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升大班幼儿合作行为的策略研究

发表时间:2020/11/12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0年7月21期   作者:牛敏
[导读] 合作是幼儿学习和生活的一项重要技能,

        牛敏   
        西安市碑林区东木头市幼儿园 (陕西  西安)  710000
        摘  要:合作是幼儿学习和生活的一项重要技能,学会与人合作对幼儿未来发展具有十分深远的意义,培养提升幼儿的合作行为成为学前教育领域的一项重要课题。大班幼儿已经明显地表现出他们的合作意向,因此,抓好这个关键期,培养他们的合作行为,为其一生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关键词:大班幼儿;合作行为;教育策略

一、研究背景
        个人的生存与发展需要合作,社会文明的形成、传播和发展也需要合作。合作是人与人之间交往的桥梁。同样地,合作也是幼儿的一项基本素养,对幼儿未来发展有着不可估量的推动作用,培养和提升幼儿合作意识,是不断完善自我,主动适应社会的需要。但受个体、学校、家庭、社会等综合因素的影响,当前幼儿的合作意识比较缺乏,《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明确强调,要培养幼儿的合作能力。所以培养孩子的合作能力是我们早期教育中必不可少的一项内容,对孩子今后能否取得成功相当重要。
二、概念界定
        合作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个体为了实现共同目标而自愿地结合在一起,通过相互配合与协作而实现共同目标,它包含了三个基本的要素,即合作目的、合作方法、共同参与。
        大班幼儿的合作是指在其一日生活的各环节中,通过与其他幼儿的分工与合作,商量与协调解决问题,从而实现目标,活动中的每个幼儿都要兼顾对同伴的配合完成各自的任务。
三、提升幼儿合作意识的影响因素
        幼儿合作意识的影响因素有很多,包括个体自身、教师、家长和社会。
    1. 幼儿的年龄因素。本研究通过对小班、中班、大班幼儿的对比观察发现,小班幼儿缺乏自我情绪控制的能力,基本没有社会交往的经验,也没有合作意识。中、大班幼儿在任职能力方面有很大提高,在游戏活动过程中有与同伴合作的需要,尤其是进行一个人难以完成的游戏和活动时,合作意识尤为强烈。
        2. 幼儿的性格因素。人们面对现实情况所表现出固定的行为方式和行为特征就是性格,性格和幼儿的合作意识、合作行为有明显关联。通常情况下,性格外向的幼儿活动面广,合作意识强烈;性格霸道的幼儿做事总是以自我为中心,在同其他人进行交往的时候,很少考虑对方感受,很少主动要求与对方合作,矛盾发生后,常用告状或攻击性行为来解决问题;性格内向的幼儿往往自娱自乐,很少主动提出合作意愿。
        3. 幼儿的交往方式。想要增强幼儿的合作意识,增加合作行为产生的次数,提高幼儿的合作能力,就必须提高其社会交往的技能。面对相同情景,不同的幼儿会选择不同的交往方式,部分幼儿不会使用交往技巧或者错误使用交往技巧,他们就容易出现矛盾,合作意识不强烈,合作行为较少出现,即使出现也会很快终止。
        4.教师的示范与引领。教师的言语和行为就是“风向标”,对幼儿的判断力、行为甚至价值观都有很重要的影响。首先,教师自身就是示范和榜样。教师的日常用语是一种强烈的导向,对幼儿合作意识的出现,合作行为的发生有直接的影响。其次,教师与他人的合作行为可以萌发幼儿的合作意识。

这种行为可以是主班教师和配班教师之间的合作,教师和其他工作人员之间的合作,教师与幼儿家长之间的合作。
        5. 家庭的整体氛围。幼儿有很大一部分时间是与家人一起度过的,父母、亲人是他们最亲近的人,且家人的言行举止无论对错,潜移默化影响着孩子的思想和行为。另外,家庭人员的结构组成,家庭成员的性格,家庭成员的受教育程度,对幼儿所选择的教育方式,在幼儿合作行为上的态度和习惯,经常参加的社会活动类型是影响幼儿合作意识的重要因素。
        6. 社会大环境的影响。幼儿也是社会群体中的一员,社区的活动氛围、人员关系、信息交流、硬件设施等都会对幼儿合作行为的发展带来重要影响,我们在培养和提升幼儿合作意识过程中,要充分考虑到这一点。一个乐于合作、乐于协作、和谐共处、积极向上的社区和社会交往环境都会给幼儿合作意识带来正面作用,反之亦然。
四、提升幼儿合作行为的对策与建议
        1. 以幼儿为本、因材施教,提升幼儿合作行为。摸清摸准幼儿在生理特征、行为特征、能力特征、性格与情感特征、交往技能特征、自我意识特征等方面的差异性。着力在幼儿发展的不同时期,根据幼儿发展的特点和状况,制定有针对性的教育要求和实施方法。引导幼儿认识各自的喜好和优劣势,使幼儿意识到某些活动是需要与同伴共同合作完成,没有合作会使这些活动难以进行或者遭遇失败,激发他们产生与他人合作的意愿。教师还应该有针对性地对男孩和女孩分别进行培养,使男孩和女孩的合作行为都能得到充分挖掘。
        2. 及时更新教育理念,提升幼儿合作行为。实际工作中,大多数教师更加关注培养幼儿良好的学习习惯与学习兴趣,培养幼儿的言语理解能力和读写算能力,培养幼儿独立意识与独立完成任务的能力和主动性等等,这些活动使幼儿的社会性得不到充分发展。因此 ,我们要用发展和联系的观点看待幼儿的成长,从幼儿阶段开始,针对性开展有利于幼儿合作行为培养的各种教育活动,帮助养成幼儿合作的习惯。
        3. 发挥教师示范作用,提升幼儿合作行为。对幼儿、同事及身边的人持有温暖、关爱、支持、接受和尊重的基本态度,并使之成为幼儿模仿的榜样,成为合作意识产生的原动力。鼓励幼儿大胆发表自己的意见,启发幼儿积极进行合作,取长补短,使幼儿喜欢主动参加各种各样的集体活动,在集体活动中提升合作行为。赞许幼儿在某些社会情景下表现出的同情、助人倾向、友好、合作等积极行为。教师要注意自身群体人际关系的协调,教师之间和谐、友好的人际关系对幼儿的同伴交往的发展会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会给幼儿以榜样和示范的作用。
        4. 争取家长支持配合,提升幼儿合作行为。要培养孩子的合作行为,仅靠幼儿园单方面的力量是远远不够的,幼儿园在对幼儿进行合作意识教育时,要重视幼儿家长和家庭的作用。学校可通过公开课、家长讲座、家长开放日等途径和手段让家长知晓幼儿合作意识培养的重要性。家长要抓住每一个随机的教育时机,为幼儿提供更多的合作机会,让幼儿体验合作的益处,并且在幼儿面前多采用合作的方式解决问题,提升幼儿合作行为。平日里,家长应做到放手不撒手,代办不包办,给予幼儿合适的言语指导,鼓励幼儿独立完成各项合作任务。
        
【参考文献】
1.汪艾佳,张倩.关于幼儿合作行为培养的研究报告[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9):149-150.
2.庞建萍.幼儿交往策略的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6.
3.刘美娟.合作游戏对大班幼儿同伴关系的影响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06:4.
4.冯晓霞,毛允燕.合作研究—幼儿学习的重要途径[J].学前教育研究,2001(2).
5.张雪芳.如何培养幼儿的合作能力[J].宁夏教育,2003(7-8).
6.石丽娜.3-6岁幼儿合作学习的水平与特点研究[D].长春:东北师范学院,2008.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