内容,还要体会蕴含在语言中的感情,特别是作者不直接表达的、比较含蓄的情感。因此,感悟作品,对学生来说也是极为重要的。如《狼牙山五壮士》一课教学中,我课前播放《狼牙山五壮士》的影视片,创设情景,让学生入情入境,从而激起学习课文的兴趣。在引导学生细读第一段时,抓住人物的形象品词品句,先读出感受再读出情感,从而体会作者是如何表现人物高大形象,然后把作者的感悟转化为学生自己的感悟。这样,教师通过引导学生感悟课文内容,加深了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从而提高了学生的理解能力和阅读水平。
        叶圣陶先生曾说:“多读作品,多训练语感,必将能驾驭文字。”我们语文教学应“读”占鳌头,给学生充分的时间读书,让他们在读中理解,读中感悟,读中抒情,让他们真正成为阅读学习的主角。语文的学习是长期的,贯穿一生的,学之有道,则能事半功倍,合理地阅读,正确地阅读,能有效地促进学习,培养学生的优良品质。也就是说,阅读让学生插上了腾飞的翅膀,就让我们共同努力,带着学生在书海里畅游吧。
        三、指导学生精读课文,体会文章的意境,训练良好的阅读理解习惯
        学生精读课文的过程,是学生揣摩运用的过程,是学生使课文的语言、结构形式,表达方式等储存在头脑中的过程,在这一活动中,我根据文章的体裁特点针对学生的实际个性特点,采取自发和引导相结合的原则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


如在学习《我的叔叔于勒》这篇文章时,文章一开始交代时间、地点、人物的家境有什么作用?父亲永不变更的话在文章中起到了什么作用?运用插叙交代于勒成为全家恐怖的原因有什么作用?到哲尔赛岛去游玩,遇到于勒时,父母有什么表现?提问时,让学生找出原文中的内容反复阅读,达到理解并做批注,学生认识规律有感性上升到理性,由具体到抽象再回到更好的具体,学生在自学过程中,由于问题的导入,把盲目变为有目的有条理的学习,自学能力有了跳跃式的提高,阅读能力也得到了培养,最后在细读文章时让学生找出环境描写的句子,评析作用。小说的环境描写包括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这篇文章自然环境描写有两处,一处是去哲尔赛岛时的片段“我们上了轮船,离开栈桥,在一片平静的好似绿色大理石桌面的海上驶向远处”,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形象生动地描写了海上景色的明丽,烘托出人物快活而骄傲的心情,于勒就要带一大笔钱回来了,一家人可以体面的生活了,这为下文遇见于勒后,情绪的变化做了铺垫。另一处是回来时的片段“在我们面前,天边远处仿佛有一片紫色的阴影从海里钻出来。那就是哲尔赛岛了”描绘了天边远处的景象,烘托出人物失望沮丧的心情,与刚上船时的描写形成了鲜明对比。此外还有社会环境的描写“人们按照当时的惯例,把他送上从勒阿弗尔到纽约的商船,打发他到美洲去。”“惯例”一词,表明人们处理像于勒一样的人的一贯做法,揭示了当时的社会环境。人与人之间只重金钱,不重亲情。对人物的语言、神态、动作、细节的描写,也是精读课文时做摘抄的内容,通过阅读可以理解感悟运用到写作中,对文章进行扩写,想象菲利普夫妇如果见到有钱的于勒会有什么语言、动作、心理的变化。或者联系个人思想实际写心得体会。这样做不仅丰富了学生的词汇。培养了语言表达能力,补充了学生作文材料的不足,还使学生在思想上得到不断净化、升华,做到学有所得,学有所用。
        四、开展丰富多彩的阅读实践活动,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文阅读习惯
        1.晨间阅读”活动。教师每天组织学生进行晨间阅读活动,形式有作家作品介绍、诵读点评、故事会、演讲比赛、读书心得等。
        2.“电视文艺”活动。许多电视频道,如央视科教频道、央视第4频道、教育频道、央视少儿频道等,每天中午或每周周末都在播放“读书”栏目、“子午书简”栏目、“百家讲坛”栏目、“文学宝库”栏目等,短短的10多分钟播放,里边有许多精典的名著选读。利用电视这一媒体,组织学生自主选择喜爱的读书栏目进行观看,做好观看记录或写出心得体会。
        3.“好书推荐”活动。在本班教室内创建“流动书柜”,书柜旁边的墙角精心设计“好书推荐”,可由老师或学生及时把近期看到的最新好书或自己喜爱的图书题目、内容梗概和精彩看点向大家进行推荐,供同学们参考阅读。“班级书柜”连接着学校图书馆和家庭书柜,一方面由“图书管理员”从学校图书室统一借出图书,定时更换图书内容;另一方面经常把同学们自己的好书放在这里与大家一起分享,让有限的图书在班上同学之间流动起来,达到“提供一本,阅读一批”的目的。
        4.每周“与名著有约”活动。每周固定一节自习课让学生进行自主阅读、专题研讨、座谈互动、做读书札记、做阅读卡和研究报告。课后由组长进行记录和评价,每月进行奖励和展示。
        5.“读书专题”活动。充分利用艺术活动课、班队活动课广泛开展主题读书活动,通过读书报告会、专题研讨会、演讲比赛和诗朗诵、辩论会、舞台剧等形式,让学生在接受艺术熏陶的同时,从中获得读书带来的无穷乐趣。
        总之,语文是人们沟通、交流的重要工具,生活中关键性的内容.国国民从出生开始就已经在学习语文,而不是在进入幼儿园、小学以后才开始的学习.分大学也有开设语文教育。在初中阶段,文是很关键、很重要的科目.文学习方法非常多,高效、快速学习语文知识能够提高学生的语文成绩、语文能力。学生在阅读环节获得知识。阅读优点非常突出,可以帮助学生拓展视野,增长知识,教给学生相应的能力与技巧。这样学生在遇到问题的时候就有了参考点。为了让学生具备这样的能力,平时需要重视阅读,让学生养成良好阅读习惯,在阅读中思考,反思人生,形成正确人生理念。
参考文献
[1]罗忠明培养阅读习惯,提高阅读实效——谈提高中学语文阅读教学的策略[J].课程教育研究,2019,(23),84-85.
[2]魏艺瑶中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阅读习惯的思考[J].科学咨询(科技?管理),2019,(05),99.
[3]刘娟文明浅谈初中语文教学中学生阅读习惯的培养措施[J].课程教育研究,2019,(08),96.
[4]方小梅新课改环境中的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优化技巧[J].文教资料,2018,(29),35-36.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