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洛佳
杭州市萧山区第三中等职业学校
摘要:伴随电子商务的发展和交通运输行业的发展,物流行业在所有行业中的比例和贡献逐步提升,智慧物流依托大数据、互联网等科学技术手段实现了物流业务的智能化,推动物流行业蓬勃发展。作为培育专业物流人员的中职学校,怎样通过理论结合实际的方式,培养一批专业知识和业务能力俱佳的实用性人才成为了相关学校和院系的重要任务。文本重点阐述了当今中职学校“智慧物流”仓储的教学状态,分别从搭建实景教学环境、创造学生动手能力、结合企业用工等方面进行了剖析,探讨了智慧物流在教育教学中产生的积极作用。
关键词:中职学校;智慧物流;仓储实训
引言:近年来,中职院校培养了一大批物流专业的学生,为物流相关企业输送了一批专业性人才。但仍存在一部分学生专业知识不足,实践能力较弱,与企业用人需求脱节等问题。通过课堂学习和实践,让学生迅速适应岗位需求成为了中职院校面临的重要课题。因此,中职院校和教师应借助智慧物流概念,积极推动当今中职院校的仓储实训课程优化和变革,全面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和系统应用水平,为学生步入职场后快速适应企业需求奠定良好基础。
一、智慧物流在国内的发展现状
智慧物流在我国得到一定程度的发展,但由于我国尚未具备完善的信息基础标准和系统,各个物流企业之间无法实现即时高效的信息共享,总体看来,我国的智慧物流仍处于初级发展阶段。此外,由于仓储规模、相关设施配备、资金、人员素质等方面的制约,不同物流企业之间的业务服务能力和技术水平仍有较大差异和提升空间。从环保绿色层面进行分析,我国物流运输主要依靠铁路和公路,绿色低碳水平较低,物流过程中能源消耗大,容易造成环境的污染和植被的破坏。此外,物流系统的技术化水平不高,无法为智慧物流提供物质保障。
二、开展物流专业教育必要性
中职教育的目的,是要培养一批具备专业知识和实践能力,满足企业实际需求的应用型人员,鼓励学生在校期间就应该具备入职后需要的基本业务素质和能力。因此,中职学校在教学期间,就应该对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实践能力充分重视。在开展“智慧物流”仓储教育时,通过在教学中引入实践教学的环节,模拟日后实际工作中遇到的真实场景,通过让学生实际操作相关的设备和工具,演练工作中的真实场景和案例,达到掌握工作日常流程,锻炼操作能力,满足用人单位需求的目的。
目前,绝大多数中职院校都在积极顺应物流发展的趋势,纷纷建立了自己的物流实训室,且建设规模持续扩大,每年物流专业报考和录取的人员数量也在不断提升。因此,积极提升物流实训室的业务水平就显得十分重要。自从中职院校的物流实训室开展以来,关于它的探索和分析一直持续,涌现了各种各样的存在模式,其中应用最为广泛的有两类:第一类是通过行政手段,统一对实验室进行分配、管理和监督,对学生的日常教学和培训实践进行安排;第二类是结合资金情况和具体项目情况,酌情为老师分配实验室,再由老师根据教学情况为学生进行分配。
三、中职学校智慧物流仓储实训存在的问题
(一)缺乏专业的专业教材
通过对当今中职学校仓储实训的情况调查发现,物流专业在中职
院校的形成和发展较晚,很多材料是由相关专业或本科等教材改写,内容以理论知识为主,涉及的实践内容较少,未能根据技术进步定期优化和调整,没有做到与时俱进,难以满足学生的实践操作的要求,与企业的实际用工需求脱节。
(二)教学方式较为落后,教师和学生素质有待提升
当前,中职院校的教师素质和能力有待提升,部分教师自身不具备系统的物流知识,且教师数量与学生数量不匹配,教师学生比例甚至低于1/30,导致在智慧物流课程中教学质量难以保证,实践难以开展,学生的兴趣无法充分激发。此外,大多数院校的考试仍以笔答为主,期中和期末考试的成绩作为评价学生学习效果的唯一标准,重理论轻实践的现象较多,对学生的技术应用能力、动手操作能力没有进行有意识的培养,难以保证教学的实效。中职学校的学生大多是初中毕业后进入学习,文化功底相对较弱,在知识学习中有一定难度,也影响了学习和实践的效果。
(三)实验室环境不能满足现代化智能物流发展要求
物流的仓储实训必然要依托于实训基地的建成,而且用地和采购资金较大,对于很多中职学校来说是一笔不小开支。
