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区公、私立幼儿园对比研究--以红原县为例

发表时间:2020/11/12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0年7月21期   作者:索朗甲措
[导读] 红原县的学前教育正在双语教育的羽翼下茁壮成长

        索朗甲措
        (阿坝师范学院藏汉双语学院,四川  汶川)

        摘要:红原县的学前教育正在双语教育的羽翼下茁壮成长,藏区对学前教育的认识不再像往常一样过于片面,很多家长也愈发认识学前教育的重要性。因此,越来越多的孩子们开始步入幼儿园,开始他们的学生生涯。而当家长在为孩子们选择幼儿园的时候,很多家长却争先恐后地想把孩子送去私立幼儿园进行教育。本文以红原县为例,结合自身调研实际,探索公、私立幼儿园的差异。
        关键词:藏区教育,双语,学前教育,公、私立
        四川省阿坝州红原县地处青藏高原东部,位于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东部,平均海拔在3600米以上。红原县拥有阿坝州为数不多的大草原,与相邻的若尔盖县、阿坝县被誉为阿坝州的“草原三县”。这里的人们豪迈飒爽,地理高寒偏远。在如此特殊地域环境与文化氛围下,教育所起的作用与带来的变化是不可估量的。
        一、红原县学前教育现状及其特点
        阿坝州红原县目前有16所幼儿园,其中,3所县级幼儿园(1所私立幼儿园,2所公立幼儿园),13所村级幼儿园。总体而言,红原县幼儿园办学突出,并集中体现为以下四个方面:
        首先,红原学前教育体现“政府投入,教育主抓,社会参与”的发展思路,成果丰富。
        其次,红原学前教育立足人本化教学、传承凝练,其在本土资源开发课程、创设环境中处于领先,其致力于学前教材藏汉翻译,其在藏语言教学中试图改变随意性、无统一标准的针对性举措--《红原县3-6周岁儿童藏语言发展指南》,藏族文化特征明显,如藏式谜语,藏族儿歌、故事及新颖的藏语手指游戏被广泛应用,手工牦牛、帐篷、服装等遍布学校各个角落。
        第三,红原学前在“一园一品牌”建设方面成效明显,机关幼儿园、双语幼儿园、安曲幼儿园、瓦切幼儿园各具特色。
        第四,作为阿坝学前教育主阵地的红原,其学前教育呈现公办、民办两种模式,作为民办的青苹果幼儿园,其规模、发展已超越公办幼儿园。
        二、红原县学前教育存在的问题
        尽管如此,红原学前教育仍面临诸多问题,如:
(一)师资力量匮乏,配套设施不完善。据不愿透露姓名的幼儿园老师透露:其所在幼儿园教师编制有限,远远无法满足教学需求。加之本地幼儿园教师有相当一部分来自外地,语言不通,增加了教学难度。与此同时,配套设施不完善,教具短缺,学前文化氛围不浓厚,营养餐有限。
(二)专业人才不足,教学方式短板凸出。以乡镇幼儿园为例,除了极少数正式编制的老师是学前教育专业外,绝大多数或从其他岗位调来、或临聘或、或代课,专业技能不足,故而导致其在教学时呈现相对粗暴的教学模式。
(三)学前教育的双语读物适用性不强。翻看学前读物,基本是单纯地被翻译,学理性、可读性不够,可操作性不强。
(四)幼儿园饮食是否“真”营养。红原县的乡镇幼儿园基本上都属于乡镇小学的附属幼儿园,因此幼儿园与小学在吃饭时共用同一个食堂,共享同一道饭菜。尽管饭菜味道整体较可口,但仍偏向于小学生。《学前儿童保育学》明确提到:“营养在学前儿童的生长发育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1-6岁属于身体形成期,在此阶段,体格生长,精神和情绪以及身体技能都快速发育,体重,身高,肌肉,骨骼,乳牙,大脑和免疫系统都在继续发育和成熟。要满足生长和发育的需要,营养十分重要。若营养供给不足或不当,极易影响生长发育”;《学前儿童集体膳食管理》注明:“学龄前儿童消化能力有限,膳食需单独制作。烹调方式多采用蒸,煮,炖等,每天的食物要更换品种及烹调方式,一周内不应重复,注意蛋白质的互补作用。”孩子在幼儿时期的营养是极为重要的,既不能过多地给孩子补充营养,也不可少于幼儿所需营养的平均水平。而小学与幼儿园共用同一食堂是不适于幼儿成长的,其营养有待商榷。
        三、红原民众就公、私立幼儿园的选择情况及其原因分析
        对于公立幼儿园与私立幼儿园的选择,是一件让很多家长都焦头烂额的事情。因为幼儿园作为每一个孩子即将开启求学之路的起点,孩子在幼儿园所受到的教育将会影响孩子往后的求学态度以及当孩子面对各种问题与困难时能否保持乐观的心态去面对问题,乃至解决问题。因此,幼儿园教育的质量会影响孩子一生这样的说法并不为过。而每一个家长都想在条件允许的范围内让自己的孩子接受最好的教育。那么,什么样的幼儿园教育是最好的教育呢?又或者我们该以什么样的标准来评判幼儿园的教育方式是好是坏呢?
        随着科技的发达、教育质量的提高,藏区家长对“孩子应当接受教育”的想法普遍提高,也开始不再把幼儿园单单理解为“托儿所”,不再像以前那样把幼儿园想成只是帮家长照看孩子的地方,也不再把幼儿教师当成负责孩子吃喝拉撒的“保姆”。

