段小娅
重庆市江津区实验小学校 402260
摘要:在小学数学中,不管是传统的教学课堂还是改革后的教学课堂,“学困生”一直很让教师头疼,其中造成“学困生”的原因有很多,有先天的原因,比如家庭教育、自身智力等;还有后天的原因,比如社会的影响、教师教学方式等。先天的原因,很难去改变,而在后天的影响中,教师的教学方式是十分重要的,教师可以采用激励性措施帮助“学困生”。
关键词:学困生;小学数学;激励对策
引言:“学困生”一直是基础教育中的一个难题,小学数学中“学困生”更是占据着相当大的比例。所以分析小学数学“学困生”的形成因素,采取相应的引导激励措施,促进教学质量的全面提升,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和其他的学科相比,数学这一学科更加需要思维,数学上“学困生”的存在与其他学科相比更难跟上班级的整体节奏,因此,从家庭、教师、学生三个维度,探讨数学“学困生”的成因,针对性地提出了一些针对性的教学激励措施。
一、小学数学“学困生”的形成原因
(1)家庭原因
部分父母对于孩子的学习成绩期望过高,给孩子的压力过大,导致适得其反,反而学习成绩更加落后。还有部分父母由于平时工作过于忙碌,没有多少时间陪伴孩子,只能够关注孩子的生活,无暇辅导孩子的学习,提供不了过多的帮助。
(2)教师原因
对于部分教师而言,学生的考试成绩高低更为重要,因此,课堂内容主要围绕考试,而课外的知识却不讲解,乃至是课本上出现历史性的数学资料都一概不讲,导致数学的教学内容十分乏味,导致学生失去学习兴趣。还有一部分教师,教学内容缺乏针对性,甚至只偏爱成绩好的学生,而不关注“学困生”,导致“学困生”课上云里雾里完全听不懂。
(3)自身原因
“学困生”的形成,有部分原因也在于学生自己,有些学生在数学学习中,对于学习的重视性不够,缺乏学习目标以及学习兴趣,不愿上进。还有一部分学生的意志力和学习自制力差,基础知识掌握不够,重难点也无法正确掌握,学习态度不认真,导致学习习惯极差。
二、小学数学“学困生”教学激励对策
1.加强关怀,唤醒学习兴趣:
大多数的“学困生”失去学习信心是因为学生学习缺乏主动性,没有良好的学习习惯,从而导致学习成绩不理想。因此,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应该要重视对“学困生”的培养,不能够只采用单一的评价办法,应该制定有针对性的办法,关注“学困生”的学习状态,激励“学困生”学习兴趣,提升学习积极性。
例如,教师在确立学习目标以及发放教学联系的时候,应该对“学困生”做到区别对待,分层设计,满足各个成绩段学生学习的需求,
同时,教师也应该积极主动地帮助“学困生”分析学习困难的原因,因材施教的帮助学生,结合实际,帮助制定出符合学生需求的学习计划。例如,对于成绩,教师可以根据学困生的实际情况,降低成绩门槛,放宽要求,适时地进行奖励措施,将其引入到学习正轨当中。
2.创设氛围,优化教学方法
“学困生”由于缺乏学习兴趣,因此在课堂上注意力难以集中,教师应该适时地活跃教学氛围,及时改善教学方法,引导“学困生”积极主动学习。
例如教师在讲解西师版四则运算有关的知识点时,就可以创设情境,运用情境教学法,设置购物的情景,联系生活实际,帮助学生更好的运用四则运算。教师可以利用身边有的物体,标出商品的名称和价格,建立一个商店,让学生扮演顾客,自己计算应该要付多少钱,顺势讲解混合运算的有关知识,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从而激发“学困生”的学习兴趣。例如在教学圆周率的有关知识点时,可以向学生介绍我国伟大的天文学家与数学家祖冲之,其是世界上第一个将圆周率的值精确到小数点后6位的人。通过类似德育教育,既能够提升学生数学学习的兴趣,也能够一定程度上激发学生自主学习。
3.注重沟通,优化学习环境:
很多教师其实是不喜欢“学困生”的,通常更喜欢成绩好的学生而忽略成绩差的,因此,要想帮助“学困生”,情感因素也十分重要,要注意与“学困生”的沟通交流,给予信心。
例如,教师在课后应该多与“学困生”谈心,挖掘“学困生”的其他特长,比如体育好的可以鼓励参加比赛等,帮助“学困生”梳理信心。例如,有责任心的“学困生”,教师可以让其担任一定的班级职务,例如组长负责收发作业,提升学习的自主性。以及日常的教学,教师也应该及时发现“学困生”的努力与进步,多采用激励性的评价,多表扬他们的进步。
4.因材施教,改进学习方法
有部分的“学困生”学习成绩不理想是因为缺乏正确的学习方法,即使拥有学习兴趣也仍是成绩不理想。所以,教师在教学中需要重视传授良好的学习方法,指导学生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例如,教师可以指导“学困生”进行课前预习,让其主动分析思考题目的解法。指导“学困生”培养良好的错题课整理的习惯,整理出做错的原因,避免再次错误。
小学生思维处于从直观转向抽象的过程,一些抽象图案学生很难理解。例如,在讲解西师版“认识图形”这一单元时,进行平行四边形、正方形等面积教学,可以让学生自己剪出有关图形,通过实际操作自行推导面积公式。最后,要加强对学生思考方法的引导,让“学困生”逐步学会自主思考问题,培养其自主思考问题与归纳总结的能力。
总结语
小学数学的教育工作者,需要重视“学困生”,教学实践告诉我们,教师只需要,掌握个体差异,理清“学困生”产生的原因,并有针对性的实施教学办法,引导“学困生”,培养其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以及正确的学习方法,就能够逐渐提高学习成绩。
参考文献
[1]谢玲.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学困生的转化措施[J]. 新课程(小学), 2017(12).
[2]钟珍.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学困生"的转化策略[J]. 速读(下旬), 2018,000(004):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