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机电一体化专业现代学徒制的教学质量管理研究

发表时间:2020/11/11   来源:《教学与研究》2020年54卷20期   作者:陈建军
[导读] 中等职业教育是我国教育体系中不可忽视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实操类复合型人才的主要途径。

        陈建军
        盐城生物工程高等职业技术学校 江苏盐城 224000
        摘要:
        中等职业教育是我国教育体系中不可忽视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实操类复合型人才的主要途径。因此,中职机电一体化专业教师就要充分认识到在现代学徒制度下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并始终坚持“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理念,加强对自身问题的诊断,了解不同方面的实际需求,进一步制定具有针对性、有目的性的整改策略,以此促进现代学徒制度下机电一体化专业的正向发展,最终真正为学生将来逐步成长为符合现代社会需求的高素质、高水平、高技能人才奠定坚固而牢实的基石。本文针对现代学徒制下提高中职机电一体化专业的措施进行了探究。
        关键词:机电一体化专业;中职院校;现代学徒制度;教学质量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企业生产模式也发生了巨大的转变和革新,对于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人才的需求也在不断增加。现代学徒制的推行满足了现代教育领域对中职教育改革提出的新要求,也满足了市场的需求。因此,中职院校就要确定培养学生综合能力的整体目标,以强化学生职业能力为主线,逐步构建起科学、合理、完善的教育质量管理体系,真正促进机电一体化技术人才培养质量的提高。
        一、构建科学教学实践体系
        (一)创新教学模式
        就目前的现状而言,大多数中职院校仍然沿用传统的教学模式,将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分开教学。根据机电一体化现代学徒制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和现代企业岗位基本要求,教师应以“培养学生职业能力” 为核心目标制定相应的教学计划,突破传统教育模式中的枷锁,革新实践教学从属于理论教学的被动地位,达到理论与实践并重的目的。
        比如,教师可将“项目驱动教学法”应用到机电一体化专业的课程教学中。该模式能够有效地突破书本和课堂时空的限制,教师可引导学生根据项目的具体要求划分成不同的项目小组,并根据小组成员的实际情况展开分工协作,独立制定相应的实践探究计划,并在教师的个性化指导下完成个体任务项目,最终根据结果接受相应的评价和指导。这样的教学模式不但能够结合现代学徒制度和传统教育模式的优势,又能够使教学模式、教材体系、组织形式等多方面从不同角度、不同维度、不同层面得到结构性的改革,真正实现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一体化”发展的目的。
        (二)开展校外实训
        校外实训便于学生剖析理论知识、强化实践技能、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在现代学徒制度引导下的校外实训包括认知实习、顶岗实习和实践教学三个方面。认知实习是指新生在进入校园后,由教师和企业对其进行相关行业的认知教育,通过观察、学习、讨论,使新生对本专业有轮廓性认知。顶岗实习是指企业带领学生了解现代化设备、掌握生产技术和管理方式,将理论知识和实践教学深度融合,进而为学生将来进入岗位展开工作奠定良好基础。
        (三)落实社会实践能力训练
        社会实践是指学生通过已掌握的知识或实践技能到企业中参加实践活动,了解企业最新动态、培养吃苦精神的过程[1]。学生定期进行社会实践能力训练,能够了解该专业的最新发展资讯和行业对人才的具体需求,开阔自身的眼界,调动学生展开知识探索的积极性,进一步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
        通过构建科学的实践教学体系,不仅能够使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得以提升,也能够培养学生的组织能力、表达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等综合素质,从而真正使现代学徒制度应有的教育价值最大化。
        二、推行考教分离制度
        考试是检验学生实践技能掌握和理论知识掌握的重要手段。多样化的考试形式能够达到以考促学、以考促教的目的。首先,在现代学徒制的模式下推行“考教分离”的检验方式,能够使教师和学生始终保持一定程度的压力和动力,从而真正实现“学生学习质量佳,教师教学效率高”的根本目的。此外,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实践操作、检验报告、调查分析等多种形式的考试形式,既能够帮助学生脱离死记硬背理论知识的桎梏,又能够优化学生的学习模式和学生的学习意识,最终真正培养出学生积极动手操作的能力,进而有效改变学生“临时突击”的学习态度。推行“教考分离”制度是促进教师教学质量提升的关键手段。