条件差点的家长自然会为幼儿园的学费能在自己能力能承受的范围内选择自己比较满意的幼儿园;而条件比较好的家长更多关注幼儿园有没有先进的教学理念、良好的管理方法、安全的防护措施、既优秀又富有责任心的老师等。而世俗化的冲击,导致家长们的焦点集中在孩子们是否有立竿见影的效果,即学前教育的“小学化”倾向,这也就是人们更加青睐私立幼儿园的原因。据调查,家长们争先恐后地把孩子们送到私立幼儿园的情况屡见不鲜,究其原因,大家异口同声:“因为私立幼儿园会教孩子们认字算数甚至是外语,而公立幼儿园整天除了让孩子做游戏就是讲故事,等升了小学完全追赶不上私立幼儿园的孩子。”家长重视孩子教育是好事,但孩子的知识教育,是一个科学的过程,过早或过晚,对孩子智力的发育和思维意识的培育都是不利的。正如成语“拔苗助长”的寓意所描述的那样,如果家长一味地将教育提前,让孩子本该在无忧无虑、快快乐乐、健健康康成长的年纪过多地接触他不感兴趣的东西,会导致孩子的心智发育不到位,事倍功半。
        四、择校建议
        针对家长因为知识教育的原因选择让孩子就读私立幼儿园这一状况,笔者曾亲赴红原县希望小学了解过私立幼儿园孩子和公立幼儿园孩子升入小学后的成绩对比。的确,之前在私立幼儿园就读的孩子因为在幼儿园学过小学一年级乃至两年级的基础性知识,所以无论是在学习的进度亦或者成绩的排名上都会比公立幼儿园的孩子好很多。但这种方式会演变两种在以后的教学过程不好解决的问题:一是私立幼儿园的孩子因为之前就学过的缘故会让他们觉得学习是一件很简单事,从而使他们从小就养成骄傲自满的不好的性格,并且在之后的课堂上不好好上课。随之学习推进,当步入三、四年级面对大家都没学过的知识的时候,之前成绩还不错的私立幼儿园的孩子一下像是关了某种开关一样无从适应,跟不上教学的节奏;二是公立幼儿园的孩子因为没在幼儿园像私立幼儿园的孩子那样过多地学习小学知识,因此会在初期的学习过程中略显笨拙,跟不上私立幼儿园的孩子们的步伐,心态不好的孩子还会产生自卑的心理,使得教师往后的教学计划难以顺利开展。
        综上所述,在幼儿园过多地让孩子接受知识教育这件事在我看来并非值得提倡。不少家长为了让孩子早点起步,就让孩子在幼儿园多认字,做算术,我认为这其实是过早地给予孩子压力,也极有可能会造成孩子厌学情绪。幼儿园教育的目的本身就是为了让幼儿为将来的发展做准备,培养孩子良好的行为习惯,激发孩子对各种事物的兴趣,让他们学会认识自我和他人,培养他们的审美能力,动手能力,语言表达能力,生活自理能力,想象力,创造力,适应能力以及社会交往能力。在学习上也应该以游戏为主,过早地施加学习压力不利于幼儿的身心健康成长。而当家长面在为幼儿择校的时候,笔者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1.择校的第一标准不应是“知识教育”。家长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心理谁都明白,但是很多时候我们要用科学的眼光去看待事物,而非你想让孩子得到什么就去给孩子补什么。知识固然重要,但对于3-6岁阶段的孩子所能学到的知识和技能是有限的,我们应当尊重孩子们自己在这个阶段想去学什么,想要会什么。在这样的环境下成长的孩子也会是快乐的,健康的?
