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洪香
重庆市巫山县大昌小学 重庆巫山404707
摘要:德育是小学教学中不可或缺的一项教育活动。尤其是在提倡学生素质全面发展、品德修养为先的新时代,德育的教学更显重要。在新时代开展小学德育教学,教师要善于将德育相关知识理念与实际生活结合起来,通过理论与实际的互相印证,让教学更加形象生动;教师应将课堂教学与课外实践相结合,通过对德育理念的实际体验活动,加深对德育重要性与必要性的认识;教师还要将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统一起来,在家庭与学校的互动交流中,对学生进行更全面的德育教学。
关键词:德育;小学德育;新时代德育;德育教学
小学阶段是学生学习各种知识、观念的基础教育阶段,对以后初中、高中、大学阶段的学习及整个人生有基础性的作用。以思想、品德、道德等为主要内容的德育对人的一生有非常重要的影响。因此,在新时代的小学教育中,德育工作的开展是极为必要的。小学德育教学需要通过一定的路径展开。好的教学路径与方式可以让小学德育的教学有更理想的效果。本文探讨了理论知识与实际生活相结合、课堂教学与课外实践相结合、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相结合三个小学德育的开展路径。
1.理论知识与实际生活相结合
对小学生来说,德育教学中的一些观念是比较抽象的。在教师的要求下,他们会践行德育所要求的乐于助人、团结友善等行为,但可能并不是真正的理解。如果不能从心理上接受德育的理念,那德育的培养将是效果低下的。因此,在开展小学德育教学时,教师要注意将理论知识与实际生活相结合,用现实中的生活实例来进行德育理论观点的具象性传递,让学生能够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加深对德育知识与观念的理解。从生活实例中开展对小学生的思想品德等的教学,有利于学生将总结于现实生活的德育观点运用到现实生活中去,从而让德育教学的课堂效果与实际效果变得更好。
例如,在传达“要有奉献精神”这一德育内容时,简单的观念灌输达到的效果微乎其微,不能让小学生对内容产生兴趣,反而会让小学生充满疲劳感与厌烦感。教师应结合生活中的具体事例,将“要有奉献精神”的理念通过活生生的例子传达出来,让学生在如同听故事的过程中了解“要有奉献精神”的真正内涵。比如,教师可以举这样一个例子:某班的一位同学不仅自己学习成绩优秀,而且乐于帮助学习成绩不好的同学,在平时的班级劳动中,总是劳动最多的人,为班级做了非常多的贡献,并且不骄不躁,为人非常平和,因此受到了表扬,得到了学校、教师及同学们的一致认可。通过这样一个简单的生活实例,学生们就可以很清楚地了解什么是奉献精神,为什么要有奉献精神了。
2.课堂教学与课外实践相结合
德育是学校教育体系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小学课堂教学上,教师必须要注重对德育的教学,这是当下教育的基本要求。课堂教学有利于德育观念有组织有计划的系统的传授,对小学生对德育知识的整体性把握与系统性学习是大有裨益的。
但是,德育是一种比较特殊的教育类型。与普通的文化课不同,思想、道德、品质等的教育具有更强的理论性,更为注重的是对人们的心理影响和在实际生活中的体现与应用。在进行德育的课堂教学外,开展课外的生活实践活动对培养小学生德育能力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传授了一些德育理论观念后,教师应及时开展相应的实践活动,让学生在课堂教学与课外实践的结合中,更全面地认识德育,增强他们将德育理念践行于实际生活的观念,从而让德育教学的效果更好。
例如,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参观当地的革命纪念馆,在亲身体验的参观活动中,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精神的教育。教师也可以组织学生进行献爱心活动,帮助养老院的老人打扫卫生,给他们表演节目,或者是组织小学生进行各种义务劳动,帮助环卫工人清洁、美化城市的环境等。教师还可以模拟生活中的反面事例,让学生从事件中感受道德品质的重要性,从而增强他们进行德育学习的认识。如在组织学生体验乘坐公共汽车时,教师可以让几位同学故意不遵守纪律,在公交车上车口插队拥挤,导致上车秩序混乱,严重影响了公交车的正常发车。通过这一反面案例,学生们可以深刻感受到每个人都拥有良好道德、品质的重要性及德育教育的必要性。
3.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相结合
学校教育是教育体系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因此,提到德育培养,许多人认为理所应当的由学校承担。在新时代,家庭在学生学习中的作用越来越突出,尤其是对德育的学习而言。家庭环境的好坏对德育的影响是显而易见的。家庭氛围和睦,父母道德修养良好,对小学生道德行为会有更好的影响。因此,对小学生进行德育教育,仅仅依靠学校教育是远远不够的,一定要充分认识家庭教育的作用,注重将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相结合。只有做好家庭与学校两方面的沟通,让小学生无论是在学校还是在家中,都能受到应有的德育教育与行为监督,才能更高效快速地提升学生的德育水平。
因此,在小学生的德育教学中,教师要与学生家长密切合作,及时就孩子的思想品德问题进行沟通交流。教师可以通过开展以道德教育为中心的主题班会的形式,将学生父母集中到学校,讲解关于德育教育在新时代的重要作用,让父母重视自己孩子的德育问题,做好日常生活中的培养与监督。另外,教师还可以通过家访的形式,对单个学生的思想情况及学生的家庭情况进行及时了解,以便有针对性的开展对该学生的德育教学。尤其是对那些在学校里道德行为表现较差的学生,教师一定要及时进行家访,就孩子最近的表现与家长沟通,以便寻找到学生思想道德问题的根源,从而对学生的思想道德等进行更好的培养。
结束语:
总之,小学生是最美的花朵、祖国的未来。只有拥有良好的思想品德,小学生才能真正成长为一个对国家社会有用的人才。因此,小学德育教学尤为重要。在新时代开展小学德育教学工作,教师要摒弃只重文化课程的传统教学观念,在充分认识德育在小学教学中的重要性的基础上,将小学生所要学习的德育知识、相关理念等传授给他们。在德育知识理念的传授过程中,教师还要创新利用多样的教学路径,加强课堂理论教学与课外实际体验的结合,注重家庭的作用,不断提升小学德育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蒋有龙.新时代小学德育的开展路径[J].西部素质教育,2019(10):60.
[2]黄宏,冯宪红.新时代背景下小学德育管理的有效路径[J].学周刊,2020,(26):165-166.
[3]周航.基于新时代背景下的小学德育管理探索[J].求学.2020,(19):53-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