如果未能建立仓储专业设施,学生只能靠教师讲授与观看视频了解各项业务,无法将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学生将难以在模拟环境中进行练习时间,缺乏实际的感性认识,进而影响日后工作的开展。同时,日常的行业内的物流行业竞赛是中职院校进行物流教学领域的重要活动,参加比赛不仅可以增强物流教学水平,还能够使学生的综合素质得到提升。但由于缺乏设备,无法满足比赛要求的环境和设备,学生无法参加比赛,不利于学生素质的提升和学校口碑的宣传。此外,部分学校即使配备了专业的实训基地,但相关智能化系统的使用率仍然偏低,部分教师甚至缺乏专业的技术操作水平,对学生的实践指导更是无从谈起,导致学校的智慧物流的实际实施效果与预想存在较大偏差。
四、加强中职学校“智慧物流”仓储实训的对策措施
(一)加强对物流实训室的规划和管理
由于物流实训室涉及人财物等各方面,不仅包括实验内容的实际,相关设施的采购和项目的建设推进,还要对实验室进行认真规划和细致的建设。因此,学校需要做好教学定位,在前期投入一定的资源进行投入。
通过调研,我们可以大概了解到,目前物流从业人员中运输仓储等低功能操作岗位的人员占超过80%,物流业务高素质人才较为缺乏,学校在教学中,应当把教学重点和方向定位于运输实际运作,例如,立体仓库开发、电子标签甄选、二维码和条形码控制、任务单派送、线路优化、运输调度等,充分做到物尽其用,发挥实训教学的优势。
(二)创建真实场景,丰富教学手段
积极应用智慧物流的技术,用以创建真实实训环境创建。例如,可以依靠3D 技术设计还原现代物流企业的内部流程,通过真实场景引导学生进行模拟演练,可以通过计算机技术展示物流配送的全流程以及办公区域、技术场所、仓库等场景的实操,引导学生进行充分实践,全面掌握物流运输的各个流程。
在实训教学过程中,还要采用以教师为引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将复杂的教学内容分散、渗透,通过实践项目对具体模块进行分解,通过一个个任务的完成,提升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例如,教师可把物流仓储的具体内容分解为出库、存储、盘点、拣货、出库五个环节,学生在了解各个模块的操作以后,教师可以请学生动手进行实际操作,同时,学生还可以与老师互动,设定教学场景,充分发挥学生的潜能和综合处理能力,确保教学成果。
(三)加强产学结合,加强学校和企业的互动
中职学校主要教学目标就是培养学生的实践技能,为社会和企业提供专业实用人才,因此,在校期间的实践成果直接影响着学生今后的择业和用人单位的满意度。为充分满足企业需求,学校应当在教学中,加强与相关企业合作,一是在实验室的建设中,寻求企业的资源和资金支持,在建成后,可以用于企业的部分项目的研究;二是在教学进度、教学安排、设施操作、实训操作和考核评价方面向企业征询意见,可以以企业对员工的绩效考核为标准,优化对学生成绩的考核体系;三是加强与企业的用工互动,鼓励引导部分优质学生进入到企业进行实习,将所学的知识在企业中得到应用,同时将企业实际的困难反馈给学校,和教师共通过设计改进研究方案;四是邀请企业的专家和工程师客串教师,到校为学生开展实践环节的操作和授课,使学生充分掌握来自一线的知识。
(四)提升师资队伍水平,确保教学质量
加快实践型教师队伍的建设,鼓励教师积极参与行业学习、培训和同业交流,参加物流行业的论坛和竞赛,通过各种各样形式的比赛和培训,提升教师的知识底蕴和实践水平。同时还可以鼓励教师带动学生,共同参加校内外各项物流技能的参与和辅导工作,提高团队协作能力和动手能力,同时可以开阔自己的眼界和视野,全面提升自己的综合素质和所在学校的教学水平。
在当今社会中,智慧物流是物流行业发展的趋势,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加强物流系统的分析、执行、操作能力,促进物流系统的智能化进程。中职院校的物流教育和实训室建设仍在处于初级发展阶段,未来的发展和优化要在逐步探索中寻求最优解。基于此,中职院校要更加注重物流专业的知识讲授以及对实训室的科学管理,运用相关理念和技术促进仓储实训教学的改革与创新,确保学生在实训中提升基础知识和操作能力,促进院校物流专业的稳定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孙丽.中职物流专业仓储实训教学改革实践研究[J].科技风,2018
[2]柯杰东.高职院校会计专业实训市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J].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8(3):21-23.
[3]孙文中.高职院校实训室建设与管理的问题分析及对策研究[J].中国高新区,2017(11):78.