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形想象”在幼儿园美术教育活动中的有效运用研究

发表时间:2020/11/12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0年7月21期   作者:韦微
[导读] 随着世界的发展,生活品质的提高,教育需求的增长,

        韦微
        广西农业科学院幼儿园    530007

        摘要:随着世界的发展,生活品质的提高,教育需求的增长,在美术教育中,有一项新型的美术形式 “借形想象”由此产生。顾名思义,这类美术形式意在根据现有图片延伸想象形成另一种画面效果。“借形想象”的主要意义不是提高美术教育,而是通过美术教育提升幼儿的想象能力和创造能力,提高幼儿的审美感,帮助幼儿进行更好的成长。在教育上,老师需要做好充分准备,相关可以引发小孩子多动大脑的素材,养成幼儿常思考的学习习惯,遇到问题时可以突破传统思维想法。
        关键字:幼儿,美术教育,借形想象,活动,运用
前言:“借形想象”的概念是由儿童美术专家薛文彪老师提出的新型教育理念,可以引导幼儿在思维上的想象、创造以及空间表现力的发展,目的在于鼓励幼儿借助原有的形体进行系列想象和创造。“借形想象”其实是一种人类本能,在人类的思维中,我们常常看见一样东西会不自觉的联想到另外一项事物,这其实就是基础的“借形想象”。培养幼儿绘画能力、动手能力的关键时期是3岁—6岁,更是想象力和创造力发展的黄金阶段。因此,幼儿园在幼儿教育中应充分应用“借形想象”在幼儿美术教育中,最大限度的促进幼儿空间想象力的发展。
一、创设美术场景,发挥学生想象力
        幼儿对美的认知与欣赏是有限的,是受外界影响的,所以教师在幼儿美术教育中应格外注重美的教育。宽松和谐的活动氛围会让幼儿有更多的创作欲望,教师在活动过程中尽可能不要干预孩子的创作,不要让幼儿在精神紧张和有压力的情况下进行美术活动,负面的环境会给幼儿带来负面感觉,因而在美术活动过程中,教师应保持活动在积极的环境中,这有助于幼儿的美术活动拓展。在活动中,教师的主要工作重心是不断地启迪、激励和正确引导幼儿进行创造性想象,在活动中鼓励幼儿的自主动手能力和创意创新、以及新奇内容的拓展,这样才能创作出与众不同的美术作品。
创设一个能激发幼儿好奇心和创作兴趣的环境,引发幼儿探索,让幼儿更加主动、自愿地参与到创作活动中来。大自然是最好的美术场景,大自然中蕴含着丰富的教育价值,教师在教育活动中可结合大自然的教育价值,带领幼儿认识,挖掘,利用大自然丰富的创意素材。如各种各样不同的树叶,教师在活动开始前可让幼儿事先收集不同形状的树叶,引导幼儿构思图片,再选择合适的树叶进行拼接;或者选择种子、果壳、羽毛、沙石进行拼贴,鼓励幼儿大胆地想象,创作。
创设一个轻松、愉悦的环境氛围,使幼儿敢于下笔,敢于想象。宽松,自由的绘画环境,能让幼儿充分发挥想象力,创作出新奇的作品。同时,室内美术环境可以根据幼儿的年龄层次和性格差异,创设“涂鸦墙”“艺术展览”及“创新你我他”等美术角,结合主题活动开展贴近生活的美术活动。同时可鼓励家长参与到其中,利用身边常见的物料,如树叶,木柴,易拉罐等等资源,鼓励幼儿自主选择材料进行创作。


二、实现借形想象,拓展想象的空间
        儿童天生具有较强的创造性想象能力,“借形想象”的美术教学模式针对这一情况,结合儿童不受世俗污染、天真烂漫的特点,将美术教学与之融合,随之不断引导幼儿学习并发展这一能力,进而让幼儿能够持续进步,运用借形想象的方法在未来的人生中发挥出更大的潜质。此外,借形想象的幼儿美术教学方式可以很好地给予幼儿现实中的想象源头,让幼儿利用身边真实存在的人或事物作为基础,展开想象的翅膀,在美的世界里自由翱翔,而这些真实存在的人或事物又能够为幼儿的想象提供一个合理的空间,不会过于天马行空,脱离了客观存在的世界,这样的借形想象不但使幼儿具备了连贯性的思考能力,而且与幼儿的心理特质相符。幼儿在借形想象的过程中,可以通过不断地观察与模仿层层递进,最终结合自身思考创造出全新的美术作品,在不经意间完善自身的创造力。
三、运用场景转换,提升想象的能力
        艺术和其他领域应是相互渗透的,所以教师可以将各领域相互结合,丰富他们的想象力,打开幼儿智慧的大门。如在进行欣赏诗歌《春天的朋友》、《长大的我》,续编故事《猫医生过河》等活动时,我们先引导幼儿欣赏优美的配乐诗朗诵或故事,了解其中故事和相关内容,然后再引发幼儿对其进行进一步的创编、联想、想象,再通过绘画形式将自己想象的情景、事物创造性地再现出一幅幅丰富多彩、与众不同的画面。从而使孩子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得到了更好的发展。在欣赏乐曲《挪威舞曲》时,孩子们根据音乐旋律高、低、强、弱的不断变化把自己的生活经验与音乐联系在一起进行了想像,有的孩子们想象是一群有大、有小、有胖、有瘦的精灵们,在音乐仙子的魔棒指挥下争相跳舞;有的想象成一阵大风吹过,树叶漫天飞舞的情景等等。在聆听音乐的过程中,音乐与美术产生了共鸣,孩子们的想象力被激活了,从而产生了丰富的联想,将自己对音乐的理解和感受大胆的表达在画面中,展现了一幅幅具有个人特性的作品。
水果蔬菜可谓幼儿在日常生活中最容易接触到的生活材料,这类生活材料种类繁多、绿色环保、随手可得,特别适合于幼儿美术教学。在进行雕刻教学时,教师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教导学生基本雕刻技巧,并用土豆代替石头,幼儿利用这些安全材料可以雕刻出小船、星星、花朵等常见事物,不仅有助于锻炼幼儿构思能力,还能提高幼儿动手能力。利用水果蔬菜进行美术教学的时候,教师还需要通过借形想象拓展学生思维,例如在展示香蕉的时候,幼儿会联想到弯弯的月牙;在展示番茄的时候,幼儿会联系到红红的灯笼;在展示玉米的时候,幼儿会联想到带着胡子的老爷爷等等,通过形象观察与美术技能的完美结合,使得美术教学更加生动形象。
结语:世界有多大,童心就有多大,儿童画的天地就有多广。在美术活动中运用“借形想象”开发幼儿的想象能力,注重多角度发展幼儿想象力,挖掘幼儿创造潜能,提高幼儿欣赏美、表现美和创造美的能力是一件任重而道远的工作,幼儿的创作作品会因年龄差异有所不同,我们要学会接受这种不同,对于幼儿的作品进行夸奖鼓励,这样有助于建立幼儿的自信心,成长的更好。幼教人需要不断的探索,用自己的不懈的追求为幼儿插上想象的翅膀!

文献参考:1、如何在美术活动中开发幼儿借形想象的能力   浦存慧  2020/09/28
          2、浅谈美术课堂中对小学生想象力的培养  邹瑜 1008-1216(2016)02B-0093-01
3、在美术活动中培养幼儿的想象力    梁玉主
4、浅谈美术教育中幼儿想象力的培养   陆红英
5、浅谈如何利用生活材料高效开展幼儿借形想象美术教学   佚名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