刍议新形势下小学德育教学的有效性教学策略

发表时间:2020/11/13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0年7月21期   作者:  钟巧贤
[导读] 德育作为教学工作之首,从古至今都备受重视
         
        钟巧贤
        广东省广州市花都区骏威小学
        摘 要:德育作为教学工作之首,从古至今都备受重视。韩愈就说过先传道再解惑,而在信息繁杂,物欲横流的今天,习总书记也多次在讲话对教学中的德育重要性进行强调。而小学德育是针对学生的爱国情操和品行道德的培养,所以实施起来很有难度。本文将从教学的有效性着手,简述德育工作的现状及如何有效地实施。
        关键词:小学德育;有效性;教学策略
        
        在重视德育的今天,仍有很多学校在实际教学中并没有落到实处,只是空喊着口号,并没有成效。加上现在的孩子很多是父母娇惯着的温室花朵,不能体会国家、劳动和学习的意义,这个时候就非常需要教师的有效引导,不断寻求新的方法 ,实施有效的德育教学。
        1小学教学中德育教育有效性的概念阐述
        德育工作需要教师先进行详细地规划,然后有目的地组织,让学生在日积月累的熏陶中,对社会有一个基本的认知,然后愿意遵守社会规定的道德准则。所以,它不是一个简单的工作,它需要教师把整个德育贯穿于各个学科,各个学段,然后跟着学生一起培养品质。有效的德育,才能培育出有健康价值观念的学生。而其有效性,指的是德育工作取得的成效,或者说是实际学生达到的道德水平跟预想的道德水准之间的差距和关系。所以说小学的德育是不可被忽视的,教师必须根据现有的状况,对症下药,及时调整方法,将德育的效果最大化。
        2小学教学中德育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
        2.1教学方式不灵活
        现如今德育已有的教学模式大都比较固定单一,方法也总是一成不变,没有新意。而一般采用的是教师单方面的讲解和灌输,没有让学生之间相互交流,忽视了教学的重点。只关注教学是否完成,方式是否规范。这并不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所以导致学生学习动力不足,不愿意去思考背后隐藏的道德意义,进而达不到教学的要求。
        2.2教学观念落后
        部分老师教学观念没有更新,还是一味地重视成绩和升学率,所以花很多的时间在教授知识上,导致对学生的道德教育不到位,从而引发很多的德育问题。所以教师需要转变观念,紧随时代趋势,把德育当作教育的首位和重心,不断开展各式各样的德育活动,注重在其他学科中德育的熏陶和培养。
        2.3德育教育缺乏实践性
        很多教师对学生进行德育,都只是空讲大道理,并没有让学生具体到某一件事情上,所以并不能引起学生共情。而学校也总是只提供方针,没有积极地进行督查,所以学生的实践力极差。比如,在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时,就可以带着学生一起去做一件表达对祖国热爱的事,可以是升国旗,可以是制作贺卡,或是写一封信等,这样小小的举动,就能调动学生的热情,让孩子有意识地形成记忆习惯。
        3新时期下小学德育教学有效性的具体措施探讨
        3.1明确德育教学目标   
        从国家到学校到教师,每一级都应该明白自己各自的德育目标。

学校需从自身的实际情况着手,关注学生的德育情况,督促教师不断学习各种德育理念,坚持以德立人,让学生明白德育是学习中重要的一环。而教师应根据学生情况,结合当代德育理念,对德育内容进行调整和组合,突出与之相符的重点,这样才能有效地提升学生的道德素养。比如,学校所在的地方是有名的红色遗址,那么教师在设置德育目标时,就可以旨在培养学生的红色情怀上。然后在实施教学中从身边的真实事迹出发,带着孩子们寻访遗迹,感悟国家繁荣的背后付出了多少鲜血和努力,这样才能让学生领悟到今天生活的不易,从而触发对祖国的热爱,对生命的珍惜和对劳动成果的尊重。
        3.2在德育教学中融入生活实践
        教学就是为了运用于实际生活,而实践对学生更好地领悟知识很有帮助。比如在讲到毒品的危害时,就可以带学生去戒毒所参观。当真正看到里面戒毒者消瘦的身体,痛苦的表情,恍惚的心灵时,就会明白它的危害性有多强,对人们的身体、国家的稳定有多大的影响。然后让学生自己制作宣传手抄报,跟同学或是家人分享小故事等,这些实践活动都能进行道德价值观的熏陶。也可以带学生去敬老院,帮助孤寡老人捶捶背,打扫卫生等,这样既训练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又让学生在小事中培养自己的道德情操。
        3.3积极采取多样化的德育教育方式
        以往的教学模式过多的注重知识,而新课改后则更加注重学生的主观感受和自身的参与程度。传统的德育一般是教师通过讲道理来让学生明白某个道理,但我们其实可以大胆地运用榜样的力量。比如教师用自身的行为去感染学生,教师可以在教室里放一张桌子,在学生面前写教案,看书,批改作业。那么教师认真负责,爱学习的形象就会深入到学生的心中,无形中学生就会进行模仿。这样比教师讲多少遍大道理都有用。比如可以带学生去体验收割稻谷,真正地感受脚踏黄土背朝天,这样的实际锻炼更能让学生体会粮食的不易。当然学校张贴的公示牌,甚至是每一面墙都可以让它开口说话,让学生情感得到熏陶。像这样多样化的方式,学生就会更愿意接受,达到的效果也就会更好。
        3.4重视对学生的情感教育
        教师的角色越来越多样化,不仅需要教授新经验,还需要关爱每一位学生,更要严格地要求他们。对于经常犯错的孩子,更需要教师正确的引导,把严格要求和关爱相结合,让孩子感受到集体的温暖。同时要引导他们树立远大的志向,通过积极地实践,激励他们成为有动力有激情有目标的接班人。小学生的年纪还尚小,行为举止有偏差还能通过引导纠正过来。这个时候,教师不应该差别对待学生,应多鼓励和表扬自制力差且经常犯错的孩子。他们在集体中很难感受到尊重和爱,自身的需求得不到满足,所以就会表现出各种与老师要求的准则相悖的行为。所以,教师更应该关注这类学生的情感,促使的德育能够有效地开展。
        4结束语
        总之,德育不是一项简单的工作,需要学校和教师地正确引导,需要学生的积极配合,才能达到想要的结果。他也需要教师不断更新观念,在以后的教学中勤加思考,尝试多种途径,促使德育工作的有效、高质量地完成。
        
        参考文献:
        [1]简跃虹.新时期小学德育教学的有效性教学策略分析[J].考试周刊,2017(55).
        [2]骆国权.新时期小学德育教学的有效性教学策略[J].课程教育研究,2017(16).
        [3]李方艳.新时期小学德育教学的有效性教学策略[J].学周刊,2016(06).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