        三、健全师资培养和引进制度
        (一)人才培养
        首先,学校要鼓励教师开展自我进修,并为教师创造相应的条件,引导教师积极开展国际国内的技能竞赛,进一步提高自身的专业水平。
        其次,学校要加强与企业的联系,将现代学徒制度运用到教师的专业训练中,让教师到企业的一线岗位进行锻炼,提高自身的专业实践水平和理论知识,强化一线工作人员和教师的交流和互动,加快“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建设。
        (二)人才优化
        人才引进是激发教师队伍活力的重要手段。学校要积极与本市的大型机电企业合作,聘请具有丰富实践指导经验和理论知识的一线工作人员或工程技术人员作为机电专业一体化专业的兼职教师,为学生展示先进的设备和技能,为培养操作能力过硬的人才提供保障[2]。
        其次,学校要与企业形成人力资源共享渠道。由学校组织骨干教师带队,到企业中参与实际生产,学习相关的专业资讯和行业的最新动态以及企业的用人要求。同时,学校要邀请行业内资深的技术人员定期到学校中开展知识交互和技能交流。教师则可跟随企业工程技术人员展开教学计划和课程内容的改革,从而使学生更快速地适应企业的岗位需求和满足人才需求。
        四、完善评价机制
        (一)校内教师对学生的评价
        学生在校期间,教师要担任起学生的主要评价工作,采取平时表现、实践操作表现和期中末考试成绩的综合评价方式。平时成绩包括学生的上课出勤率、作业完成度、课内表现三个方面,由任课教师进行个体打分。 实践操作表现包括实践操作技能的掌握程度、实践操作的考试成绩等等。教师在评价学生时,要对学生的学习过程和最终结果进行综合性评价,并给予各个层次的学生有针对性、有目的性的调整方法和完善建议,进而使学生能够有效地调整自身的理论知识学习模式和实践探究模式,进一步推动学生双向发展。
        (二)企业对学徒的评价
        在企业学习的过程中,学徒由企业师傅进行过程性评价。从学徒的到岗率、出勤率、学习态度、业绩考核、客户满意等多方面进行逐一分析,并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制定更高的考核标准,并按月将考核结果制成表格反馈给在校教师,由教师和企业师傅形成共同管理的局面,进而使学徒在企业的学习中迅速满足企业岗位的具体需求。
        (三)学校对教师的评价
        学校对教师的评价是推动教师完善教学方案、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措施。学院教育管理部门要对教师的教学能力、教学内容设计、教学质量和课程方案等多种情况进行检查,并对学生展开问卷调查,让学生对任课教师的教学态度和手段进行评估,以此获取更直接、更形象的教学建议[3]。
        其次,学校要经常开展教师共同体活动。让机电一体化专业的教师进行听课评价,并将各个教师对讲课教师的实际评估结果进行分析,以此保障教师的教学质量。
        (四)企业对师傅的评价
        企业在师傅带领学徒展开企业内学习时,也要定期对师傅的教育情况进行考核,并根据学徒的实践成果为依托,分析师傅的管理方式、教育态度和教育方法,并给予取得优异教学成绩的师傅相应的奖励和表扬,最终形成企业内实践教育的良性循环。
        结束语
        中职院校机电一体化专业的教师要始终基于学生学习和发展需求视角,突破传统教育模式的枷锁,深入剖析构建现代学徒制教学质量管理体系的措施,进而使学生获取丰富的学科知识,掌握娴熟的学科技能,分析现代学徒制度下机电一体化专业课程教学的现状,保证中职机电一体化的教学质量稳步提升。
        参考文献
        [1] 机电一体化专业实施现代学徒制的问题及对策 [J]. 王璐 . 科学大众 ( 科学教育 ).2018(06)
        [2] 现代学徒制的机电一体化专业教学改革与实践分析 [J]. 陈建东 . 时代农机 .2018(03)
        [3]郭汉桥,石品德.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J]. 机械职业教育,2016,04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