        2.关注家长自身的家庭教育。教育部颁发的《教育部关于加强家庭教育工作的指导意见》中指出:“家庭是孩子的第一个课堂,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庭教育工作开展得如何,关系到孩子的终身发展,关系到千家万户的切身利益,关系到国家和民族的未来。”而在《学前儿童家庭教育》一书中也就家庭教育的目的说到:“家庭和应最充分地发展儿童的个性,才智和身心能力。”一个好的幼儿园会通过五大领域(科学、艺术、社会、健康、语言)的各种游戏来培养孩子的种种能力,如观察力、想象力、创造力、社交能力、自理能力、表达能力等;而一个好的家庭也会在幼儿回到家之后延伸幼儿教师留给家庭的任务,使孩子轻松愉快的完成老师布置的家庭作业。当下有很多家庭把教育孩子的所有压力都交给学校承担,自己却忙着自己的工作自己的事业,对孩子除了接送之外不管不顾,在如此环境下成长的孩子所受到的教育是残缺的。
        3.要让孩子爱上学习而非让孩子去学习。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要让孩子好好学习,就得让他爱上学习。古往今来,很多成功的学者都是因为爱学习才得以学成一身之才华,被强迫学习而功成名就者那是少之又少,就算有,也纯属昙花一现,终究会被时光这道巨大的河流淹没而去。因此,很多时候我们要注重的是孩子是否喜欢学习,而不该是他有没有在学习。每个孩子都是独立的个体,有他们自己喜欢的东西,有他们自己想为之付出心血花出再多的时间也在所不惜的东西。作为一名合格的家长,我们就是要去尊重他们,绝非强迫他们去做自己不喜欢的事。
        怎样去衡量“好的幼儿教育”呢?国际21世纪教育委员会提出新世纪教育的宗旨是使儿童“学会认知”,善于学习;“学会做事”,具有较强的动手能力,解决问题能力,人际交往能力和冒险精神;“学会共同生活”,能够了解他人,尊重他人,参与他人的活动,与他人进行合作;“学会生存”,发展体力,记忆力,判断推理能力,增强自主性和责任感,提高审美能力,充分展现自己的人格特征。通俗地讲,就是让孩子们在幼儿园得到认知、情感、社会性及体能四方面的培养,知识教育并非第一位,公、私立幼儿园之争,已见分晓。
        
        
        本文系阿坝师范学院2018年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项目编号:201810646051)“红原学前教育的历史与现状”、2017年学生科研项目(项目编号:20171401)“红原学前教育的历史与现状”的阶段性成果。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