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电一体化中职教育的双向管理教学 孙梦佳

发表时间:2020/11/17   来源:《中国教师》2020年12月   作者:孙梦佳
[导读] 机电一体化是当前一门较为重要的技术之一,在实际的使用过程中具有较为广泛的使用空间,而双向管理即是在相互的控制体系当中完成双向的处理和控制,通过相互促进与互相催化的管理方式,能够最终达到良性循环的管理办法,在当前的中职教学过程中,将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作为相互促进与管理的方法,让其最大程度的符合当前的实际使用需求,同时更好的提升有关的教学效率,综合的保证教学质量的全面的提高。

孙梦佳     湖北东风汽车技师学院
【摘要】机电一体化是当前一门较为重要的技术之一,在实际的使用过程中具有较为广泛的使用空间,而双向管理即是在相互的控制体系当中完成双向的处理和控制,通过相互促进与互相催化的管理方式,能够最终达到良性循环的管理办法,在当前的中职教学过程中,将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作为相互促进与管理的方法,让其最大程度的符合当前的实际使用需求,同时更好的提升有关的教学效率,综合的保证教学质量的全面的提高。
【关键词】机电一体化;中职教育;双向管理
中图分类号:G688.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1672-2051(2020)12-161-01

        引言:当前的中职教学过程中,由于学生多是基础教育过程中的“双差生”,所以学生就不会更好的参与到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在当前的机电一体化教学过程中,教师为了能够更好的保证当前的教学质量提升,所以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开始使用双向管理方式,针对学生的理论基础较差的因素进行全面的改变,同时完成相关的实践操作能力提高,综合的考虑其存在的有关因素,全面的提升整体的教学效果,最大程度的让其可以满足实际的发展需求,并且教师应当更好合理的完成创新规划,以此保证整体的效果提升。
        1、主要问题
        1.1教材、教学设备落后
        据了解,中职院校教育基础最薄弱的环节就是职业教育的教材建设,这大大降低了教师的教学质量和学生的育才作用。教材中都有普遍的一个问题,就是内容跟不上现代科技的发展,而且机电一体化的材料大多偏离实际,偏于理论,不能跟上时代科技发展的脚步,而且各种教材的出版时间不同,也会出现理论知识介绍上有较大差异。当教学中出现这些问题,传授知识就受到了很大阻碍,而且由于条件限制,并不能进行许多实际操作,从而不能亲手验证这些问题,导致学生对所学的知识一知半解甚至不了解。最终学生对学习失去兴趣,严重影响了教学质量。目前,很多需要动手操作的实践基地大部分中职学校没有配备建设,这是机电一体化中职教育的软肋,假使存在着这些教研基地,比如说车铣刨磨技术车间,车间的仪器十分落后,即使同学们认真掌握了设备的运维,学会的仪器也是被主流市场所淘汰的。
        1.2课程设置不合理
        实践和理论不能完美结合,以及师资力量较差、教学中创新能力较差,是我国中专学校课程安排中的主要问题。在日益发展的现代化社会,科学技术的发展推动着各种技术的发展及相互融合,机械及电气的融合更是日新月异,而机电一体化的迅速发展和中职院校的师资力量不足以及教学结构系统不完善就导致了课程设置的极度不合理,与科学技术的发展不相符,从而导致人才流失和资源浪费。要想改变现状,就要认真找出原因,找出其中的关键环节,抓牢补牢。脱离实践的课程设置,忽略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在机电一体化从业人员数量有很大缺口的今天,毕业学员仍然就业难。
        1.3教师团队力量薄弱
        由于机电一体化专业的独特性,大大限制了校园内专业教师的数量。目前中职院校的机电一体化教师队伍相对薄弱。一些理论教师其实践操作制能力不足,而一些实践教师其理论知识相对不足。


同时由于条件的限,一些教师不能进一步的进行学习和培养,导致教师的教授的内容和知识与社会产生巨大的差别,进而导致了学生在毕业之后不能适应社会的情况发生。
        2、解决措施
        2.1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学课设置
        设应置注重实践,强调实践,在实践中积累经验。在定教学大纲时,应注重最基础的理论知识和最后的实践操作,不强调中间部分内容。再根据学生所学的具体专业进行具体重点教学。根据就业需求,进行重点学科教育。开设多媒体实践基地,尽可能的把在课堂上讲述的知识拿到实践中心以实例的方式进行讲解。做到“设备在手中转,原理在脑中走”,最大化提升学员把理论知识与实际工作想结合的能力,即使设备换了新的外貌,有了新的称号,仍然能较快速的了解并掌握要领。专业化模块的课程设置就是以学生毕业即将要就业的岗位进行的专业导向培训。在条件许可的情况下,尽可能在校期间完善专业化模块的课程设置。由于学生有不同的固有特质,所以教师分配给各小组学生的任务也是不同的。每个同学有专项擅长的方向,教师在深入了解每位同学的优劣势基础上,根据同学们擅长的方向进行不同学习工作任务的分配。而且,每位同学所处的专业不同,所以学到的专业知识不同,那么教师下发的课题也应该根据专业分为不同类别。
        2.2寻找途径更新教育资源
        从对学校的来说,学校可以节约资金,得到资金援助,解决设备更新需求带来的困境。而从企业的利益来说,中职学校可以当做企业的一个人才培养基地,培养出来的人才也就更合企业的发展需要,解决了主要两方面问题,一方面是人才短缺,另一方面是人才不符合企业的要求,甚至在一定程度上保证了企业新员工的生产效率。部分企业也可以和学校采取不同渠道的合作,比如说把一部分生产车间放进学校的课堂里。
        2.3多元化专业方向
        中职教育要想培养出具有高职业素养、高职业技能的人才,除了要保持自身的教学特色之后还要积极的结合中职院校自身的教育特色设立多专范业围化的方向。现阶段,中职院校机电一体化的毕业生面对的问题是就业广但工作针对性较强的矛盾,为解决上述中的问题可将机电一体化专业设置成以下几个专业化方向:机械、电子、液(气)压一体化技术。通过式这,些并专把业不课同程爱的好设的置同,学能分针流对到性各的个在岗教位学中时,尽间最内大完力善量学的生挖的掘专学业生思潜考能模。
        2.4加大专业教师队伍建设
        在学生的培养的过程中,教师队伍是保证学生培养完成和完成质量的训生产重。二管要是理一和当环企中。一业。三是合是通作鼓过,励直举老接办师派各参教类与师培各到训类企班科业,研聘生项请产目高中,在级实实工地践程参中人观锻员,炼参为教与教师到师的企进能业行力的培。
        3、总结
        机电一体化产业链对于整个中国工业进程来说是十分重要的,我国急切需要这方面人才,对中职机电一体化教育的要求越来越高。我们应在教学过程中,不断发现、寻找现存的不足。从“理论-实践”双向管理角度来优化课程的设置,多渠道并行的方式提升整体素质教育水平,让中职机电一体化学员在毕业后能够委以重任,完成国家对学生技能水平的要求,在社会实践工作中扮演有担当、有本领、有激情的突出角色。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